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头连接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64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头连接线,包括:公插头线、母插头线和紧锁螺母;公插头线插设于母插头线内部,且公插头线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在母插头线上;公插头线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斜坡式锁止凸台;母插头线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导入槽和导入柱的相互配合,不仅能有效避免操作者的误插,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同时保障了对插顺畅性,防止对插偏位,造成插针变形或弯曲,解决多芯数的插头对插困难的问题,其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IP68的高等级防水,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体积小,插头外径小,容易从线管或是安装槽内穿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头连接线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插头连接线。
技术介绍
插头连接线主要用于生产生活中的电气连接,起到方便线路连通和延伸的作用。首要实现的目的是连通线路,其次是实现相距较远的两台设备之间的灵活连接。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对插头连接线的技术要求也有不同,如防尘、防水、防寒、耐腐蚀等等。智能电器开始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比如净水器,其净水器主机与智能水龙头安装后,通过插头连接线,对插后实现电源及信号的传输.智能卫浴上,主机的触摸屏控制水龙头的出水量及温度。厨房的油烟湿汽,浴室水雾对线路的防护要求较高,除了普通的防尘、防水外,严苛的使用环境还要满足防寒、耐腐蚀的要求,插头还通过线管或安装槽。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插头连接线体积大,在过线管或安装槽时较为困难,且抗拉强度差,耐寒耐磨性差,另外一些多芯插孔的插头线,因防呆及导入不够精确,公母插头对插时,产生偏位造成对插困难等。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结构强度高且防护等级高的插头连接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插头连接线,其具有结构强度高,防护等级高,防水连接器,以解决电器工作在各种环境中的电气连接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头连接线,包括:公插头线、母插头线和紧锁螺母;所述公插头线插设于所述母插头线内部,且所述公插头线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在所述母插头线上;所述公插头线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斜坡式锁止凸台;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上端为第一导电端,所述第一导电端内部贯穿设置有导电沉孔,所述第一导电端的外壁上设有导入槽,所述第一导电端的底部设置有斜坡式锁止凸台,所述斜坡式锁止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紧锁螺母的尾部内径,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底部连接线缆;所述母插头线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上端为第二导电端,所述第二导电端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紧锁螺母内的螺纹相适配,且所述第二导电端的内壁上设有导入柱,所述导入柱与所述导入槽相适配,所述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内部,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导电沉孔相适配,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底部连接线缆;所述线缆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和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均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的,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第一导电端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端的外壁上设置有三组所述导入槽,所述第二导电端的内壁上设有三组所述导入柱。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端的底部设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紧锁螺母的顶部内径。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还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设置于所述限位凸台的底部,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还包括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设置于所述斜坡式锁止凸台的底部。优选的,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上均设置有限位标识孔,所述限位标识孔对应在其中一组所述导入柱的位置。优选的,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上均设置有防滑凹痕。