【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汽车侧门的电动开关机构及其构成的汽车电动门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汽车侧门的电动开关机构及其构成的汽车电动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鉴于车型车门结构情况,汽车电动门(侧门)较常应用于MPV商务车、客车(电动或气动)等车型上,而针对常规汽车的侧开门的开关设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手动(例如:市面上绝大部分的轿车车型),二是电吸门(例如:劳斯莱斯、迈巴赫等高端车型)。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发现,常规汽车侧开门难实现电动开关的因素如下:车门内部安装了车窗玻璃、音响、车门防撞梁以及各种内饰类隔音类部件,导致车门内部可用于安装电动开门设备的空间非常狭窄。因此,如何实现针对常规汽车侧开门的电动开关设计,就成为了本
的重要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汽车侧门的电动开关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门空间有限无法安装电动开关装置的问题,实现在不改变汽车原有的运动机构和原有手动开门的功能的前提下,完成安装设备,达到自动开关门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汽车侧门的电动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线机构,设置于所述拉线机构一端并用于驱动所述拉线机构动作的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拉线机构另一端并受所述拉线机构驱动的伸拉机构,以及用于解锁车门锁的车门电磁拉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汽车侧门的电动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线机构,设置于所述拉线机构一端并用于驱动所述拉线机构动作的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拉线机构另一端并受所述拉线机构驱动的伸拉机构,以及用于解锁车门锁的车门电磁拉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汽车侧门的电动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机构包括两组拉线(4)和拉线外壳(5),其中,至少一根拉线(4)和拉线外壳(5)组成第一拉线部,至少一根拉线(4)和拉线外壳(5)组成第二拉线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汽车侧门的电动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蜗杆电机(8),驱动器壳体(7),设置于所述驱动器壳体(7)内的轴(9)和蜗轮(13),设置于所述轴(9)上端的绞线轮(12),设置于所述轴(9)下端的电磁离合器(10),以及为所述电磁离合器(10)供电的集电环供电弹簧(14)和集电环(20);
所述轴(9)穿过所述蜗轮(13)的中心通孔,所述蜗杆电机(8)的蜗杆与所述涡轮(13)啮合,所述第一拉线部的拉线(4)一端和所述第二拉线部的拉线(4)一端均缠绕固定在所述绞线轮(12)上且二者的缠绕方向相反,在所述拉线(4)与所述驱动器壳体(7)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拉线张紧弹簧(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汽车侧门的电动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张紧弹簧(6)外设置有拉线张紧弹簧外壳(11),所述拉线张紧弹簧外壳(11)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器壳体(7)上,其另一端与所述拉线外壳(5)的端部套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汽车侧门的电动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拉机构包括伸拉杆铰链(1)、伸拉杆固定架(2)和伸拉杆(3);所述伸拉杆铰链(1)安装在车身上;所述伸拉杆(3)呈“T”字型,其竖向的一端穿过所述伸拉杆固定架(2)并与所述伸拉杆铰链(1)铰接,其横向一端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拉线部和所述第二拉线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汽车侧门的电动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拉杆固定架(2)上具有向所述伸拉杆(3)横向一端延伸设置的延伸架,所述第一拉线部的拉线外壳(5)安装在所述伸拉杆固定架(2)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