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管焊接辅助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6984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管焊接辅助支撑装置,属于铜管焊接技术领域。它包括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和连接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连接杆;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和连接杆同轴分布,且第二支撑块可在连接杆上轴向移动;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外形尺寸与铜管三通接头的内径相适配,第一支撑块上设有可使其轴向移动的第一推拉部,第二支撑块上设有可使其轴向移动的第二推拉部。通过在三通接头内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而保证了三通接头可靠夹紧,可承受较大的夹紧力而不发生变形,解决了由于加大台虎钳对三通接头的加持力度,从而造成三通接头产生变形的技术问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管焊接辅助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铜管焊接
,特别是一种铜管焊接辅助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铜管焊接大多采用钎焊焊接,当需要将铜管焊接在三通接头上时,往往需要将三通接头装夹固定在台虎钳上,如果铜管形状复杂或质量较重,就会加大台虎钳对三通接头的加持力度,从而造成三通接头产生变形。同时,加大了操作工人的施工难度和强度,耗费工人体力和时间,降低了铜管的焊接精度,使生产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安全可靠的铜管焊接辅助支撑装置,其通过在铜管三通接头的两同轴的连接孔内安装本装置,从而保证了三通接头可靠夹紧,可承受较大的夹紧力而不发生变形,解决了由于加大台虎钳对三通接头的加持力度,从而造成三通接头产生变形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管焊接辅助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和连接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连接杆;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和连接杆同轴分布,且第二支撑块可在连接杆上轴向移动;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外形尺寸与铜管三通接头的内径相适配,第一支撑块上设有可使其轴向移动的第一推拉部,第二支撑块上设有可使其轴向移动的第二推拉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块上,另一端加工有外螺纹,第二支撑块内设有与所述外螺纹进行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推拉部和/或第二推拉部上设有至少一个推拉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推拉孔为两个,且上下对称分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内螺纹为盲孔,外螺纹的长度不小于内螺纹的长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支撑块于外部中心位置设有与第二支撑块为一体式结构的突出部,内螺纹贯穿第二支撑块,外螺纹的长度大于内螺纹的长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与铜管三通接头均进行间隙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公开了提供一种铜管焊接辅助支撑装置,其通过在铜管三通接头的两同轴的连接孔内安装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从而保证了三通接头可靠夹紧,可承受较大的夹紧力而不发生变形,解决了由于加大台虎钳对三通接头的加持力度,从而造成三通接头产生变形的技术问题;第二支撑块可在连接杆上轴向移动,方便地实现了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到达指定位置,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上均设有可使其轴向移动的推拉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铜管的焊接精度生产效率。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块上,另一端加工有外螺纹,第二支撑块内设有与所述外螺纹进行螺纹配合的内螺纹,通过螺纹连接,方便地实现了第二支撑块在连接杆上的轴向移动。第一推拉部和/或第二推拉部上设有至少一个推拉孔,为使其受力均衡,推拉方便,推拉孔为两个,且上下对称分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一种铜管焊接辅助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一种铜管焊接辅助支撑装置(不含第二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的一种铜管焊接辅助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右视图。