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型自应力刺激人工椎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115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调节型自应力刺激人工椎体,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和可变形结构;外套筒、内套筒均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具有端面,外套筒的开口端套装在内套筒的开口端,外套筒、内套筒滑动配合,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通过可调节弹性支撑结构支撑;可变形结构位于外套筒和内套筒内,可变形结构支撑外套筒和内套筒的端面,可变形结构包括沿外套筒、内套筒的轴向形变;外套筒和/或内套筒的侧壁设有植骨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轴向应力和径向应力,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和融合,并且在患者平卧时也能够提供应力刺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型自应力刺激人工椎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型自应力刺激人工椎体。
技术介绍
现阶段的可调节型自应力刺激人工椎体,有的有撑开作用,但是在撑开的时候操作繁琐;不能产生稳定的合适的弹性形变和应力刺激;尤其是不能精确调整应力大小和解决平卧位时应力刺激缺乏的问题。应力刺激,人体骨组织的生长发育和骨病康复过程中不断地发生着塑建和重建以适应周围的环境。骨只有在不断地适应承受外力产生应力刺激的力学环境中,才能不断进行骨结构自身的改建、塑形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骨的应力适应性又称骨的功能适应性,具体表现就是,当骨需要增加时,有骨形成增加它们完成其功能的本领;当需要减少时,有骨吸收,降低它们完成其功能的本领,可见骨的生长、发育、萎缩和消退等变化与其承受的应力有密切的关系。活体骨不断进行着生长、加强和再吸收,这个过程叫骨的重建。骨重建的目标总是使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适应于其载荷环境的变化,分为两种:表面重建和内部重建。表面重建是指在骨表面上发生的骨材料的再吸收或沉积,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一般要延续数月或数年;内部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型自应力刺激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和可变形结构;所述外套筒、内套筒均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具有端面,外套筒的开口端套装在内套筒的开口端,外套筒、内套筒滑动配合,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通过可调节弹性支撑结构支撑;所述可变形结构位于外套筒和内套筒内,可变形结构支撑外套筒和内套筒的端面,可变形结构包括沿外套筒、内套筒的轴向形变;外套筒和/或内套筒的侧壁设有植骨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型自应力刺激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和可变形结构;所述外套筒、内套筒均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具有端面,外套筒的开口端套装在内套筒的开口端,外套筒、内套筒滑动配合,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通过可调节弹性支撑结构支撑;所述可变形结构位于外套筒和内套筒内,可变形结构支撑外套筒和内套筒的端面,可变形结构包括沿外套筒、内套筒的轴向形变;外套筒和/或内套筒的侧壁设有植骨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型自应力刺激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和/或内套筒的侧壁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外套筒和/或内套筒的内腔连通,所述通孔有若干个,若干个布置在外套筒和/或内套筒的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型自应力刺激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内套筒的端面设有非锁定钉,所述非锁定钉用于固定外套筒、内套筒,非锁定钉设有微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型自应力刺激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内套筒的端面为弹性形状合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立泰杨毅刘浩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