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针筒织机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7418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针筒织机固定装置,所述双针筒织机包括支撑架、上针筒和下针筒,所述上针筒和下针筒的底端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带动上针筒和下针筒同轴转动,在所述上针筒内部设置牵拉装置,在所述上针筒的外部靠近上端的位置套设固定套筒,在所述下针筒内部设置张紧装置,所述牵拉装置向下移动将织物压紧在张紧装置上。由牵拉装置将织物的不同部位交替压紧在张紧装置的张紧碗上,防止织物在针筒内部堆积,保证平整度,使得纹路清晰,提高整体美感。在第一卡套和第二卡套的底部套设橡胶圈,由橡胶圈将织物压紧在硬质的张紧装置上,降低对织物的摩擦,提高织物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针筒织机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针织
,特别涉及一种双针筒织机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织针配置在圆形针筒上、用以生产圆筒形纬编织物的针织机,简称圆织机。圆织机主要由给纱机构、编织机构、牵拉-卷取机构和传动机构组成。圆织机包括有单针筒和双针筒两种类型。单针筒是只有下面一个针筒来织造的;制得的织物罗口是双层的,且单针筒织机在提花时有较多线头,略感紧绷。而双针筒采用上下两个针筒同时工作,制得的织物罗口是单层的,比较舒适;且双针筒提花没有线头;就织造的效果及袜子整体穿着的舒适度来说,双针袜比单针袜舒适一个档次,很多用户对袜子质量要求比较高的,会指定要双针做。双针筒圆型织机一般包括支承结构,支承结构主要由基脚组成,基脚搁置在地面上并支承下部针筒,使得下部针筒可绕其竖直定向的自身轴线转动。基脚还借助于从基脚竖直立起的柱体支承上部针筒,上部针筒布置在下部针筒上方并相对于下部针筒同轴布置。双针筒织机在编织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织物在下针筒内部堆积的情况,尤其是对于长筒型的织物,最终导致织物表面不平整,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双针筒织机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针筒织机固定装置,所述双针筒织机包括支撑架、上针筒和下针筒,所述上针筒和下针筒的底端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带动上针筒和下针筒同轴转动,在所述上针筒内部设置牵拉装置,在所述上针筒的外部靠近上端的位置套设固定套筒,在所述下针筒内部设置张紧装置,所述牵拉装置向下移动将织物压紧在张紧装置上。进一步的,所述牵拉装置设置为压力式结构,所述牵拉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牵拉组件,所述牵拉组件套设在中心管的下端外部,所述张紧装置包括底座和位于底座顶端的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的顶部与牵拉组件的底部抵接。进一步的,所述牵拉装置还包括同轴设置的中心管和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套设在中心管的上端外部,带动牵拉组件上下移动,在所述固定组件的外部套设固定套筒。进一步的,所述牵拉组件包括第一卡套和第二卡套,所述第一卡套和第二卡套的底部套设橡胶圈,所述张紧组件包括张紧筒和张紧碗,所述张紧碗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卡套或第二卡套的底部抵接。进一步的,在所述固定组件上设置有滑槽,在所述滑槽内部安装滑块,在所述固定套筒的顶端设置有波浪形轨道,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轨道滚动。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盘和固定筒,所述滑槽设置在所述固定筒靠近上部的位置,所述滑块与滑动杆连接,所述滑槽的数量和滑动杆的数量相等,由所述滑块带动滑动杆和牵拉组件上下移动。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杆包括带动第一卡套上下移动的第一滑动杆以及带动第二卡套上下移动的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交替设置。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上均套设有弹簧,在所述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上还设置有挡位孔,通过插销插入挡位孔中控制弹簧的伸缩挡位。进一步的,所述张紧碗设置在接近中心轴线的位置,所述张紧筒套设在所述张紧碗的外部。进一步的,所述张紧碗包括顶端的碗状部和底部的延伸部,所述碗状部设置为放射状,与上盖体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延伸部设置为圆筒状结构。本技术提供的固定装置,由第一卡套和第二卡套将织物的不同部位交替压紧在张紧装置的张紧碗上,防止织物在针筒内部堆积,进一步保证平整度,使得纹路清晰,提高整体美感。在第一卡套和第二卡套的底部套设橡胶圈,由橡胶圈将织物压紧在硬质的张紧装置上,降低对织物的摩擦,提高织物产品质量。并且通改进张紧装置的结构,使得在下针筒转动一圈的过程中,沉降片向上端且远离中心轴线b的方向移动两次,完成两次弹力丝退圈,避免弹力丝过于张紧而断裂,进一步保证织物的弹性。