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和汽车座椅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高度调节机构,以及应用该座椅高度调节机构的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为了保证不同重量、不同高度乘员的驾驶与乘坐舒适性,一般会配置高度调节机构。目前市面上汽车座椅高度调节机构普遍存在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和汽车座椅。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伸缩驱动总成、两套四连杆机构、前联动轴和后联动轴,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左右对称布置,每一套所述四连杆机构均由依次首尾铰接的上连杆、后连杆、下连杆和前连杆组成,它们的铰接点依次记为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第三铰接点和第四铰接点,所述前联动轴固定连接在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的前连杆之间,所述后联动轴固定连接在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的后连杆之间,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的下连杆相对固定,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的上连杆用于与座椅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伸缩驱动总成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套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伸缩驱动总成(A)、两套四连杆机构(B)、前联动轴(1)和后联动轴(2),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左右对称布置,每一套所述四连杆机构(B)均由依次首尾铰接的上连杆(3)、后连杆(4)、下连杆(5)和前连杆(6)组成,它们的铰接点依次记为第一铰接点(a)、第二铰接点(b)、第三铰接点(c)和第四铰接点(d),所述前联动轴(1)固定连接在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前连杆(6)之间,所述后联动轴(2)固定连接在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后连杆(4)之间,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下连杆(5)相对固定,所述两套四连杆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伸缩驱动总成(A)、两套四连杆机构(B)、前联动轴(1)和后联动轴(2),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左右对称布置,每一套所述四连杆机构(B)均由依次首尾铰接的上连杆(3)、后连杆(4)、下连杆(5)和前连杆(6)组成,它们的铰接点依次记为第一铰接点(a)、第二铰接点(b)、第三铰接点(c)和第四铰接点(d),所述前联动轴(1)固定连接在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前连杆(6)之间,所述后联动轴(2)固定连接在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后连杆(4)之间,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下连杆(5)相对固定,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上连杆(3)用于与座椅本体(7)固定连接;所述伸缩驱动总成(A)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套所述四连杆机构(B)中非相邻的两个铰接点相铰接,且所述伸缩驱动总成(A)设有驱动电机(8),该驱动电机(8)能够驱动所述伸缩驱动总成(A)伸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连杆(4)和前连杆(6)均向后倾斜布置,或者,所述后连杆(4)和前连杆(6)均向前倾斜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杆(3)的后端部安装有后联动轴衬套(13),所述后连杆(4)的上端部设有后连杆上通孔(4a),所述后连杆(4)通过该后连杆上通孔(4a)套在所述后联动轴(2)上并固定连接,所述后联动轴(2)的端部与所述后联动轴衬套(13)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上连杆(3)和后连杆(4)铰接形成所述第一铰接点(a)。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连杆(4)的下端部设有后连杆下通孔(4b),所述下连杆(5)的后端部顶面固定有后连杆支架(14),该后连杆支架(14)设有后连杆支架通孔(14a),所述后连杆(4)和后连杆支架(14)通过穿过所述后连杆下通孔(4b)和后连杆支架通孔(14a)的后连杆销轴(15)可转动配合,使得所述后连杆(4)和下连杆(5)铰接形成所述第二铰接点(b)。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杆(6)的下端部设有前连杆下通孔(6b),所述下连杆(5)的前端部顶面固定有前连杆支架(16),该前连杆支架(16)设有前连杆支架通孔(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政平,王春红,朱新涛,张国杰,余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