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灵芝孢子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197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灵芝孢子收集装置,包括孢子收集部、固定部;所述的孢子收集部包括收集装置、支撑外壳;所述收集装置嵌入支撑外壳中;所述的固定部包括齿轮箱、类光圈装置;所述齿轮箱与所述类光圈装置转动连接;所述孢子收集部与固定部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收集装置,利用静电作用吸附灰尘原理,达到充分收集目的;通过类光圈装置,使灵芝弹射孢子粉时能使孢子粉充分弹射到装置内;通过在支撑外壳内嵌入调节螺杆,调节螺杆焊接有调节齿轮,实现操作简单的目的;通过开设通风管、透光穹顶,使装置内灵芝所处的生长环境稳定并使灵芝能正常产生孢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灵芝孢子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孢子收集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灵芝孢子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灵芝(学名:GanodermaLucidumKarst)又称林中灵、琼珍,是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灵芝药用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历代医药家视为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神奇珍品,由于灵芝主要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真菌溶菌酶(fungallysozyme),以及糖类(还原糖和多糖)、麦角甾醇、三萜类、香豆精甙、挥发油、硬脂酸、苯甲酸、生物碱、维生素B2及C等,因此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延年益寿的功效,可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神经衰弱、虚劳咳喘;其中由于灵芝孢子粉还含甘露醇、海藻糖,在治疗炎症和消化性疾病上也具有药用价值;因此灵芝的人工栽培技术应运而生,主要分为袋(瓶)料栽培和段木栽培,第一阶段为菌种的分离培养、原种与栽培种的生产,第二阶段为子实体的栽培,人工栽培相对可控的生长环境为灵芝孢子的收集提供了可能,但如何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将其有效收集日益显得重要。在生产实践中,为了得到质地良好的灵芝孢子粉,人们往往是通过扫集弹射于地面的灵芝孢子再进行加工,这种方法所得的灵芝孢子粉显然含有大量的泥沙,并且需要后续的分离操作,如专利技术为一种灵芝孢子收集装置(申请号:201020299801X),包括双层底板、罩筒、顶盖,使用时依次将下层底板和上层底板从开口处套于灵芝子实体根部,上板与下板开口呈正交状,再将洁净罩筒立于上层底板之上并罩住子实体,最后在洁净罩筒顶部扣上顶盖,收取时依次将顶盖揭开、移除罩筒,然后将上层底板和下层底板分别沿开口方向从灵芝子实体根部缓慢移出,既便于装置的安装,又便于装置的间歇性移除以及孢子的收取,虽然采用收集装置进行收集,避免了泥沙混合,但在收集阶段由于需要将上、下层底板拆卸,容易使孢子粉漏出,进而不能保证孢子实体充分收集,同时未考虑到灵芝孢子成熟时期,孢子实体对于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并且装置整体需要安装和拆卸,不方便操作,因此目前需要一种充分收集、操作简单的灵芝孢子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灵芝孢子收集装置,以达到充分收集、操作简单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灵芝孢子收集装置,包括孢子收集部、固定部;所述的孢子收集部包括收集装置、支撑外壳;所述收集装置嵌入支撑外壳中;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板、静电产生器,所述静电产生器固定连接在收集板上;所述收集板置于支撑外壳内表面;所述静电产生器透过支撑外壳,并置于支撑外壳外表面上;所述的固定部包括齿轮箱、类光圈装置;所述齿轮箱与所述类光圈装置转动连接;所述类光圈装置底端设有开口,用以提供灵芝伞柄的进出通道;所述的类光圈装置包括类光圈环与类光圈旋叶;所述类光圈旋叶圆周阵列在所述类光圈环内,用以开启或闭合类光圈装置底端开口;所述固定部的类光圈环上表面与所述孢子收集部的支撑外壳底端转动连接。优选的,为了使装置整体固定并辅助孢子粉收集更充分,所述类光圈环为直齿内齿轮,并在底端通过固定轴连接有圆环托盘;所述开口设在圆环托盘圆心处;所述类光圈环外表面设有连接齿槽,用以连接类光圈环与所述齿轮箱;所述的类光圈旋叶包括正齿轮、叶片、固定轴开口;所述固定轴开口设置在所述正齿轮圆心上,所述正齿轮与所述叶片焊接成一体;所述正齿轮与所述类光圈环啮合传动;所述类光圈旋叶通过所述固定轴固定到所述圆环托盘上,并与所述类光圈环啮合传动;进而通过类光圈装置内的类光圈旋叶固定灵芝伞柄,即不伤害灵芝又能使装置整体固定。优选的,为了使类光圈装置更好的进行传动工作,所述的类光圈旋叶包括正齿轮、叶片、固定轴开口;所述固定轴开口设置在所述正齿轮圆心上,所述正齿轮与所述叶片焊接成一体;所述正齿轮与所述类光圈环啮合传动;进而实现类光圈环控制正齿轮转动,从而控制叶片的转动。优选的,为了使操作简单,所述的齿轮箱包括齿轮与调节齿轮;所述齿轮与调节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齿轮箱包括传动齿轮与调节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调节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传动齿轮与所述连接齿槽啮合;所述的调节齿轮焊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嵌入在所述支撑外壳内,通过调节螺杆转动,使调节齿轮转动,从而使齿轮转动,进而控制连接齿槽转动,使类光圈环转动,进而使类光圈旋叶转动,实现开启或闭合圆环托盘,进而使装置稳定。