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秋葵粉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81549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黄秋葵粉的制备技术领域,为平衡黄秋葵粉的粒径过小、过细与黄秋葵粉生物活性降低的关系,公开提供一种黄秋葵粉的制作方法,将黄秋葵嫩果清洗处理后去蒂、切块,并冲击破碎,然后干燥后微粉碎得到黄秋葵粉。其中冲击破坏时将黄秋葵切块饱和水分后冷冻形成冰晶后施加大载荷快速冲击破碎。通过将冲击破碎与微粉破碎相结合,提高微粉粒径状态下的黄秋葵粉的溶出能力,并通过低温冷冻冲击和水雾浸润使黄秋葵的细胞内及细胞间的冰晶破碎,释放细胞内物质,在提高溶出能力的同时,生物活性不仅没有损失,还进一步得到增强,从而允许在保持较大粒径的情况下改变黄秋葵粉的性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秋葵粉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黄秋葵干粉的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黄秋葵粉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黄秋葵俗称羊角豆、黄葵等,原产于非洲,在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均有种植,含有蛋白质、果胶及多糖、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是营养保健型蔬菜。现有研究表明,黄秋葵中含有类天然荷尔蒙物质,同时黄秋葵的提取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抗疲劳等生物活性。但是新鲜的黄秋葵皮薄、含水量高,导致采摘后容易失水变质,常温下仅能存放2~3天,如果不及时食用会造成浪费。目前有针对黄秋葵展开的加工研究,比如将黄秋葵制成黄秋葵干粉可以在保持黄秋葵基本营养特性的情况下延长存放时间,而且粉状的黄秋葵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生物材料的粉料制备主要有粗粉碎、细粉碎、微粉碎和超微粉碎四种。其中超微粉碎与微粉碎、细粉碎等相比粉料粒径在10μm甚至更低,极大的改变了生物物料的结构特性以及性质,在表面效应、迷你规模效应等方面具有特别的性质。同时由于细胞壁结构被破坏,细胞内物质释放出来,活性组分的溶出能力有明显的增强,生物材料变的更容易被消化和吸收。但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黄秋葵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采摘的黄秋葵嫩果清洗预处理后去蒂、切小块;/n(2)切小块后的黄秋葵冲击破碎;/n(3)干燥冲击破碎后的黄秋葵;/n(4)微粉碎步骤(3)处理后的黄秋葵并过筛得到黄秋葵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秋葵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采摘的黄秋葵嫩果清洗预处理后去蒂、切小块;
(2)切小块后的黄秋葵冲击破碎;
(3)干燥冲击破碎后的黄秋葵;
(4)微粉碎步骤(3)处理后的黄秋葵并过筛得到黄秋葵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秋葵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预处理还包括对黄秋葵嫩果的漂烫处理:将清洗后的黄秋葵嫩果在90~100℃的水中浸泡30~120s,捞出后晾晒去除表面水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秋葵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黄秋葵的冲击破碎过程为:将黄秋葵切块置于温度-80~-60℃的环境中低温冷冻16~30小时,低温冷冻下向黄秋葵切块施加32~45MPa的冲击载荷冲击破碎,冲击载荷的加速度为8~10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明峰夏梦雪蒋思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