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接口装置及AGV小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7979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充电接口装置及AGV小车,包括充电固定端和通过尾部的弹性结构实现浮动的充电浮动端;所述固定端和浮动端中的其中一端固定在移动装置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装置上;所述浮动端和固定端的连接器前端通过多级对插引导结构实现自动对接;所述浮动端和固定端的连接器内对插的公母针包括具有导电功能的电源针和具有控制功能的信号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电浮动端和充电固定端设计多级引导结构,保证引导到位后充电公母针开始配合接触,实现公母针插拔柔和,从而大幅度提高充电装置的充电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接口装置及AGV小车
本技术有关于充电接口
,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接口装置及使用该充电接口装置的AGV小车。
技术介绍
AGV(AutomatedGuidedVehicle)车已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和行业。在多台AGV车应用过程中频繁地需要人工操作充电会降低设备的便捷性,同时因AGV车需要频繁充电来保持其动力性能从而对充电接口装置的寿命有非常高的要求。市场上各个公司AGV充电接口种类多且杂,目前AGV充电接口装置无统一标准和标准连接器,还存在以下缺陷;(1)现有AGV车充电接口装置不能自动引导对接,需要人工操作实现频繁充电需求;(2)现有AGV车充电接口装置寿命不足,满足不了高频持久的充电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一种全的充电接口装置,实现充电接口的自动引导对接和高寿命充电性能。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充电接口装置,包括充电固定端和通过尾部的弹性结构实现浮动的充电浮动端;所述固定端和浮动端中的其中一端固定在移动装置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装置上;所述浮动端和固定端的连接器前端通过多级对插引导结构实现自动对接;所述浮动端和固定端的连接器内对插的公母针包括具有导电功能的电源针和具有控制功能的信号针。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中所述的浮动端的连接器通过其尾部的弹性结构固定在支撑结构上,该浮动端连接器前端外壳体内设有绝缘壳体,该浮动端连接器绝缘壳体与固定端连接器绝缘壳体凹凸导向配合。前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中所述的固定端连接器绝缘壳体和浮动端绝缘壳体的插合端面处均设有引导角。前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中所述的固定端连接器位于固定安装外壳内,该固定安装外壳前端面内侧设有沿插合方向朝固定端连接器外壳体倾斜的大引导角。前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中所述的固定端连接器外壳体与固定安装外壳之间设有供浮动端连接器外壳体插入的插入槽。前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中所述的固定端连接器和浮动端连接器通过其外壳体或绝缘壳体前端设置的导向配合的引导柱和引导槽实现插合引导。前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中所述的固定端连接器绝缘壳体和浮动端连接器绝缘壳体均为两体扣合式结构,该两体扣合式结构满足其内安装的电源针和信号针避免刚性对接的浮动微调需求。前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中所述的两体扣合式结构包括上下扣合的上部绝缘体和下部压板,且所述电源针和信号针头部位于所述上部绝缘体内,尾部穿出所述下部压板,且下部压板上端面压在尾部法兰盘的下端面上。前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中所述的尾部弹性结构由一个或多个弹簧组成。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AGV小车充电接口装置,该充电接口上述的浮动端和固定端组成,且该浮动端和固定端一端固定在AGV小车上,另一端固定在充电桩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充电浮动端和充电固定端设计多级引导结构,保证引导到位后充电公母针开始配合接触,实现公母针插拔柔和,从而大幅度提高AGV车的充电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充电接口装置浮动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充电接口装置固定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充电接口装置固定端连接器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充电接口装置固定端连接器部分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充电接口装置浮动端连接器部分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浮动端11:插头12:尾部弹性结构13:支撑结构111插头前端矩形外壳112:引导槽113插头插合面外壳114:母针115:插头上部绝缘体116:插头下部压板2:固定端21:插座22:固定安装外壳221:大引导角222:插入槽211:引导柱212:插座插合面外壳213:公针214:插座上部绝缘体215:插座下部压板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充电接口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5,其为本技术一种充电接口装置的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前端对插的浮动端1和固定端2,所述浮动端1或固定端2固定在移动装置上,另一端固定在充电桩上,其中所述的浮动端1通过其尾部弹性结构12实现浮动,所述固定端设有引导角结构,两端插合时通过多级对插引导结构,包括引导角引导、柱引导以及凹凸引导等,逐步引导对插,实现充电接口自动对接到位。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的浮动端1通过其尾部弹性结构12固定在支撑结构13上,且该浮动端1的插头前端外壳体111内设有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前端为与插座端绝缘壳体配合的插头插合面外壳113,该插头绝缘壳体内设有母针114。所述尾部弹性结构12由一个或多个弹簧组成。所述插头外壳体或绝缘壳体前端还还设有引导槽112。所述充电固定端2包括插座21以及用于安装固定该插座的固定安装外壳22,该固定安装外壳22的前端内端面上设有沿插合方向向插座21外壳体倾斜的大引导角221,且该固定安装外壳22与插座21外壳体之间设有与插头前端外壳体111形状匹配的插入槽222,使得插头前端外壳体在大引导角221的引导下插入该插入槽222内。所述插座21外壳体内设有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内设有公针213。所述插座21外壳体或绝缘壳体前端设有与引导槽112导向配合的引导柱211。所述插座绝缘壳体前端与插头端插合的部分为插座插合面外壳体212,该插座插合面外壳体212与插头插合面外壳体111凹凸导向配合。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插座插合面外壳体212为插座壳体前端的筒状部分,且该筒状部分的前端面内侧和外侧均设有引导角。所述插头插合面外壳体111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插座插合面外壳体212的槽,当插头插座插合时,所述插座插合面外壳体212在其前端引导角的引导下插入插头插合面外壳体111内。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插座绝缘壳体和插头绝缘壳体均为两体扣合式结构,其中所述插座绝缘壳体包括上部的设有若干公针安装孔的插座上部绝缘体214和扣合在该插座上部绝缘体214下端的插座下部压板215,且所述插座下部压板215和插座上部绝缘体214之间有间隙。所述上部绝缘体214上部为插座插合面外壳体212。所述公针213的针头位于插座上部绝缘体214内的公针安装孔内,尾柄部分前端位于插座上部绝缘体214内,且尾柄前端的法兰盘后端面与下部压板215前端面相抵,该尾柄后端穿设在下部压板内且尾柄伸出下部压板。所述插头绝缘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固定端和通过尾部的弹性结构实现浮动的充电浮动端;所述固定端和浮动端中的其中一端固定在移动装置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装置上;所述浮动端和固定端的连接器前端通过多级对插引导结构实现自动对接;所述浮动端和固定端的连接器内对插的公母针包括具有导电功能的电源针和具有控制功能的信号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固定端和通过尾部的弹性结构实现浮动的充电浮动端;所述固定端和浮动端中的其中一端固定在移动装置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装置上;所述浮动端和固定端的连接器前端通过多级对插引导结构实现自动对接;所述浮动端和固定端的连接器内对插的公母针包括具有导电功能的电源针和具有控制功能的信号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浮动端的连接器通过其尾部弹性结构固定在支撑结构上,该浮动端连接器前端外壳体内设有绝缘壳体,该浮动端连接器绝缘壳体与固定端连接器绝缘壳体凹凸导向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固定端连接器绝缘壳体和浮动端绝缘壳体的插合端面处均设有引导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固定端连接器位于固定安装外壳内,该固定安装外壳前端面内侧设有沿插合方向朝固定端连接器外壳体倾斜的大引导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固定端连接器外壳体与固定安装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欣欣胡国闯孔德勇刘晓辉李建平熊渊孙庆果陈怡李瑶崔艳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