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震型砂模承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8509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震型砂模承载装置,包括承载装置本体、减震装置;承载装置本体内表面底部开设有放置槽,且放置槽表面关于中心线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承载装置本体内还设置有承重板,承重板下方设置有与限位槽相对应设置的限位块,承重板通过缓冲弹簧与承载装置本体内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承载装置本体下端面两侧开设有固定槽,减震装置设置在固定槽内,减震装置包括连接柱、上固定板、减震器、下固定板;上固定板设置在下固定板上方,减震器位于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之间,连接柱固定安装在上固定板上端面,连接柱与固定槽连接;通过在承载装置本体上设置的减震装置以及其内部的缓冲组件,有效减小在通过砂模制作模型时受到的碰撞或震动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震型砂模承载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砂模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防震型砂模承载装置。
技术介绍
砂模铸造是应用广泛的铸造形式;正如名称所示,就是用砂子制造铸模,砂模铸造需要在砂子中放入成品零件模型或木制模型,然后在模样周末填满砂子,开箱取出模样以后砂子形成铸模,为了在浇铸金属之前取出模型,铸模应做成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在铸模制作过程中,必须留出向铸模内浇铸金属的孔和排气孔,合成浇注系统,铸模浇注金属液体以后保持适当时间,一直到金属凝固,取出零件后,铸模被毁,因此必须为每个铸造件制作新铸模;然而现有砂箱在制作模型时,砂箱受到碰撞或震动时容易晃动,影响模型质量,进而影响铸件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震型砂模承载装置,通过在承载装置本体上设置的减震装置以及其内部的缓冲组件,有效减小在通过砂模制作模型时受到的碰撞或震动晃动,保证了模型质量,进而提高铸件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震型砂模承载装置,包括承载装置本体、减震装置;所述承载装置本体内表面底部开设有放置槽,且所述放置槽表面关于中心线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承载装置本体内还设置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下方设置有与限位槽相对应设置的限位块,所述承重板下方还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承重板通过缓冲弹簧与承载装置本体内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若干,且所述缓冲弹簧呈等距离分布;所述承载装置本体下端面两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减震装置设置在固定槽内,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连接柱、上固定板、减震器、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设置在下固定板上方,所述减震器若干,所述减震器位于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之间,所述减震器上端部与上固定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器下端部与下固定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固定安装在上固定板上端面,所述连接柱与固定槽连接;所述减震器包括伸缩杆、减震弹簧、上缓冲垫块、下缓冲垫块,所述伸缩杆上端面通过上缓冲垫块与上固定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下端面通过下缓冲垫块与下固定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包覆在伸缩杆外表面并与伸缩杆轴线同轴分布。进一步的,所述承载装置本体为横断面呈“凵”字型结构设置的槽状结构,且承载装置本体上铰接有盖板。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板上开设有第一砂模放置槽,所述承载装置本体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砂模放置槽,砂模模具通过安装块与第一砂模放置槽、第一砂模放置槽配合使用。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到上固定板上。进一步的,所述下固定板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稳定块,所述稳定块上通过螺纹孔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进一步的,所述承载装置本体下表面设置有橡胶垫块,所述橡胶垫块粘接在下固定板上。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内侧壁上安装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柱外侧壁上安装有滑块,所述连接柱通过滑块与限位槽滑动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防震型砂模承载装置,通过在承载装置本体上设置的减震装置以及其内部的缓冲组件,有效减小在通过砂模制作模型时受到的碰撞或震动晃动,保证了模型质量,进而提高铸件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防震型砂模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结合图1所示:一种防震型砂模承载装置,包括承载装置本体1、减震装置2;所述承载装置本体1内表面底部开设有放置槽3,且所述放置槽3表面关于中心线对称开设有限位槽4,所述承载装置本体1内还设置有承重板5,所述承重板5下方设置有与限位槽4相对应设置的限位块6,所述承重板5下方还设置有缓冲弹簧7,所述承重板5通过缓冲弹簧7与承载装置本体1内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7若干,且所述缓冲弹簧7呈等距离分布;所述承载装置本体1下端面两侧开设有固定槽10,所述减震装置2设置在固定槽10内,所述减震装置2包括连接柱21、上固定板22、减震器23、下固定板24;所述上固定板22设置在下固定板24上方,所述减震器23若干,所述减震器23位于上固定板22、下固定板24之间,所述减震器23上端部与上固定板22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器23下端部与下固定板24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21固定安装在上固定板22上端面,所述连接柱21与固定槽10连接;所述减震器23包括伸缩杆31、减震弹簧32、上缓冲垫块33、下缓冲垫块34,所述伸缩杆31上端面通过上缓冲垫块33与上固定板22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31下端面通过下缓冲垫块34与下固定板24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32包覆在伸缩杆31外表面并与伸缩杆31轴线同轴分布。