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972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材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外壳、内壳以及连接头组件,所述外壳可拆卸设置于内壳的一端,所述连接头组件可拆卸设置于内壳内,所述连接头组件的导电端从内壳的一端突伸出所述外壳;所述内壳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的线缆,所述内壳的另一端装设有弹性件,当外部的线缆与内壳的另一端连接时,线缆的端部抵压于弹性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材连接器,解决了线缆与连接器连接后屏蔽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材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线材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由于大型用电设备的广泛应用,线缆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线缆连接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线缆连接器也向着高便携化、高适用性的需求发展。目前的连接器与线缆连接的一端是通过螺丝和螺母配合,通过摩擦力将线缆紧固在连接器上;但这样的连接方式有一个问题,线缆上的编织层在连接后会发生反折,故需要用导电铜箔将编织层包裹于线缆外被上,以达到屏蔽的效果;但在连接器与线缆锁紧后,由于缺少紧固件,使得导电铜箔无法完全反折,从而影响屏蔽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材连接器,解决了线缆与连接器连接后屏蔽效果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线材连接器,包括外壳、内壳以及连接头组件,所述外壳可拆卸设置于内壳的一端,所述连接头组件可拆卸设置于内壳内,所述连接头组件的导电端从内壳的一端突伸出所述外壳;所述内壳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的线缆,所述内壳的另一端装设有弹性件,当外部的线缆与内壳的另一端连接时,线缆的端部抵压于弹性件。其中,包括壳体、壳套以及多个端子,所述壳体与壳套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为柱形结构,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多个卡槽,所述卡槽的数量与端子的数量相同,所述端子与卡槽一一对应安装;所述壳体的一侧还设有定位凸柱,所述壳套的一侧设有与定位凸柱对应的定位凹槽;当所述壳体装设于壳套内时,所述定位凸柱装设于所述定位凹槽。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主体以及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扣合于第二主体以形成壳体;多个所述卡槽分别位于第一主体的侧壁以及第二主体的侧壁。其中,所述第一主体用于与第二主体接触的端面设有若干定位柱,所述第二主体用于与第一主体接触的端面设有数量与定位柱对应的圆槽,当所述第一主体扣合于第二主体时,定位柱插入于圆槽内。其中,所述壳体自一端至另一端贯穿设置有端孔,所述端孔内装设有中心端,所述中心端的一端突伸出壳体的一端。其中,所述端子包括导电端以及底座,所述导电端装设于底座;所述底座设有定位突环,所述卡槽内连通有凹陷槽,当所述端子装设于卡槽时,定位凸环嵌入于凹陷槽。其中,所述定位凹槽的内侧壁设有两个用于抵触定位凸柱的卡块,两个卡块对称设置。其中,所述弹性件为环形弹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解决了线缆与连接器连接后屏蔽效果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线材连接器,通过设置弹性件,在本技术与线缆连接紧锁后,弹性件会紧压导电铜箔与线缆,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同时屏蔽效果稳定。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剖接示意图。图3为连接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连接头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壳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图5的另一视角示意图。附图标记壳体--1,卡槽--11,定位凸柱--12,第一主体--13,第二主体--14,定位柱--15,圆槽--16,端孔--17,凹陷槽--18,端子--2,导电端--21,底座--22,定位突环--23,中心端--24,壳套--3,定位凹槽--31,卡块--32。