优选的,为了使静电产生器工作更稳定,所述的收集部与固定部的外表面还覆盖有绝缘层,进而防止产生的静电与土壤接触导致收集装置失灵。优选的,为了使装置内能正常产生孢子并维持灵芝生长环境平衡,所述的孢子收集部一侧还开设有通风管,进而调节孢子收集部内气体浓度和湿度;所述的孢子收集部还设有透光穹顶,用以改善孢子生长的光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包括静电发生器、收集板的收集装置,利用静电作用吸附灰尘原理,吸附弹射出的孢子粉,进而达到充分收集目的。2.通过包括类光圈旋叶、类光圈环的类光圈装置,利用光圈结构的原理,固定灵芝伞柄,使灵芝弹射孢子粉时能使孢子粉充分弹射到装置内。3.通过在支撑外壳内嵌入调节螺杆,并在底端焊接有调节齿轮,进而实现对类光圈旋叶调节,从而实现操作简单的目的。4.通过开设通风管、透光穹顶,使装置内灵芝所处的生长环境稳定并使灵芝能正常产生孢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类光圈闭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类光圈装置开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类光圈旋叶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装置俯视图;1-孢子收集部、2-固定部、3-支撑外壳、4-透光穹顶、5-调节螺杆、51-调节齿轮、6-齿轮、7-类光圈装置、71-类光圈环、72-圆环托盘、73-类光圈旋叶、732-正齿轮、733-叶片、734-固定轴开口、74-连接齿槽、8-绝缘层、9-收集装置、91-收集板、92-静电产生器、10-通风管、11-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灵芝孢子收集装置,包括孢子收集部1、固定部2;所述的孢子收集部1包括收集装置9、支撑外壳3;所述收集装置9嵌入支撑外壳3中;为了使收集更充分,所述收集装置9包括收集板91、静电产生器92,所述静电产生器92固定连接在收集板91上;所述收集板91置于支撑外壳3内表面;所述静电产生器92透过支撑外壳3,并置于支撑外壳3外表面上,通过静电作用吸附灰尘的原理,将弹射出的孢子粉吸附在收集板91上,进而实现充分收集的目的;所述的固定部2包括齿轮箱21、类光圈装置7;所述齿轮箱21与所述类光圈装置7转动连接;所述类光圈装置7底端设有开口11,用以提供灵芝伞柄的进出通道;所述的类光圈装置7包括类光圈环71与类光圈旋叶73;所述类光圈旋叶73圆周阵列在所述类光圈环71内,用以开启或闭合类光圈装置7底端开口11;为了使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灵芝孢子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孢子收集部(1)、固定部(2);/n所述的孢子收集部(1)包括收集装置(9)、支撑外壳(3);所述收集装置(9)嵌入支撑外壳(3)中;所述收集装置(9)包括收集板(91)、静电产生器(92),所述静电产生器(92)固定连接在收集板(91)上;所述收集板(91)置于支撑外壳(3)内表面;所述静电产生器(92)透过支撑外壳(3),并置于支撑外壳(3)外表面上;/n所述的固定部(2)包括齿轮箱(21)、类光圈装置(7);所述齿轮箱(21)与所述类光圈装置(7)转动连接;所述类光圈装置(7)底端设有开口(11),用以提供灵芝伞柄的进出通道;所述的类光圈装置(7)包括类光圈环(71)与类光圈旋叶(73);所述类光圈旋叶(73)圆周阵列在所述类光圈环(71)内,用以开启或闭合类光圈装置(7)底端开口(11);/n所述固定部(2)的类光圈环(71)上表面与所述孢子收集部(1)的支撑外壳(3)底端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灵芝孢子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孢子收集部(1)、固定部(2);
所述的孢子收集部(1)包括收集装置(9)、支撑外壳(3);所述收集装置(9)嵌入支撑外壳(3)中;所述收集装置(9)包括收集板(91)、静电产生器(92),所述静电产生器(92)固定连接在收集板(91)上;所述收集板(91)置于支撑外壳(3)内表面;所述静电产生器(92)透过支撑外壳(3),并置于支撑外壳(3)外表面上;
所述的固定部(2)包括齿轮箱(21)、类光圈装置(7);所述齿轮箱(21)与所述类光圈装置(7)转动连接;所述类光圈装置(7)底端设有开口(11),用以提供灵芝伞柄的进出通道;所述的类光圈装置(7)包括类光圈环(71)与类光圈旋叶(73);所述类光圈旋叶(73)圆周阵列在所述类光圈环(71)内,用以开启或闭合类光圈装置(7)底端开口(11);
所述固定部(2)的类光圈环(71)上表面与所述孢子收集部(1)的支撑外壳(3)底端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灵芝孢子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类光圈环(71)为直齿内齿轮,并在底端通过固定轴连接有圆环托盘(72);所述开口(11)设在圆环托盘(72)圆心处;所述类光圈环(71)外表面设有连接齿槽(74),用以连接类光圈环(71)与所述齿轮箱(21);所述类光圈旋叶(73)通过所述固定轴固定到所述圆环托盘(72)上,并与所述类光圈环(71)啮合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希斌詹本容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市筠连县腾达圣奇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