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横行撑开式腰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257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向横行撑开式腰椎间融合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横行撑开式腰椎间融合器,包括设有内腔的融合器本体,所述内腔中设有中空的第一内胆和中空的第二内胆,所述第一内胆的一端与融合器本体滑动连接且可沿融合器本体的长度方向滑动、且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内胆的一端与融合器本体连接、且另一端为自由端。本申请所提供的双向横向扩张的撑开式腰椎间融合器可以在融合器的内胆中填充碎骨粒后,通过推杆使其进一步向椎体内部延伸、并双向水平扩张,随后可以经可开闭的端盖再次填充骨粒植骨,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到达椎体深处、并有效增大同椎体终板的接触支撑面积和植骨区有效接触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横行撑开式腰椎间融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向横行撑开式腰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作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腰椎退变性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不仅导致患者病残和生活质量下降,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对于严重的腰椎退变性相关疾病,手术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其中椎管减压和脊柱融合是两项关键技术,而脊柱融合的成功是疗效的重要保障。目前临床广为接受的腰椎融合技术为椎间融合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可以通过开放或微创的方法前方(ALIF)、侧方(LLIF)、后方(PLIF、TLIF)及联合入路等实现,其中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PLIF)应用最广、疗效确切。融合的最终目标是两个或多个椎体间获得稳定愈合,一旦融合失败可能导致假关节形成、内植物断裂、腰腿痛症状再发等严重问题,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椎间植骨主要分为直接取自体髂骨植骨和融合器植骨两种。自体髂骨植骨存在供区疼痛、血肿、感染、神经损伤和支撑强度不够等诸多可能的并发症。20世纪80年代开创了融合器技术以来,由于其具有即刻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横行撑开式腰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内腔(11)的融合器本体(1),所述融合器本体(1)包括上椎体接触面(12)和下椎体接触面(13),所述内腔(11)分别在上椎体接触面(12)、下椎体接触面(13)和融合器本体(1)的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融合器本体(1)的近端上还设有可开闭的端盖(14),所述内腔(11)中设有中空的第一内胆(2)和中空的第二内胆(3),所述第一内胆(2)和第二内胆(3)分别包括朝向上椎体接触面(12)和下椎体接触面(13)的开口,所述第一内胆(2)的一端与融合器本体(1)滑动连接且可沿融合器本体(1)的长度方向滑动、且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内腔(11)中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横行撑开式腰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内腔(11)的融合器本体(1),所述融合器本体(1)包括上椎体接触面(12)和下椎体接触面(13),所述内腔(11)分别在上椎体接触面(12)、下椎体接触面(13)和融合器本体(1)的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融合器本体(1)的近端上还设有可开闭的端盖(14),所述内腔(11)中设有中空的第一内胆(2)和中空的第二内胆(3),所述第一内胆(2)和第二内胆(3)分别包括朝向上椎体接触面(12)和下椎体接触面(13)的开口,所述第一内胆(2)的一端与融合器本体(1)滑动连接且可沿融合器本体(1)的长度方向滑动、且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内腔(11)中还设有与第一内胆(2)相配合的阻挡件(16),当第一内胆(2)滑动至除最远端的其他位置时阻挡件(16)作用于第一内胆(2)以限制其转动,所述第二内胆(3)的一端与融合器本体(1)连接、且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内胆(2)上还设有挡块(21),所述内腔(11)中还设有传动件(4),所述挡块(21)可以驱动第一内胆(2)滑动,当第一内胆(2)滑动至最远端时所述挡块(21)还可以驱动第一内胆(2)转动并从内腔(11)的侧壁上的开口至少部分地被推出,所述挡块(21)驱动第一内胆(2)运动时可以同时通过传动件(4)带动第二内胆(3)背向第一内胆(2)转动并从内腔(11)的侧壁上的开口至少部分地被推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4)为转子,所述转子的转轴的延伸方向与融合器本体(1)的高度方向一致,所述转子可以分别与挡块(21)和第二内胆(3)抵接。


3.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宝志张凯赵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