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电流空心电抗器绕线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941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电流空心电抗器绕线模,包括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固定装置,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互平行,第二固定柱固定于第一固定柱上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固定柱穿过第一夹板且与第一夹板固定连接,第二夹板被第二固定柱穿过,其被固定装置固定于第二固定柱上,固定装置具有锁止状态和非锁止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固定装置的状态切换来调整第二夹板的位置,以此来实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宽度的铜排的绕设需求,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距离调节到位以后,将铜排绕设于第二固定柱上,能够非常方便和稳定地实现铜排的绕设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电流空心电抗器绕线模
本技术涉及绕线模,特别涉及一种大电流空心电抗器绕线模。
技术介绍
电气回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电阻、电容和电感,电感具有抑制电流变化的作用,并能使交流电移相,通常把具有电感作用的绕线式的静止感应装置称为电抗器。电力系统中所采取的电抗器常见的有串联电抗器和并联电抗器。串联电抗器主要用来限制短路电流,也有在滤波器中与电容器串联或并联以限制电网中的高次谐波,也可以通过调整并联电抗器的数量来调整运行电压。电抗器按结构及冷却介质可分为空心式、铁心式、干式、油浸式等,同时按照缠绕材料的不同还分为铜箔缠绕式电抗器和铜带缠绕式电抗器,在具体缠绕制备时,需要在空心支架或铁芯上逐层缠绕预定匝数的铜箔或铜带,在缠绕之前一般现将作为引出电极的铜排与铜箔或铜带端部焊接连接,然后将铜箔或铜带的端部固定后利用缠绕机具进行缠绕,但是现在缺少一种能够快速将空心支架定位且能稳定实现铜排定位、铜箔或铜带缠绕的专用夹具,导致缠绕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能很好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电流空心电抗器绕线模,其能够稳定实现铜排的缠绕。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大电流空心电抗器绕线模,包括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固定柱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柱上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固定柱穿过所述第一夹板且与所述第一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板被所述第二固定柱穿过,其被所述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柱上,所述固定装置具有锁止状态和非锁止状态,当其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二夹板被固定,当其处于非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二夹板能沿所述第二固定柱滑动。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栓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第二夹板上连接设有环套,所述环套环绕所述第二固定柱,其上设有固定通孔,所述第二固定柱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滑槽,所述滑槽的边沿上设有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和所述第二延伸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固定螺栓的头部限位于所述滑槽中,所述固定螺栓的杆部穿过所述间隙和所述固定通孔后与所述固定螺母相配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装置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通孔、滑槽、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与所述固定装置一一对应配套设置。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调节杆、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二调节螺母,所述调节杆包括杆本体、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所述第一调节螺杆和所述第二调节螺杆分别连接于所述杆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一夹板上设有呈放射状分布的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二夹板上设有呈放射状分布且与所述第一调节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第二调节孔均呈长条形,多个所述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中每对应设置的两所述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对应设置一个所述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后与所述第一调节螺母相配合,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穿过所述第二调节孔后与所述第二调节螺母相配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调节杆设置有多个型号,不同型号的所述调节杆的长度不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一种大电流空心电抗器绕线模,在使用时,通过所述固定装置的状态切换来调整第二夹板的位置,以此来实现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宽度的铜排的绕设需求,在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之间的距离调节到位以后,将铜排绕设于第二固定柱上,能够非常方便和稳定地实现铜排的绕设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涉及一种大电流空心电抗器绕线模的不带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涉及一种大电流空心电抗器绕线模的带有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固定柱-11;第二固定柱-12;滑槽-121;第一延伸板-122;第二延伸板-123;间隙-124;第一夹板-2;第一调节孔-21;第二夹板-3;第二调节孔31;固定螺栓-4;固定螺母-5;环套-6;杆本体-71;第一调节螺杆-72;第二调节螺杆-73;第一调节螺母-81;第二调节螺母-8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大电流空心电抗器绕线模,包括第一固定柱1、第二固定柱12、第一夹板2、第二夹板3和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夹板2和所述第二夹板3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固定柱12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柱1上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固定柱12穿过所述第一夹板2且与所述第一夹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板3被所述第二固定柱12穿过,其被所述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柱12上,所述固定装置具有锁止状态和非锁止状态,当其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二夹板3被固定,当其处于非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二夹板3能沿所述第二固定柱12滑动。在使用时,通过所述固定装置的状态切换来调整第二夹板3的位置,以此来实现所述第一夹板2和所述第二夹板3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宽度的铜排的绕设需求,在所述第一夹板2和所述第二夹板3之间的距离调节到位以后,将铜排绕设于第二固定柱12上,能够非常方便和稳定地实现铜排的绕设工作。具体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螺栓4和固定螺母5,所述固定螺栓4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第二夹板3上连接设有环套6,所述环套6环绕所述第二固定柱12,其上设有固定通孔,所述第二固定柱12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滑槽121,所述滑槽121的边沿上设有第一延伸板122和第二延伸板123,所述第一延伸板122和所述第二延伸板123之间具有间隙124,所述固定螺栓4的头部限位于所述滑槽121中,所述固定螺栓4的杆部穿过所述间隙124和所述固定通孔后与所述固定螺母5相配合。当调节所述第二夹板3的位置时,拧松所述固定螺母5,使得所述固定装置切换为非锁止状态,使得所述环套6可沿所述第二固定柱12滑动,即所述第二夹板3可沿所述第二固定柱12滑动,从而能够使得所述第二夹板3相对所述第一夹板2靠近或远离,实现所述第一夹板2和所述第二夹板3之间距离的调整,当距离调整到位以后,拧紧所述固定螺母5,使得所述固定装置切换为锁止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柱1和第二固定柱12设置为矩形柱,所述环套6、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均设置为矩形。为了实现对所述第二夹板3的稳定定位,所述固定装置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通孔、滑槽121、第一延伸板122和第二延伸板123与所述固定装置一一对应配套设置,多个所述固定装置沿所述第二固定柱12的侧壁均匀分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柱12的每个侧面上设置一个所述固定装置。本实施例的一种大电流空心电抗器还包括调节杆、第一调节螺母81和第二调节螺母82,所述调节杆包括杆本体71、第一调节螺杆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电流空心电抗器绕线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固定柱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柱上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固定柱穿过所述第一夹板且与所述第一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板被所述第二固定柱穿过,其被所述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柱上,所述固定装置具有锁止状态和非锁止状态,当其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二夹板被固定,当其处于非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二夹板能沿所述第二固定柱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流空心电抗器绕线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固定柱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柱上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固定柱穿过所述第一夹板且与所述第一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板被所述第二固定柱穿过,其被所述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柱上,所述固定装置具有锁止状态和非锁止状态,当其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二夹板被固定,当其处于非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二夹板能沿所述第二固定柱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电流空心电抗器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栓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第二夹板上连接设有环套,所述环套环绕所述第二固定柱,其上设有固定通孔,所述第二固定柱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滑槽,所述滑槽的边沿上设有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和所述第二延伸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固定螺栓的头部限位于所述滑槽中,所述固定螺栓的杆部穿过所述间隙和所述固定通孔后与所述固定螺母相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赞华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华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