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稳定防退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114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稳定防退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融合器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螺钉孔和第二螺钉孔,第一螺钉孔和第二螺钉孔在竖向上倾斜设置且使两者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一螺钉孔和第二螺钉孔包括柱形孔和锥形孔,锥形孔的周壁上设有限位卡槽;还包括与第一螺钉孔和第二螺钉孔对应设置的固定螺钉,固定螺钉包括螺钉主体和处于螺钉主体后端的锥部,锥部与锥形孔匹配设置,锥部的周壁上设有与限位卡槽对应的限位凸起。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防退可靠的优点,使用时可有效减少安装工序和耗时,缩短手术切口暴露时间,降低手术感染风险;且因安装操作简单,可以微创植入,有利于患者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稳定防退椎间融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融合器,具体涉及一种设有防退机制的自稳定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脊柱融合器通常配合固定装置一起使用,如,颈椎融合器与颈椎前路板配合使用,腰椎融合器与后路椎弓根螺钉配合使用。为实现固定螺钉防退功能,以上自稳定融合器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结构形式:一、非金属部分(PEEK材质)+金属部分,制备时使两部分结合在一起,使用时通过带锥度的防退螺钉与金属部分咬合锁定,并通过防退螺钉的后端对固定螺钉进行阻挡来达到防退目的;二、整体采用PEEK材质制作,使用时在固定螺钉孔处安装压片、横栓、卡环等阻挡件,通过阻挡件对固定螺钉进行阻挡来达到防退目的。这两种结构的自稳定融合器在实际应用中均存在以下问题:结构复杂、安装不便、操作耗时,安装使用时致使手术切口的暴露时间较长,增大了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稳定防退椎间融合器,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防退可靠的优点,使用时可有效减少安装工序和耗时,缩短手术切口暴露时间,降低手术感染风险;且因安装操作简单,可以微创植入,有利于患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稳定防退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本体(1)的一侧设有第一螺钉孔和第二螺钉孔,第一螺钉孔和第二螺钉孔在竖向上倾斜设置且使两者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一螺钉孔和第二螺钉孔包括柱形孔(11)和锥形孔(12),锥形孔(12)的周壁上设有限位卡槽(13);还包括与第一螺钉孔和第二螺钉孔对应设置的固定螺钉(2),固定螺钉(2)包括螺钉主体(21)和处于螺钉主体(21)后端的锥部(22),锥部(22)与锥形孔(12)匹配设置,锥部(22)的周壁上设有与限位卡槽(13)对应的限位凸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稳定防退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本体(1)的一侧设有第一螺钉孔和第二螺钉孔,第一螺钉孔和第二螺钉孔在竖向上倾斜设置且使两者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一螺钉孔和第二螺钉孔包括柱形孔(11)和锥形孔(12),锥形孔(12)的周壁上设有限位卡槽(13);还包括与第一螺钉孔和第二螺钉孔对应设置的固定螺钉(2),固定螺钉(2)包括螺钉主体(21)和处于螺钉主体(21)后端的锥部(22),锥部(22)与锥形孔(12)匹配设置,锥部(22)的周壁上设有与限位卡槽(13)对应的限位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稳定防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包括第一凸起(23),第一凸起(23)沿固定螺钉(2)旋紧方向的前端与锥部(22)平滑连接,第一凸起(23)沿固定螺钉(2)旋紧方向的后端与锥部(22)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稳定防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23)沿固定螺钉(2)轴向的前端与锥部(22)平滑连接,第一凸起(23)沿固定螺钉(2)轴向的后端与锥部(22)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稳定防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还包括第二凸起(23’),第二凸起(23’)沿固定螺钉(2)旋紧方向的前端与锥部(22)平滑连接,第二凸起(23’)沿固定螺钉(2)旋紧方向的后端与锥部(22)垂直;所述第二凸起(23’)和第一凸起(23)沿锥部(22)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凸起(23’)和第一凸起(23)沿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晓丰寇万福刘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集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