外壳--4,内壳--5,弹性件--6,线缆--7,连接头组件--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或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线材连接器,包括外壳4、内壳5以及连接头组件8,所述外壳4可拆卸设置于内壳5的一端,所述连接头组件8可拆卸设置于内壳5内,所述连接头组件8的导电端21从内壳5的一端突伸出所述外壳4;所述内壳5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的线缆7,所述内壳5的另一端装设有弹性件6,当内壳5的另一端与外部的线缆7连接时,线缆7的端部抵压于弹性件6。实际使用时,线缆7上的编织层在连接后会发生反折,故需要用导电铜箔将编织层包裹于线缆7外被上,以达到屏蔽的效果。而本实施例的一种线材连接器,通过设置弹性件6,所述弹性件6具体为环形弹簧,在本技术与线缆7连接紧锁后,弹性件6会紧压导电铜箔与线缆7,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同时屏蔽效果稳定。具体的,所述连接头组件8包括壳体1、壳套3以及多个端子2,所述壳体1与壳套3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1为柱形结构,所述壳体1的侧壁设有多个卡槽11,所述卡槽11的数量与端子2的数量相同,所述端子2与卡槽11一一对应安装;所述壳体1的一侧还设有定位凸柱12,所述壳套3的一侧设有与定位凸柱12对应的定位凹槽31;当所述壳体1装设于壳套3内时,所述定位凸柱12装设于所述定位凹槽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自一端至另一端贯穿设置有端孔17,所述端孔17内装设有中心端24,所述中心端24的一端突伸出壳体1的一端。由于连接头组件8安装于本技术中,由外壳4和内壳5对连接头组件8进行保护,通过设置中心端24和多个端子2,中心端24一般接电源线,使得应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功能更加全面,适合更多场合的使用。相较于传统的结构设计,本实施例的连接头组件8,通过将端子2安装在壳体1的侧面,再通过壳套3对端子2进行固定,从而使得组装及拆卸方便,结构简易便于大批量生产,从而解决了加工速度较慢的问题。为了使得壳体1的加工也更加简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主体13以及第二主体14,所述第一主体13扣合于第二主体14以形成壳体1;多个所述卡槽11分别位于第一主体13的侧壁以及第二主体14的侧壁。具体的,所述第一主体13用于与第二主体14接触的端面设有若干定位柱15,所述第二主体14用于与第一主体13接触的端面设有数量与定位柱15对应的圆槽16,当所述第一主体13扣合于第二主体14时,定位柱15插入于圆槽16内。通过定位柱15与圆槽16的配合,使得壳体1的拆装更加准确,并在端子2安装于壳体1时,可通过拆开第一主体13和第二主体14后再放入端子2的方式来实现,使得安装更加便捷以及高效。具体的,所述端子2包括导电端21以及底座22,所述导电端21装设于底座22;所述底座22设有定位突环23,所述卡槽11内连通有凹陷槽18,当所述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4)、内壳(5)以及连接头组件(8),所述外壳(4)可拆卸设置于内壳(5)的一端,所述连接头组件(8)可拆卸设置于内壳(5)内,所述连接头组件(8)的导电端(21)从内壳(5)的一端突伸出所述外壳(4);/n所述内壳(5)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的线缆(7),所述内壳(5)的另一端装设有弹性件(6),当内壳(5)的另一端与外部的线缆(7)连接时,线缆(7)的端部抵压于弹性件(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4)、内壳(5)以及连接头组件(8),所述外壳(4)可拆卸设置于内壳(5)的一端,所述连接头组件(8)可拆卸设置于内壳(5)内,所述连接头组件(8)的导电端(21)从内壳(5)的一端突伸出所述外壳(4);
所述内壳(5)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的线缆(7),所述内壳(5)的另一端装设有弹性件(6),当内壳(5)的另一端与外部的线缆(7)连接时,线缆(7)的端部抵压于弹性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套(3)以及多个端子(2),所述壳体(1)与壳套(3)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1)为柱形结构,所述壳体(1)的侧壁设有多个卡槽(11),所述卡槽(11)的数量与端子(2)的数量相同,所述端子(2)与卡槽(11)一一对应安装;所述壳体(1)的一侧还设有定位凸柱(12),所述壳套(3)的一侧设有与定位凸柱(12)对应的定位凹槽(31),当所述壳体(1)装设于壳套(3)内时,所述定位凸柱(12)装设于所述定位凹槽(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主体(13)以及第二主体(14),所述第一主体(13)扣合于第二主体(14)以形成壳体(1);多个所述卡槽(11)分别位于第一主体(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九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协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