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孢子粉收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816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灵芝生产设备,特别是一种结构简单、提高灵芝孢子粉收集量和收集效率的灵芝孢子粉收获装置。培养间的外部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左侧风道、前端风道、右侧风道以及后端风道,在所述的培养间的侧部设置有分别设置有前端风道和后端风道相通的侧门;在所述的培养间的左端设置有进风口,右端设置有出风口,该出风口连接有布置在前端风道或后端风道的布袋回收器;在所述的培养间内部从左到右均匀间隔设置有多组灵芝培养装置,每组灵芝培养装置均配合有向出风口吹风的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灵芝孢子粉收获装置,风扇不断地向出风口吹风,灵芝孢子粉从灵芝喷出就随风经过出风口进入布袋回收器回收,大大提高了灵芝孢子粉的收集量和收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灵芝孢子粉收获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灵芝生产设备,特别是一种结构简单、提高灵芝孢子粉收集量和收集效率的灵芝孢子粉收获装置。
技术介绍
灵芝被称为灵芝草、神草、仙草、灵草等,属多孔真菌类,产地比较广泛,亚洲地区居多。在中国古代更是珍贵药材,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古代的救命神药:古代的医术记载以及现代的不断研究发现灵芝具有灵芝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血糖,控制血压,辅助肿瘤放化疗,保肝护肝,促进睡眠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反观破壁灵芝孢子粉,即灵芝孢子粉,不是人们想象中灵芝磨成的粉,而是灵芝成熟时期喷发的种子。破壁灵芝孢子粉的功效与作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且效果是灵芝的数十倍,吸收更好。灵芝孢子是灵芝在生长成熟期,从灵芝菌褶中弹射出来的极其微小的卵形生殖细胞即灵芝的种子。每个灵芝孢子只有4-6个微米,是活体生物体,双壁结构,外被坚硬的几丁质纤维素所包围,人体很难充分吸收。破壁后更适合人体肠胃直接吸收。它凝聚了是灵芝的精华,具有灵芝的全部遗传物质和保健作用。为了获取灵芝孢子粉,一般可以建立密闭的培养室栽培灵芝,然后捕获孢子粉。现有的捕获方法有很多,可以使用柔性工具直接在林芝上刮取,可以在密封的培养室中放置铺满地面的纸张等,当孢子粉落下的时候可以接收,然后收集,当然还有其他的收集方法。由于灵芝孢子粉的物理特性,现有的收集方法或收集装置虽然能够收集大部分,但是还是有很多灵芝孢子粉未能收集,灵芝孢子粉的收集量和收集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高灵芝孢子粉收集量和收集效率的灵芝孢子粉收获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灵芝孢子粉收获装置,包括培养间,紧贴该培养间的外部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左侧风道、前端风道、右侧风道以及后端风道,在所述的培养间的侧部设置有分别与前端风道和后端风道相通的侧门;在所述的培养间的左端设置有进风口,右端设置有出风口,该出风口连接有布置在前端风道或后端风道的布袋回收器;在所述的培养间内部从左到右均匀间隔设置有多组灵芝培养装置,每组灵芝培养装置均配合有向出风口吹风的风扇。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每组所述的灵芝培养装置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方便工作人员作业的人行通道。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每组所述的灵芝培养装置包括两个培养架,该两个培养架错位布置,且两个培养架之间设置有多个风扇。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所述的培养架的底部连接地面,顶部连接培养间的顶部;所述的培养架设置有多个培养层,每层培养层的顶部设置有LED照明灯。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在所述的前端风道和后端风道中均设置有加湿器。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在所述的前端风道和后端风道中均设置有加热器。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在所述的左侧风道、前端风道、右侧风道以及后端风道的角部均设置有方便工作人员进出的风道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灵芝孢子粉收获装置,通过培养间、灵芝培养装置、布袋回收器以及风扇等的配合,风扇不断地向出风口吹风,灵芝孢子粉从灵芝喷出就随风经过出风口进入布袋回收器回收,大大提高了灵芝孢子粉的收集量和收集效率。