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插头连接线,首先,本技术中的公插头线上设置有导入槽,母插头线上设置有导入柱,通过导入槽和导入柱的相互配合,不仅能有效避免操作者的误插,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同时保障了对插顺畅性,防止对插偏位,造成插针变形或弯曲,解决多芯数的插头对插困难的问题,其次,本技术中线缆与第一和第二绝缘本体通过一体注塑成形,为一体的连接器组件结构,公插头线通过紧锁螺母与母插头线固定,锁环螺接,能够实现IP68的高等级防水,另外,本技术的体积小,插头外径小,容易从线管或是安装槽内穿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其他视角示意图;图3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公插头线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母插头线的横截面示意图;其中:1-第二筒体、2-限位标识、3-第二导电端、4-导电端子、5-紧锁螺母、6-导入槽、7-斜坡式锁止凸台、8-第一导电端、9-第一筒体、10-导电沉孔、11-导入柱、12-限位凸台、13-线缆、14-防滑凹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插头连接线,包括:公插头线、母插头线和紧锁螺母5;公插头线插设于母插头线内部,且公插头线通过紧锁螺母5固定在母插头线上;公插头线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斜坡式锁止凸台7;第一绝缘本体的上端为第一导电端8,第一导电端8内部贯穿设置有导电沉孔10,第一导电端8的外壁上设有导入柱11,第一导电端8的底部设置有斜坡式锁止凸台7,斜坡式锁止凸台7的外径大于紧锁螺母5的尾部内径,第一绝缘本体的底部连接线缆13;母插头线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4;第二绝缘本体的上端为第二导电端3,第二导电端3外部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紧锁螺母5内的螺纹相适配,且第二导电端3的内壁上设有导入槽6,导入槽6与导入柱11相适配,导电端子4设置于第二导电端3内部,导电端子4与导电沉孔10相适配,第二绝缘本体的底部连接线缆13。线缆13分别与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均为一体成型结构。为了进一步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紧锁螺母5与第一导电端8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为了进一步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电端8的外壁上设置有三组导入柱11,第二导电端3的内壁上设有三组导入槽6。为了进一步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电端8的底部设有限位凸台12,限位凸台12的外径大于紧锁螺母5的顶部内径。为了进一步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绝缘本体还包括第一筒体9,第一筒体9设置于限位凸台12的底部,第二绝缘本体还包括第二筒体1,第二筒体1设置于斜坡式锁止凸台7的底部。为了进一步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筒体9和第二筒体1的外壁上均设置有限位标识2孔,限位标识2孔对应在其中一组导入柱11的位置。为了进一步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筒体9和第二筒体1上均设置有防滑凹痕1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根据限位标识2,将公插头线对准母插头线,使公插头线的导入槽6与母插头线的的导入柱11相对应,导电沉孔10与导电端子4相对应,在插入后,导入槽6顺着导入柱11进入后,导电端子4插在导电沉孔10内可实现导电,紧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头连接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公插头线、母插头线和紧锁螺母(5);/n所述公插头线插设于所述母插头线内部,且所述公插头线通过紧锁螺母(5)固定在所述母插头线上;/n所述公插头线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斜坡式锁止凸台(7);/n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上端为第一导电端(8),所述第一导电端(8)内部贯穿设置有导电沉孔(10),所述第一导电端(8)的外壁上设有导入槽(6),所述第一导电端(8)的底部设置有斜坡式锁止凸台(7),所述斜坡式锁止凸台(7)的外径大于所述紧锁螺母(5)的尾部内径,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底部连接线缆(13);/n所述母插头线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4);/n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上端为第二导电端(3),所述第二导电端(3)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紧锁螺母(5)内的螺纹相适配,且所述第二导电端(3)的内壁上设有导入柱(11),所述导入柱(11)与所述导入槽(6)相适配,所述导电端子(4)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端(3)内部,所述导电端子(4)与所述导电沉孔(10)相适配,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底部连接线缆(13);/n所述线缆(13)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和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均为一体成型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头连接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公插头线、母插头线和紧锁螺母(5);
所述公插头线插设于所述母插头线内部,且所述公插头线通过紧锁螺母(5)固定在所述母插头线上;
所述公插头线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斜坡式锁止凸台(7);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上端为第一导电端(8),所述第一导电端(8)内部贯穿设置有导电沉孔(10),所述第一导电端(8)的外壁上设有导入槽(6),所述第一导电端(8)的底部设置有斜坡式锁止凸台(7),所述斜坡式锁止凸台(7)的外径大于所述紧锁螺母(5)的尾部内径,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底部连接线缆(13);
所述母插头线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4);
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上端为第二导电端(3),所述第二导电端(3)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紧锁螺母(5)内的螺纹相适配,且所述第二导电端(3)的内壁上设有导入柱(11),所述导入柱(11)与所述导入槽(6)相适配,所述导电端子(4)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端(3)内部,所述导电端子(4)与所述导电沉孔(10)相适配,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底部连接线缆(13);
所述线缆(13)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和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联达优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