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及智能搬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246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包括盒本体及盖板;所述盒本体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相对设置的底壁及设置于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侧壁,所述侧壁连接所述顶壁及所述底壁且所述顶壁、底壁及侧壁共同围成容纳空间;所述盖板包括顶盖板及侧盖板,所述顶盖板固定于所述顶壁上,所述侧盖板固定于所述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智能搬运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及智能搬运设备,避免了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遭受碰撞后发生变形,增强了结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储物盒的储物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及智能搬运设备
本技术涉及智能搬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及智能搬运设备。
技术介绍
智能搬运设备是指应用于仓库、分拣中心及运输途中等场景进行货物转移、搬运等操作的设备。通常,智能搬运设备分为外置结构及内置结构两种,外置结构的智能搬运设备例如可以为机器牛、机器马,其将待搬运的物品驮在背上,还可以为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双臂前伸且托举一个托盘,将待搬运物品放置在托盘上,外置结构的智能搬运设备不受储物空间限制,易于实现,但不适合运送一些私密物品,且不宜配送防尘防风等要求较高的物品,搬运过程的私密性差,搬运的物品易受到污染。内置结构的智能搬运设备通过储物盒来存储及运送物品,储物盒活动设置于智能搬运设备内。然而,现有的储物盒在长时间的运送物品遭受碰撞后容易变形,结构稳定性差,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储物空间。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及智能搬运设备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及智能搬运设备,所述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不易变形且结构稳定性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包括盒本体及盖板;所述盒本体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相对设置的底壁及设置于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侧壁,所述侧壁连接所述顶壁及所述底壁且所述顶壁、底壁及侧壁共同围成容纳空间;所述盖板包括顶盖板及侧盖板,所述顶盖板固定于所述顶壁上,所述侧盖板固定于所述侧壁上。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盒本体为长方体状,所述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三侧壁;所述侧盖板包括第一侧盖板、第二侧盖板及第三侧盖板,所述第一侧盖板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侧盖板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三侧盖板固定于所述第三侧壁上。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的卡扣,所述第一侧盖板的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表面及所述第二侧盖板的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表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卡扣对应的凹陷的卡槽;所述第一侧盖板通过所述第一侧盖板上的卡槽与所述第一侧壁上的卡扣的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侧盖板通过所述第二侧盖板上的卡槽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卡扣的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上。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侧盖板的边缘向靠近所述第三侧壁的方向延伸形成弧形的卡持部,所述卡持部卡持于所述第三侧壁的边缘。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侧盖板的靠近所述第三侧壁的表面还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第三侧壁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盖板的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表面、所述第二侧盖板的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表面及所述第三侧盖板的靠近所述第三侧壁的表面还凸设由多个相互交错的加强筋。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盖板的中部还设置有凹槽。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盒门,所述盒门位于所述顶壁及所述底壁之间且与所述第三侧壁位置相对,所述盒门将所述容纳空间密闭。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空间内还设置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将所述容纳空间隔离。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智能搬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及上述任意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所述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活动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内。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及智能搬运设备,顶盖板固定于所述顶壁上,侧盖板固定于所述侧壁上,即在盒本体的顶壁及侧壁上分别增加顶盖板及侧盖板,顶盖板及侧盖板能够分别增强顶壁及侧壁的强度,避免了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遭受碰撞后发生变形,增强了结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储物盒的储物空间。为使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的分解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100,包括盒本体10及盖板20。所述盒本体10包括顶壁11、与所述顶壁11相对设置的底壁12及设置于所述顶壁11与所述底壁12之间的侧壁13,所述侧壁13连接所述顶壁11及所述底壁12且所述顶壁11、底壁12及侧壁13共同围成容纳空间101;所述盖板20包括顶盖板21及侧盖板22,所述顶盖板21固定于所述顶壁11上,所述侧盖板22固定于所述侧壁13上。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100,顶盖板21固定于所述顶壁11上,侧盖板22固定于所述侧壁13上,即在盒本体10的顶壁11及侧壁13上分别增加顶盖板21及侧盖板22,顶盖板21及侧盖板22能够分别增强顶壁11及侧壁13的强度,避免了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100遭受碰撞后发生变形,增强了结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储物盒的储物空间。进一步地,所述盒本体10为长方体状,所述侧壁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31、第二侧壁132及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31及所述第二侧壁132的第三侧壁133;所述侧盖板22包括第一侧盖板221、第二侧盖板222及第三侧盖板223,所述第一侧盖板221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131上,所述第二侧盖板222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132上,所述第三侧盖板223固定于所述第三侧壁133上,第一侧盖板221、第二侧盖板222及第三侧盖板223分别加强了第一侧壁131、第二侧壁132及第三侧壁133的强度,提高了结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131及所述第二侧壁132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的卡扣134,所述第一侧盖板221的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31的表面及所述第二侧盖板222的靠近所述第二侧壁132的表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卡扣134对应的凹陷的卡槽224;所述第一侧盖板221通过所述第一侧盖板221上的卡槽224与所述第一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本体及盖板;所述盒本体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相对设置的底壁及设置于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侧壁,所述侧壁连接所述顶壁及所述底壁且所述顶壁、底壁及侧壁共同围成容纳空间;所述盖板包括顶盖板及侧盖板,所述顶盖板固定于所述顶壁上,所述侧盖板固定于所述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本体及盖板;所述盒本体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相对设置的底壁及设置于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侧壁,所述侧壁连接所述顶壁及所述底壁且所述顶壁、底壁及侧壁共同围成容纳空间;所述盖板包括顶盖板及侧盖板,所述顶盖板固定于所述顶壁上,所述侧盖板固定于所述侧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本体为长方体状,所述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三侧壁;所述侧盖板包括第一侧盖板、第二侧盖板及第三侧盖板,所述第一侧盖板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侧盖板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三侧盖板固定于所述第三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搬运设备的储物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的卡扣,所述第一侧盖板的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表面及所述第二侧盖板的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表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卡扣对应的凹陷的卡槽;所述第一侧盖板通过所述第一侧盖板上的卡槽与所述第一侧壁上的卡扣的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侧盖板通过所述第二侧盖板上的卡槽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卡扣的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搬运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仁朱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有个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