图中,1、第一支撑块;11、第一推拉部;2、连接杆;21、外螺纹;3、第二支撑块;31、第二推拉部;32、突出部;33、内螺纹;4、推拉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上、下、左、右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铜管焊接辅助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块1、第二支撑块3和连接第一支撑块1和第二支撑块3的连接杆2;第一支撑块1、第二支撑块3和连接杆2同轴分布;第一支撑块1和第二支撑块3的外形尺寸与铜管三通接头的内径相适配,第一支撑块1和第二支撑块3与铜管三通接头均进行间隙配合,第一支撑块1、连接杆2和第二支撑块3均为圆柱形结构,且连接杆2的外径小于第一支撑块1和第二支撑块3的外径。连接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块1内侧,即第一支撑块1的右侧,上述固定连接可采用焊接连接或连接杆2与第一支撑块1为一整体式结构等;另一端加工有外螺纹21,第二支撑块3于内侧中心位置设有与所述外螺纹21进行螺纹配合的内螺纹33,第二支撑块3的内侧即为其左侧,内螺纹孔为盲孔,外螺纹21的长度不小于内螺纹33的长度。上述第一支撑块1和第二支撑块3的材质硬度均大于铜管三通接头的硬度,如采用45号钢等。第一支撑块1的左侧设有可使其轴向移动的第一推拉部11,第二支撑块3的右侧设有可使其轴向移动的第二推拉部31。其中,上述第一推拉部11和第二推拉部31除了具有推拉相关支撑块的作用外,还具有使第二支撑块3与连接杆2通过螺纹连接而使第二支撑块3沿连接杆2进行轴向移动的旋拧作用,进而使第二支撑块3方便地到达指定位置。上述第一推拉部11与第一支撑块1为一整体式结构,第二推拉部31与第二支撑块3也为一整体式结构,第一支撑块1的左侧和第二支撑块3的右侧均可采用如铣刀铣出,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本技术的使用过程为:首先将连接杆2和第一支撑块1由铜管三通接头的第一接口推至与第一接口同轴的第二接口处;其次再将第二支撑块3与连接杆2进行螺纹连接、紧固;最后将安装有支撑装置的三通接头装夹在台虎钳上对三通接头的第三接口与筒管进行装夹、焊接,或对第三接口和另外两个接口中的任何一个接口与筒管进行装夹、焊接;焊接完成后通过第一推拉部11或第二推拉部31将装置整体拉出,或先将第二支撑块从连接杆上退出,然后再通过第一推拉部11将第一支撑块1和连接杆2拉出三通接头。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一种铜管焊接辅助支撑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为使推拉方便,第一推拉部1和/或第二推拉部3上设有至少一个推拉孔4,本实施例的推拉孔4为两个,且关于水平中心面上下对称分布,受力均衡。实施例三: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铜管焊接辅助支撑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支撑块3于外部中心位置设有与第二支撑块3为一体式结构的突出部32,即第二支撑块3为一阶梯轴结构,且左侧轴的外径大于右侧轴的外径,突出部32即为右侧轴,内螺纹33贯穿整个第二支撑块3,外螺纹21的长度大于内螺纹33的长度。第二推拉部31和第二支撑块3为非整体式结构,第二推拉部31为两个,且关于水平中心面对称分布在突出部32的外圆周表面上,第二推拉部31焊接连接在突出部32的外圆周表面上。本实施例通过将内螺纹33贯穿整个第二支撑块3,可适当地将连接杆2加长,相应地外螺纹21也适当加长,作业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管焊接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块(1)、第二支撑块(3)和连接第一支撑块(1)和第二支撑块(3)的连接杆(2);/n第一支撑块(1)、第二支撑块(3)和连接杆(2)同轴分布,且第二支撑块(3)可在连接杆(2)上轴向移动;/n第一支撑块(1)和第二支撑块(3)的外形尺寸与铜管三通接头的内径相适配,第一支撑块(1)上设有可使其轴向移动的第一推拉部(11),第二支撑块(3)上设有可使其轴向移动的第二推拉部(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管焊接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块(1)、第二支撑块(3)和连接第一支撑块(1)和第二支撑块(3)的连接杆(2);
第一支撑块(1)、第二支撑块(3)和连接杆(2)同轴分布,且第二支撑块(3)可在连接杆(2)上轴向移动;
第一支撑块(1)和第二支撑块(3)的外形尺寸与铜管三通接头的内径相适配,第一支撑块(1)上设有可使其轴向移动的第一推拉部(11),第二支撑块(3)上设有可使其轴向移动的第二推拉部(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管焊接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块(1)上,另一端加工有外螺纹(21),第二支撑块(3)内设有与所述外螺纹(21)进行螺纹配合的内螺纹(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管焊接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致梁郑小慧高恩娟陈兴华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