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浴式电加热汽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7226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浴式电加热汽化器,包括筒体、底座、电加热器、进水口接头、第一入口接头、第一出口接头、第一换热管、电机与搅拌桨;筒体设置于底座上,进水口接头设置于筒体的外壁上端,进水口接头与筒体内部连通;第一入口接头设置于筒体的外壁下端,第一出口接头设置于筒体的外壁上端,第一换热管设置于筒体内,第一换热管的上端与第一出口接头连接,第一换热管的下端与第一入口接头连接;电机设置于筒体的上端,电机的转轴穿入筒体内,搅拌桨设置于筒体内,搅拌桨与电机的转轴连接;电加热器设置于筒体内,且电加热器位于筒体的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换热效果优异、能耗较低以及可以适应低温环境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浴式电加热汽化器
本技术涉及汽化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浴式电加热汽化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气体(氧气、氮气、氩气、天然气等)的液气比一般都在1:600以上,将气体深冷为液态进行运输科极大的减少运输成本。当前主流的用气方式都是利用空温式汽化器将低温液态气体汽化为常温气体使用。空温式汽化器主要利用环境热量来加热低温液态气体,在环保节能的同事也收到环境的制约。当环境气温低于10℃时,空温式汽化器出口温度将会接近甚至低于0℃,这就会影响后端设备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水浴式电加热汽化器,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浴式电加热汽化器,包括筒体、底座、电加热器、进水口接头、第一入口接头、第一出口接头、第一换热管、电机与搅拌桨;所述筒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进水口接头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外壁上端,所述进水口接头与所述筒体内部连通;所述第一入口接头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外壁下端,所述第一出口接头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外壁上端,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于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出口接头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入口接头连接;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上端,所述电机的转轴穿入所述筒体内,所述搅拌桨设置于所述筒体内,所述搅拌桨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电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且所述电加热器位于所述筒体的下端。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进口汇集管、多个螺旋支管、出口汇集管,所述进口汇集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入口接头连接,另一端与多个所述螺旋支管的下端连接;所述出口汇集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接头连接,另一端与多个所述螺旋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螺旋支管内设有多个翅片。还包括第二入口接头、第二出口接头与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入口接头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外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入口接头的上方;所述第二出口接头设置于所述筒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出口接头的上方;所述第二换热管设置于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出口接头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二入口接头连接。还包括液位计,所述液位计包括检测部与显示部,所述检测部设置于所述筒体内,所述显示部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外壁上。所述翅片至少为6片,所述翅片均匀地设置于所述螺旋支管的内壁上。所述翅片均沿所述螺旋支管的截面的径向设置。所述筒体采用金属材质,所述筒体上还设有静电接地块,所述静电接地块与地面电连接。所述筒体的上端设有吊耳,所述吊耳至少为两个,所述吊耳在所述筒体的上端均匀布置。还包括出水口管与排水阀门,所述出水口管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下端,所述出水口管与所述筒体的内部连通,所述排水阀门与所述出水口管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筒体的上端设置搅拌桨,可对筒体内的水进行搅拌,使筒体内的不断流动,打破第一换热管附件的低温层,使筒体内的水发生强制对流,这样使得筒体内的水温更加均匀,可以显著地增加换热效果和减少能耗。此外,由于本技术采用电加热的方式,所以不易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在低温环境下依然可以正常使用,相比于空温式汽化器可适应更加恶劣的工况。附图说明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螺旋支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0-筒体、101-静电接地块、102-吊耳、20-底座、30-电加热器、40-进水口接头、50-第一入口接头、60-第一出口接头、70-第一换热管、701-进口汇集管、702-螺旋支管、7021-翅片、703-出口汇集管、80-电机、90-搅拌桨、11-第二入口接头、12-第二出口接头、14-液位计、141-检测部、142-显示部、15-出水口管、16-排水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的一种水浴式电加热汽化器,如图1和2所示,包括筒体10、底座20、电加热器30、进水口接头40、第一入口接头50、第一出口接头60、第一换热管70、电机80与搅拌桨90;所述筒体10设置于所述底座20上,所述进水口接头40设置于所述筒体10的外壁上端,所述进水口接头40与所述筒体10内部连通;所述第一入口接头50设置于所述筒体10的外壁下端,所述第一出口接头60设置于所述筒体10的外壁上端,所述第一换热管70设置于所述筒体10内,所述第一换热管70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出口接头60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70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入口接头50连接;所述电机80设置于所述筒体10的上端,所述电机80的转轴穿入所述筒体10内,所述搅拌桨90设置于所述筒体10内,所述搅拌桨90与所述电机80的转轴连接;所述电加热器30设置于所述筒体10内,且所述电加热器30位于所述筒体10的下端。