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陆两栖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陆两栖车
,尤其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车。
技术介绍
水陆两栖车是特殊用途车,其特点是具有陆地行驶和水上航行功能,自两栖车辆诞生以来,主要用在军队装备建设范畴,装备两栖车的国家虽然较多,但发展比较缓慢,多数应用在内陆江河等狭窄范围。水陆两栖车具备汽车行驶功能,同时也具备水上航行功能,车体为各零部件的承载基体,也是路地行驶和水上航行冲击载荷的承受主体。车体内部布置动力系统、操纵系统(转向、变速、加速)、电气控制系统,车体外部布置轮式行走机构、水上推进机构。然而,现有水陆两栖车在装载运输货物后,增加了轮胎的接地比压,由此,其无法适应海域岸边的条件,在沙滩、滩涂等地形下行驶时容易下陷,进而丧失驱动力,由此,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陆两栖车,以解决现有水陆两栖车无法适应海域岸边的条件,在沙滩、滩涂等地形下行驶时容易下陷,进而丧失驱动力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陆两栖车,包括车体、动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陆两栖车,包括车体、动力系统、液压系统、电气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轮式行走机构、履带行走机构及水上推进机构,所述水上推进机构包括布置于所述车体后端的喷水推进器,所述车体上安装有用于带动轮式行走机构升级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行走机构包括位于所述车体后端的第一履带行走装置及位于所述车体前端的第二履带行走装置,所述车体上安装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履带行走装置升降的第一升降机构,且所述车体上安装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履带行走装置升降的第二升降机构;当水陆两栖车在水上航行时,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履带行走装置抬升至所述喷水推进器的上方,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带动所述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陆两栖车,包括车体、动力系统、液压系统、电气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轮式行走机构、履带行走机构及水上推进机构,所述水上推进机构包括布置于所述车体后端的喷水推进器,所述车体上安装有用于带动轮式行走机构升级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行走机构包括位于所述车体后端的第一履带行走装置及位于所述车体前端的第二履带行走装置,所述车体上安装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履带行走装置升降的第一升降机构,且所述车体上安装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履带行走装置升降的第二升降机构;当水陆两栖车在水上航行时,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履带行走装置抬升至所述喷水推进器的上方,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带动所述第二履带行走装置抬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油缸、第二油缸、转动臂、连接臂,所述转动臂为L形结构,其包括第一转臂、第二转臂,所述第一转臂与所述第二转臂的连接处开有铰接孔并铰接于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油缸铰接于所述车体上,且所述第一油缸的输出端与第一转臂自由端的端头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转臂自由端的端头铰接于所述连接臂上,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履带行走装置铰接连接,且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油缸的输出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二油缸铰接于所述转动臂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三油缸及升降臂,所述升降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体上,且所述升降臂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履带行走装置上,所述第三油缸的输出端铰接于所述升降臂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及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水陆分动箱,所述水陆分动箱的输入端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且所述水陆分动箱具有多个取力口,至少一个取力口与轮式行走机构的驱动桥组传动连接,至少一个取力口与喷水推进器传动连接,至少一个取力口与履带行走机构的履带驱动轮传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文辉,黄明泉,王加存,宋晓敏,孙志锋,缪国斌,陈超,蔡栩健,王余,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戎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