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柱补强结构
本申请涉及土木工程岩土
,尤其涉及一种立柱补强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地下工程日益增多,深基坑工程一般先行,将基坑110’开挖至底后施做相应主体结构基础承台。如附图图1所示,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因承重结构板101’的主次梁位置调整或前期深基坑临时的立柱90’的桩位91’施工偏差,会出现待建的主梁100’与已施工的立柱90’冲突;为保证主体结构永久受力要求,往往需将立柱90’以及所对应的桩位91’进行整体托换以及拆除,这种处理方式往往施工难度大,拖慢项目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立柱补强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工难度大的缺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立柱补强结构,包括至少两块托板以及支撑架,所述托板与立柱连接,其中一块所述托板与立柱的上部适配性连接;另一块所述托板与所述立柱的下部适配性连接;所述支撑架支撑在所述托板之间以形成供主梁通过的通道。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部以及多个加强杆;两块所述托板上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柱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块托板(1)以及支撑架(6),所述托板(1)与立柱(90)连接,其中一块所述托板(1)与立柱(90)的上部适配性连接;另一块所述托板(1)与所述立柱(90)的下部适配性连接;所述支撑架(6)支撑在所述托板(1)之间以形成供主梁(100)通过的通道(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柱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块托板(1)以及支撑架(6),所述托板(1)与立柱(90)连接,其中一块所述托板(1)与立柱(90)的上部适配性连接;另一块所述托板(1)与所述立柱(90)的下部适配性连接;所述支撑架(6)支撑在所述托板(1)之间以形成供主梁(100)通过的通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6)包括支撑部(3)以及多个加强杆(4);两块所述托板(1)上下间隔设置,所述支撑部(3)支撑在两块所述托板(1)之间;
所述支撑部(3)数量为一组,所述支撑部(3)与立柱(90)之间形成所述通道(5),所述加强杆(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部(3)与所述立柱(90),所述托板(1)面向通道(5)的内侧面的相对两侧部各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加强杆(4);或,
所述支撑部(3)数量为两组或者两组以上,所述立柱(90)的两侧各设置至少一组所述支撑部(3),所述立柱(90)两侧的所述支撑部(3)之间形成所述通道(5),所述加强杆(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立柱(90)两侧的所述支撑部(3),所述托板(1)面向通道(5)的内侧面的相对两侧部各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加强杆(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包括两个补强角钢(31),两个所述补强角钢(31)的侧面(311)位于同一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柱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包括缀板(32),所述缀板(32)设置在两个所述补强角钢(31)的侧面(311)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熊大生,王忠华,储团结,黄俊杰,于廷新,涂启柱,彭俊伟,沈峥,谢凡,陈蒙,涂仁盼,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