此外,设置左侧风道、前端风道、右侧风道以及后端风道,能够防止孢子粉外泄,即便是部分灵芝孢子粉穿出布袋回收器,也会滞留在左侧风道、前端风道、右侧风道以及后端风道中,只需要定期清扫则可以回收,提高了回收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灵芝孢子粉收获装置的底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培养间,2—后端风道,3—前端风道,4—侧门,5—培养架,6—风扇,7—进风口,8—人行通道,9—加湿器,10—加热器,11—出风口,12—布袋回收器,13—风道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灵芝孢子粉收获装置,包括培养间1,紧贴该培养间1的外部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左侧风道、前端风道3、右侧风道以及后端风道2,在所述的培养间1的侧部设置有分别与前端风道3和后端风道2相通的侧门4;在所述的培养间1的左端设置有进风口7,右端设置有出风口11,该出风口11连接有布置在前端风道3或后端风道2的布袋回收器12;在所述的培养间1内部从左到右均匀间隔设置有多组灵芝培养装置,每组灵芝培养装置均配合有向出风口11吹风的风扇6。本技术的灵芝孢子粉收获装置,通过培养间1、灵芝培养装置、布袋回收器12以及风扇6等的配合,风扇6不断地向出风口11吹风,灵芝孢子粉从灵芝喷出就随风经过出风口11进入布袋回收器12回收,大大提高了灵芝孢子粉的收集量和收集效率。此外,设置左侧风道、前端风道3、右侧风道以及后端风道2,能够防止孢子粉外泄,即便是部分灵芝孢子粉穿出布袋回收器12,也会滞留在左侧风道、前端风道3、右侧风道以及后端风道2中,只需要定期清扫则可以回收,提高了回收量。值得注意的是,空气从进风口7进入,经过风扇6的吹动,携带灵芝孢子粉通过培养间1后从出风口11进入布袋回收器12,留下灵芝孢子粉,后进入左侧风道,然后再从进风口7开始新的循环,可以减少空气进入前和进入后的温差,提高了灵芝孢子粉的产量。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每组所述的灵芝培养装置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方便工作人员作业的人行通道8。这样设计以后,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地行走在人行通道8,能够方便地对每个灵芝培养装置进行更换、栽培等作业。实施例3: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每组所述的灵芝培养装置包括两个培养架5,该两个培养架5错位布置,且两个培养架5之间设置有多个风扇6。两个所述的培养架5错位布置,是指错开一定的身位,如一个培养架5的前端靠近培养间1前端的人行通道8,另一个培养架5的后端靠近培养间1后端的人行通道8。在两个培养架5之间重叠部分之间设置有多个风扇6,风扇6的风力范围覆盖灵芝生长区域。在单独培养架5错位的部分也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灵芝孢子粉收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间(1),紧贴该培养间(1)的外部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左侧风道、前端风道(3)、右侧风道以及后端风道(2),在所述的培养间(1)的侧部设置有分别与前端风道(3)和后端风道(2)相通的侧门(4);在所述的培养间(1)的左端设置有进风口(7),右端设置有出风口(11),该出风口(11)连接有布置在前端风道(3)或后端风道(2)的布袋回收器(12);在所述的培养间(1)内部从左到右均匀间隔设置有多组灵芝培养装置,每组灵芝培养装置均配合有向出风口(11)吹风的风扇(6);每组所述的灵芝培养装置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方便工作人员作业的人行通道(8);每组所述的灵芝培养装置包括两个培养架(5),该两个培养架(5)错位布置,且两个培养架(5)之间设置有多个风扇(6)。/n

【技术特征摘要】
1.灵芝孢子粉收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间(1),紧贴该培养间(1)的外部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左侧风道、前端风道(3)、右侧风道以及后端风道(2),在所述的培养间(1)的侧部设置有分别与前端风道(3)和后端风道(2)相通的侧门(4);在所述的培养间(1)的左端设置有进风口(7),右端设置有出风口(11),该出风口(11)连接有布置在前端风道(3)或后端风道(2)的布袋回收器(12);在所述的培养间(1)内部从左到右均匀间隔设置有多组灵芝培养装置,每组灵芝培养装置均配合有向出风口(11)吹风的风扇(6);每组所述的灵芝培养装置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方便工作人员作业的人行通道(8);每组所述的灵芝培养装置包括两个培养架(5),该两个培养架(5)错位布置,且两个培养架(5)之间设置有多个风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朱攀力王纬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同正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