其中,所述承载装置本体1为横断面呈“凵”字型结构设置的槽状结构,且承载装置本体1上铰接有盖板8。同时,所述承重板5上开设有第一砂模放置槽41,所述承载装置本体1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砂模放置槽42,砂模模具通过安装块与第一砂模放置槽、第一砂模放置槽配合使用。此外,所述连接柱21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加强筋25,所述加强筋25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到上固定板22上。进一步优化的,所述下固定板24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稳定块26,所述稳定块26上通过螺纹孔27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28。同时,所述承载装置本体1下表面设置有橡胶垫块40,所述橡胶垫块40粘接在下固定板24上。此外,所述固定槽10内侧壁上安装有限位槽50,所述连接柱21外侧壁上安装有滑块60,所述连接柱21通过滑块60与限位槽50滑动连接。打开盖板,将砂模模具放置在承载装置本体中的承重板上,当承载装置本体受到撞击碰撞时,可由减震装置以及其内部的缓冲组件,有效减小在通过砂模制作模型时受到的碰撞或震动晃动。通过在承载装置本体上设置的减震装置以及其内部的缓冲组件,有效减小在通过砂模制作模型时受到的碰撞或震动晃动,保证了模型质量,进而提高铸件质量。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震型砂模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装置本体、减震装置;所述承载装置本体内表面底部开设有放置槽,且所述放置槽表面关于中心线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承载装置本体内还设置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下方设置有与限位槽相对应设置的限位块,所述承重板下方还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承重板通过缓冲弹簧与承载装置本体内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若干,且所述缓冲弹簧呈等距离分布;所述承载装置本体下端面两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减震装置设置在固定槽内,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连接柱、上固定板、减震器、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设置在下固定板上方,所述减震器若干,所述减震器位于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之间,所述减震器上端部与上固定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器下端部与下固定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固定安装在上固定板上端面,所述连接柱与固定槽连接;所述减震器包括伸缩杆、减震弹簧、上缓冲垫块、下缓冲垫块,所述伸缩杆上端面通过上缓冲垫块与上固定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下端面通过下缓冲垫块与下固定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包覆在伸缩杆外表面并与伸缩杆轴线同轴分布;所述承载装置本体为横断面呈“凵”字型结构设置的槽状结构,且承载装置本体上铰接有盖板;所述承重板上开设有第一砂模放置槽,所述承载装置本体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砂模放置槽,砂模模具通过安装块与第一砂模放置槽、第一砂模放置槽配合使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震型砂模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装置本体、减震装置;所述承载装置本体内表面底部开设有放置槽,且所述放置槽表面关于中心线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承载装置本体内还设置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下方设置有与限位槽相对应设置的限位块,所述承重板下方还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承重板通过缓冲弹簧与承载装置本体内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若干,且所述缓冲弹簧呈等距离分布;所述承载装置本体下端面两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减震装置设置在固定槽内,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连接柱、上固定板、减震器、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设置在下固定板上方,所述减震器若干,所述减震器位于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之间,所述减震器上端部与上固定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器下端部与下固定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固定安装在上固定板上端面,所述连接柱与固定槽连接;所述减震器包括伸缩杆、减震弹簧、上缓冲垫块、下缓冲垫块,所述伸缩杆上端面通过上缓冲垫块与上固定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下端面通过下缓冲垫块与下固定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包覆在伸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述全孙雄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市金贸流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