使用前,需要先通过进水口接头40向筒体10内加水,然后电加热器30通电对筒体10内的水进行加热,电加热器30设置于筒体10的下端,在加热时,电加热器30附近的水温上升,由于热水的密度小于冷水的密度,此时热水向上扩散,此外,在筒体10内设置搅拌桨90可以对筒体10内的水进行搅拌,使筒体10内的水的不断流动,使筒体10内的水温更加均匀;第一入口接头50用于与低温储液罐连接,低温储液罐内的低温液态气体从第一入口接头50流入第一换热管70内,低温气体在第一换热管70内与筒体10内的热水进行换热,并由液相升温转换为气相,然后从第一出口接头60流出,第一出口接头60与外部用气管道连接;在换热时,第一换热管70附近的水的热量不断被第一换热管70内的低温气体带走,导致第一换热管70附近的水温较低,在第一换热管70的附近一定的范围内形成低温层效应,换热效率较低,本技术在筒体10的上端设置搅拌桨90,可对筒体10内的水进行搅拌,使筒体10内的不断流动,打破第一换热管70附件的低温层,使筒体10内的水发生强制对流,这样使得筒体10内的水温更加均匀,可以显著地增加换热效果和减少能耗。由于本技术采用电加热的方式,所以不易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在低温环境下依然可以正常使用,相比于空温式汽化器可适应更加恶劣的工况;此外,相比于空温式汽化器,本技术的体积更小,换热能力更强,更加适合可以寸土寸金的城市工厂。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换热管70包括进口汇集管701、多个螺旋支管702、出口汇集管703,所述进口汇集管7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入口接头50连接,另一端与多个所述螺旋支管702的下端连接;所述出口汇集管7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接头60连接,另一端与多个所述螺旋支管702的上端连接。第一换热管70设置多个支管可以对进口汇集管701内的低温气体进行分流,以增加换热面积,提升换热效率;螺旋支管702可以增加低温气体在筒体10内的流动路径长度,以增加低温气体在筒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浴式电加热汽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底座、电加热器、进水口接头、第一入口接头、第一出口接头、第一换热管、电机与搅拌桨;/n所述筒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进水口接头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外壁上端,所述进水口接头与所述筒体内部连通;所述第一入口接头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外壁下端,所述第一出口接头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外壁上端,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于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出口接头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入口接头连接;/n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上端,所述电机的转轴穿入所述筒体内,所述搅拌桨设置于所述筒体内,所述搅拌桨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n所述电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且所述电加热器位于所述筒体的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浴式电加热汽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底座、电加热器、进水口接头、第一入口接头、第一出口接头、第一换热管、电机与搅拌桨;
所述筒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进水口接头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外壁上端,所述进水口接头与所述筒体内部连通;所述第一入口接头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外壁下端,所述第一出口接头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外壁上端,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于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出口接头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入口接头连接;
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上端,所述电机的转轴穿入所述筒体内,所述搅拌桨设置于所述筒体内,所述搅拌桨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
所述电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且所述电加热器位于所述筒体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浴式电加热汽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进口汇集管、多个螺旋支管、出口汇集管,所述进口汇集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入口接头连接,另一端与多个所述螺旋支管的下端连接;所述出口汇集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接头连接,另一端与多个所述螺旋支管的上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浴式电加热汽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支管内设有多个翅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浴式电加热汽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入口接头、第二出口接头与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入口接头设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孝龙家久邓成柱张均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华南特种气体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