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双针筒织机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双针筒织机牵拉装置示意图;图3为技术实施例所述双针筒织机牵拉装置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双针筒织机牵拉装置爆炸示意图;图5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2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滑块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牵拉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卡套与第二卡套配合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牵拉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卡套与第二卡套配合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双针筒织机张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双针筒织机张紧装置轨道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双针筒织机张紧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双针筒织机沉降片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1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架,2-上针筒,3-下针筒,4-基座,5-上针筒安装板,6-下针筒安装板,7-传动轴,8-牵拉装置,80-中心管,81-牵拉组件,811-第一卡套,812-第二卡套,8111-凸台,8112-第一套体,8113-第一连接孔,8121-平台,8122-第二套体,8123-第二连接孔,82-固定组件,821固定盘,822-固定筒,8211-滑槽,8212-滑块,8213-连接部,8214-弯折部,8215-安装槽,8216-轴承,8217-第一开孔,8218-第二开孔,83-滑动组件,831-第一滑动杆,832-第二滑动杆,833-挡位孔,9-张紧装置,91-张紧组件,910-轨道组件,911-下部张紧筒,912-上部张紧筒,913-中心筒,914-上盖体,915-下盖体,9151-凸起部,9152-凹陷部,916-张紧碗,9161-碗状部,9162-延伸部,92-落袜管,93-底座,931-安装槽,932-油管,10-固定套筒,11-固定杆,12-轨道,121-波峰部,122-波谷部,100-织物,13-沉降片,131-弧形本体,132-凸起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针筒织机,包括支撑架1、针筒以及位于针筒内部的固定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针筒织机固定装置,所述双针筒织机包括支撑架(1)、上针筒(2)和下针筒(3),所述上针筒(2)和下针筒(3)的底端通过传动轴(7)连接,所述传动轴(7)带动上针筒(2)和下针筒(3)同轴转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针筒(2)内部设置牵拉装置(8),在所述上针筒(2)的外部靠近上端的位置套设与牵拉装置(8)配合的固定套筒(10),在所述下针筒(3)内部设置张紧装置(9),所述牵拉装置(8)向下移动将织物压紧在张紧装置(9)上。/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10 CN 20191028599001.一种双针筒织机固定装置,所述双针筒织机包括支撑架(1)、上针筒(2)和下针筒(3),所述上针筒(2)和下针筒(3)的底端通过传动轴(7)连接,所述传动轴(7)带动上针筒(2)和下针筒(3)同轴转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针筒(2)内部设置牵拉装置(8),在所述上针筒(2)的外部靠近上端的位置套设与牵拉装置(8)配合的固定套筒(10),在所述下针筒(3)内部设置张紧装置(9),所述牵拉装置(8)向下移动将织物压紧在张紧装置(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针筒织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装置(8)设置为压力式结构,所述牵拉装置(8)包括同轴设置的牵拉组件(81),所述牵拉组件(81)套设在中心管(80)的下端外部,所述张紧装置(9)包括底座(93)和位于底座(93)顶端的张紧组件(91),所述张紧组件(91)的顶部与牵拉组件(81)的底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针筒织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装置(8)还包括同轴设置的中心管(80)和固定组件(82),所述固定组件(82)套设在中心管(80)的上端外部,带动牵拉组件(81)上下移动,在所述固定组件(82)的外部套设固定套筒(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针筒织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组件(81)包括第一卡套(811)和第二卡套(812),所述第一卡套(811)和第二卡套(812)的底部套设橡胶圈,所述张紧组件(91)包括张紧筒和张紧碗(916),所述张紧碗(916)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卡套(811)或第二卡套(812)的底部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孝君宿新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叶晓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