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式实验用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934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拆式实验用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及换热管两端的端板,所述换热管两端的端板由管板、压板构成双层结构,管板和压板上设计有管孔,换热管插入并穿过管板和压板的管孔,所述管板及压板的管孔外都设置有环槽,管板与压板的环槽相对形成密封环槽,所述换热管穿过管板及压板的管孔,所述密封环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接于换热管上。本换热器结构由于扩大了密封环槽的空间,可以在密封环槽设置多个密封圈或采用截面积较大的密封圈,所以其除了具有方便可拆、有利于实验操作的效果外,还具有较好的壳程密封效果,耐压能力更好,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结构更加牢固,故障率更低。(*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式实验用换热器
技术介绍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换热器技术飞速发展,带来了能源利用率的 提高,各种新型换热器的相继开发与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随着世界能源的日趋紧张,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节能设备的开发备受 瞩目,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给换热器带来了日益广阔的应用前景。从现状看,换热器主要朝着小型化、高效率、低耗材、多用途方向发 展。目前,国内外各研究机构把主要目光投向了如何通过对换热器管程 或壳程的改进(例如改变管子结构形式、安装管间以及管内插入物等) 而达到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上,忽略了对实验研究用的换热器自身的 改进上。目前实验研究所用的管壳式换热器基本上都是不可拆(管子与 管板胀接或焊接在一起)的换热器,设备的使用率低,实验成本高,管 壳间温差应力大,管间清洗不便。若换一种管型或壳程结构进行实验, 必须重新建立实验台和设计新的合适的换热器。为了克服这方面的缺点, 在专利号为200420040170.4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换热管可 拆卸的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及换热管两端的端板,所述换热管两端的端 板由内端板、外端板构成双层结构,内端板和外端板上设计有管孔,换 热管插入并穿过内端板的管孔,外端板与内端板固定;内端板外侧在管 孔外各设有密封环槽,换热管上套上密封圈,外端板将密封圈压入内端 板上的密封环槽内。这种可拆卸的结构方式虽然能够实现可拆卸的效果, 但仍存在明显的缺陷由于其仅在内端板外侧在管孔外设有密封环槽, 没有在外端板相应的位置设置密封环槽,仅依靠外端板挤压在密封环槽 内的密封圈实现密封,所以其只能使用尺寸相对较小的密封圈,这样其 承压能力相对较低;另外,由于密封环槽内的空间较小,所以对密封圈 的尺寸限制相对较严,密封圈尺寸稍有误差即不能较好地实现密封;另夕卜,这种结构的换热器没有对换热管在轴向形成限制,所以其没有解决 换热管在较高压差下发生轴向移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 单、合理,使用方便,耐压性能好,运行安全可靠的可拆式实验用换热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拆式实验用换热器, 包括换热管及换热管两端的管板,所述换热管两端的管板由内管板、外压 板构成双层结构,管板和压板上设计有管孔,换热管插入并穿过管板的管 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及压板的管孔外都设置有环槽,管板与压板的 环槽相对形成密封环槽,所述换热管穿过管板及压板的管孔,所述密封环 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接于换热管上。为了保证较好的密封效果,可采用两个O形密封圈并列设置于密封环 槽进行密封的形式,亦可采用单个B形密封环设置于密封环槽进行密封的 形式,这相对于采用单个O形密封圈的结构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耐压性 能更高。如果需要更好的密封效果,可以采用八角形密封圈。为了避免换热管在较高压差下发生轴向移动,可将外压板的管孔设置 为阶梯形孔,所述换热管与阶梯形孔内的阶梯相顶接,通过阶梯的顶紧作 用轴向固定换热管,使密封性能更为可靠。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本可拆式实验用 换热器由于扩大了密封环槽的空间,可以在密封环槽设置多个密封圈或采 用截面积较大的密封圈,所以其除了具有方便可拆、有利于实验操作的效 果外,还具有较好的壳程密封效果,耐压能力更好,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另一方面,由于在外压板的管孔内设置了阶梯结构,通过阶梯的顶紧作用 避免了换热管在较高压差下发生轴向移动,所以本技术的结构更加牢 固,故障率更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可拆式实验用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可拆式实验用换热器的密封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可拆式实验用换热器的另一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可拆式实验用换热器的又一密封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 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图l、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具体结构,由图1可见,本可拆式 实验用换热器包括换热管1及换热管两端的管板2和压板3,所述换热管两端的管板2和压板3构成双层结构,管板2和压板3上设计有管孔,换热管 1插入并穿过管板2和压板3的管孔,所述管板2和压板3的管孔外都设置 有环槽2-l、 3-1,如图2所示,管板2与压板3的环槽2-l、 3-l相对形成密 封环槽,所述换热管1穿过管板2及压板3的管孔,所述密封环槽内设置有 密封圈4,所述密封圈4套接于换热管1上;所述密封圈4为B形密封环, B形密封环的对称两侧面分别与管板2与压板3的环槽壁面相贴紧。实施例2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另一具体结构,由图3可见,本可拆式实验用 换热器除下述特征外同实施例1:所述压板3的管孔设置为阶梯形孔,所述 换热管1与阶梯形孔内的阶梯3-2相顶接,通过阶梯3-2的顶紧作用轴向固 定换热管1;所述密封圈4为八角形密封环。实施例3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另一具体结构,由图4可见,本可拆式实验用 换热器除下述特征外同实施例1:所述密封圈4由两个O形密封圈并列设置 构成,两个O形密封圈位于密封环槽内,分别与管板2与压板3的环槽壁面 相贴紧。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 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 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 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可拆式实验用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及换热管两端的端板,所述换热管两端的端板由管板、压板构成双层结构,管板和压板上设计有管孔,换热管插入并穿过管板和压板的管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和压板的管孔外都设置有环槽,管板与压板的环槽相对形成密封环槽,所述换热管穿过管板及压板的管孔,所述密封环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接于换热管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式实验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压板的管孔设置为阶梯形孔,所述换热管与阶梯形孔内的阶梯相顶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拆式实验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圈为B形密封环。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拆式实验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圈为八角形密封环。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拆式实验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圈为并列设置的两个O形密封圈。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拆式实验用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及换热管两端的端板,所述换热管两端的端板由管板、压板构成双层结构,管板和压板上设计有管孔,换热管插入并穿过管板和压板的管孔,所述管板及压板的管孔外都设置有环槽,管板与压板的环槽相对形成密封环槽,所述换热管穿过管板及压板的管孔,所述密封环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接于换热管上。本换热器结构由于扩大了密封环槽的空间,可以在密封环槽设置多个密封圈或采用截面积较大的密封圈,所以其除了具有方便可拆、有利于实验操作的效果外,还具有较好的壳程密封效果,耐压能力更好,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结构更加牢固,故障率更低。文档编号F28F9/26GK201229142SQ20072006156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式实验用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及换热管两端的端板,所述换热管两端的端板由管板、压板构成双层结构,管板和压板上设计有管孔,换热管插入并穿过管板和压板的管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和压板的管孔外都设置有环槽,管板与压板的环槽相对形成密封环槽,所述换热管穿过管板及压板的管孔,所述密封环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接于换热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楠谢洪虎钱颂文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