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套管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135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成本低的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套管换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内管(1)、外管(2)、溶液外管接头(3)、接头连接件(4),所述内管(1)与所述外管(2)相套接,所述溶液外管接头(3)通过所述接头连接件(4)在所述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套管换热器的两端与所述内管(1)及所述外管(2)相连接,所述内管(1)与所述外管(2)呈盘管状,所述内管(1)的外壁及所述外管(2)的内壁耐腐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换热器领域。(*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套管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在溶液除湿设备中,需要用到水与卤化盐如LiBr、 LiCl、 CaCl2等的水溶 液进行热交换,由于这些盐的水溶液对一般的金属有着较大的腐蚀性,因此 换热器的材料必须采用特殊的金属材料如316L不锈钢等,并且一般采用板式 换热器,这种做法导致换热器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 低的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套管换热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内管、外管,所述内 管与所述外管相套接,所述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套管换热器还包括溶液外 管接头、接头连接件,所述溶液外管接头通过所述接头连接件在所述用于腐 蚀性液体换热的套管换热器的两端与所述内管及所述外管相连接,所述内管 与所述外管呈盘管状,所述内管的外壁及所述外管的内壁耐腐蚀。所述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套管换热器还包括支撑器,所述支撑器分别 与所述内管及所述外管相连接,所述支撑器包括内通道、外通道,所述内通 道与所述内管的管腔相连通,所述外通道与所述内管、所述外管之间的管腔 相连通。所述外管采用软质材料制成或是软质复合管,所述外管在所述内管盘成后直接套在所述内管外,所述外管的两端套接固定在所述溶液外管接头上; 或者,所述外管采用硬质塑料制成,所述外管包括两部分半剖的管,所述半 剖的管上设有粘接部。所述溶液外管接头包括位于前部的内侧面、位于后部的外侧面,所述内 管与所述内侧面相连接,所述外管与所述外侧面相连接。所述内管制成麻花管或波纹管的形状。所述内管整体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或在管体外部设有耐腐蚀材料层,所 述外管采用塑料或橡胶或硅胶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包括内管、外管、溶液外管 接头、接头连接件,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相套接,所述溶液外管接头通过所 述接头连接件在所述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套管换热器的两端与所述内管及 所述外管相连接,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呈盘管状,所述内管的外壁及所述外 管的内壁耐腐蚀,流经所述内管的换热流体为水等非腐蚀性液体,而流经所 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的通道的换热流体为卤化盐水溶液等腐蚀性液体,避 免了换热器的整体材料必须采用特殊的金属材料如316L不锈钢等的缺陷,同 时采用结构简单的套管形式,避免了采用复杂的板式换热器形式,故本实用 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现了现有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板式换热器同样 的功能,可以保证良好的换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2是图1所示的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套管换热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3是本技术内管的结构示意图4是本技术溶液外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5是本技术支撑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支撑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外管的结构示意图8是图7所示支撑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 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内管l、外管2、溶液外管接头3、 接头连接件4、支撑器5,所述内管1与所述外管2相套接,所述溶液外管接 头3通过所述接头连接件4在所述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套管换热器的两端 与所述内管1及所述外管2相连接,所述内管1与所述外管2呈盘管状,所 述内管1的外壁及所述外管2的内壁耐腐蚀,所述支撑器5分别与所述内管 l及所述外管2相连接,所述支撑器5包括内通道51、外通道52,所述内通 道51与所述内管1的管腔相连通,所述外通道52与所述内管1、所述外管2 之间的管腔相连通,以使得溶液通过并使得其阻力较小,所述外管2采用硅 胶管,由于所述外管2与所述内管1形成的通道的流体为较低压力的腐蚀性 液体,而所述外管2与外界空气并不换热,因此所述外管2也可以其他软质 的、可耐一定压力和腐蚀的塑料或橡胶或复合管等,所述外管2由于是软质 管,故可在所述内管l盘成后直接套在所述内管l上,而两端套在所述溶液 外管接头3上,并用密封胶粘牢,不能使溶液泄漏,必要时在连接处使用卡 箍等固定牢固,所述溶液外管接头3包括位于前部的内侧面31、位于后部的 外侧面32,所述内管1与所述内侧面31相连接,所述外管2与所述外侧面 32相连接,所述内管1制成麻花管或波纹管的形状,以增大换热面积,提高 换热能力,所述内管l由于其外部与腐蚀性液体接触,故其材料可采用白铜、 耐腐蚀的不锈钢如316L等材料,或直接采用普通的铜或不锈钢,而在外部镀 上一薄层环氧树脂或其他耐腐蚀性材料层。实施例二如图1 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外管2,具体来讲,本实施例的所述外管2采用硬质塑料制成,为了使其能够套在所述内管 l上,所述外管2包括两部分半剖的管,所述半剖的管上设有粘接部21、 22, 然后套在外管上通过所述粘接部21、 22粘牢,在弯曲处可事先将硬质管加工 成相应的弯曲形状,再分为两部分。本技术流经所述内管1的换热流体为水等非腐蚀性液体,而流经所 述外管2与所述内管1之间的通道的换热流体为卤化盐水溶液等腐蚀性液体, 避免了换热器的整体材料必须采用特殊的金属材料如316L不锈钢等的缺陷, 同时采用结构简单的套管形式,避免了采用复杂的板式换热器形式,本实用 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现了现有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板式换热器同样 的功能,可以保证良好的换热效果。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换热器领域。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套管换热器,包括内管(1)、外管(2),所述内管(1)与所述外管(2)相套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套管换热器还包括溶液外管接头(3)、接头连接件(4),所述溶液外管接头(3)通过所述接头连接件(4)在所述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套管换热器的两端与所述内管(1)及所述外管(2)相连接,所述内管(1)与所述外管(2)呈盘管状,所述内管(1)的外壁及所述外管(2)的内壁耐腐蚀。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套管换热器还包括支撑器(5),所述支撑器(5) 分别与所述内管(1)及所述外管(2)相连接,所述支撑器(5)包括内 通道(51)、外通道(52),所述内通道(51)与所述内管(1)的管腔相 连通,所述外通道(52)与所述内管(1)、所述外管(2)之间的管腔相 连通。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管(2)采用软质材料制成或是软质复合管,所述外管(2)在所述 内管(1)盘成后直接套在所述内管(1)外,所述外管(2)的两端套接 固定在所述溶液外管接头(3)上。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管(2)采用硬质塑料制成,所述外管(2)包括两部分半剖的管, 所述半剖的管上设有粘接部(21、 22)。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溶液外管接头(3)包括位于前部的内侧面(31)、位于后部的外侧面(32),所述内管(1)与所述内侧面(31)相连接,所述外管(2)与所 述外侧面(32)相连接。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制成麻花管或波纹管的形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腐蚀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套管换热器,包括内管(1)、外管(2),所述内管(1)与所述外管(2)相套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套管换热器还包括溶液外管接头(3)、接头连接件(4),所述溶液外管接头(3)通过所述接头连接件(4)在所述用于腐蚀性液体换热的套管换热器的两端与所述内管(1)及所述外管(2)相连接,所述内管(1)与所述外管(2)呈盘管状,所述内管(1)的外壁及所述外管(2)的内壁耐腐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松保聂晓明聂民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慧生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