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形直纵槽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134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花瓣形直纵槽管,属热交换领域所用的一种传热管,它由管体构成,其特点是,在管内、外壁上设直纵向槽纹,该直纵向槽纹峰、谷的曲率半径相同,并相切,管壁横截面厚度均匀一致,具有传热系数高,管壁薄,重量轻,节约管材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传热用管。(*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花瓣形直纵槽管,属传热管的一种,既适宜一般制冷系统的传热,更适宜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传热。现有的传热管,主要有光管和翅片管(又称高效传热管),存在壁厚、传热效率低,管材浪费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热系数高,管壁薄,重量轻的花瓣形直纵槽管。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它由管体构成,其特殊之处是,在管内、外壁上设有直纵向槽纹,槽纹的峰和谷曲率相同,并相切。管壁横截面厚度均匀一致,也就是说,不仅管外壁上槽纹的峰和谷曲率相同并相切,管内壁上槽纹的峰和谷曲率相同并相切,而且管内、外壁上槽纹的走向相同。所述管外壁上直纵向槽纹峰和谷的曲率半径R最好为1-3mm,管壁厚度t最好为0.6-0.8mm,管壁外径Do最好为16-25mm,管壁内径Di便可根据公式Di=Do-2t的关系式得到具体数值。并且一旦管外壁上槽纹峰和谷的曲率半径R、管壁厚度t,管壁内、外径,和槽纹个数确定,便可通过作几何图形求出管内壁上直纵向槽纹峰和谷的曲率。并由此制造出附图说明图1、图2所示产品。由于本技术在管内外壁上,设有花瓣形直纵向槽纹,且峰和谷的曲率相同,使峰和谷的表面张力有利于热的传递,改善了液流的分布,使传热系数明显提高。又因管内、外壁直纵向槽纹的作用,保证了管壁的耐压和抗弯力,减轻了管壁的厚度,降低了管的重量。使其与光管相比,传热系数可提高18-20%,管壁厚度减薄20-30%,每米管子重量减轻25-40%。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图1-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图1的A向视图。实施例1,参考图1、图2。管体1为铜光管,在其内、外壁上设15个直纵向槽2,管外壁槽纹的峰和谷曲率半径R=2mm,壁厚t-0.6mm,外径Do=19mm,内径Di=Do-2t=19-2×0.6=17.8(mm)。管横截面上壁厚均匀一致。当将该管用在吸收器上时,如果管内流速为1.36m/s,喷淋密度为196kg/m·h时,测得其传热系数为700-850kcal/m2·h·℃,提高了18-20%,每米管子的重量比同规格光管减轻40%。实施例2,仍参考图1、图2。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管外壁槽纹的峰和谷曲率半径R为1.5mm,壁厚t为0.7mm,管壁外径Do为16mm,管壁内径Di=Do-2t=16-2×0.7=14.6(mm)。直纵向槽纹个数仍为15。其它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应用效果除每米管子重量比同规格管子重量减轻35%外,其它部分与实施例1相仿。实施例3,仍参考图1、图2。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管外壁螺旋槽纹峰和谷的曲率半径R为1.5mm,壁厚t为0.8mm,管壁外径Do为16mm,管壁内径Di=Do-2t=16-2×0.8=14.4(mm)。直纵向槽纹个数为12个。其它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应用效果除每米管重减轻32%外,其它效果相仿。权利要求1.一种花瓣形直纵槽管,它由管体构成,其特征是,在管内外壁上设有直纵向槽纹,槽纹的峰和谷曲率相同,并相切,管壁横截面厚度均匀一致。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瓣形直纵槽管,其特征是,所述管外壁上直纵向槽纹峰和谷的曲率半径R为1-3mm,管壁厚度t为0.6-0.8mm,管壁外径Do为16-25mm,内径Di为Do-2t。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花瓣形直纵槽管,属热交换领域所用的一种传热管,它由管体构成,其特点是,在管内、外壁上设直纵向槽纹,该直纵向槽纹峰、谷的曲率半径相同,并相切,管壁横截面厚度均匀一致,具有传热系数高,管壁薄,重量轻,节约管材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传热用管。文档编号F28F1/08GK2240703SQ9523456公开日1996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5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1995年8月30日专利技术者林琦, 曲延胜, 杨文礼, 曹建英, 阎立军 申请人:山东烟台铜材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花瓣形直纵槽管,它由管体构成,其特征是,在管内外壁上设有直纵向槽纹,槽纹的峰和谷曲率相同,并相切,管壁横截面厚度均匀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琦曲延胜杨文礼曹建英阎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烟台铜材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