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切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69564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剪切下料装置,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驱动系统、夹紧系统、横向进给系统,驱动系统同步连接有夹紧系统;横向进给系统滑动连接有纵向进给系统,纵向进给系统垂直于横向进给系统,纵向进给系统连接有下料系统的一端,下料系统的另一端位于夹紧系统的夹持操作面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能够对于不同金属材料以及不同尺寸的材料进行下料,节约能源以及获得棒料的断口平整,没有冲剪下料的马蹄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剪切下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金属棒料下料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剪切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金属棒料在许多机械零件中被广泛用到,例如各种冷、热挤压件和模锻件、金属链条、轴承以及各类轴类零件等,但凡与短轴相关的零件加工几乎都有棒料的下料工序。目前,工业生产中金属棒料的下料通常采用高速带锯锯切和冲床剪切下料相结合的传统下料方法,该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材料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能耗高以及断面质量差等问题。传统的下料方法有锯切下料和剪切下料,这两种下料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能获得平整的断面,但存在生产效率低、材料利用率低等缺点。为此,国内外很多研究者对金属棒料采用剪切下料,但是剪切下料方法所下毛坯端变形较大,尺寸精度低,材料浪费严重同时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剪切下料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材料浪费严重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剪切下料装置,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驱动系统、夹紧系统、横向进给系统,驱动系统同步连接有夹紧系统;横向进给系统滑动连接有纵向进给系统,纵向进给系统垂直于横向进给系统,纵向进给系统连接有下料系统的一端,下料系统的另一端位于夹紧系统的夹持操作面之间。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驱动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一同步带轮。夹紧系统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通过第一轴承连接有第一中心轴,第一中心轴远离的第二支撑架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有第一同步带轮;第一中心轴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一回转体,第一回转体远离第一支撑架的一侧固接有第一三爪卡盘;第二支撑架底部连接有第三滑块,第三滑块滑动连接有配套的第三滑轨,第二支撑架通过第二轴承连接有第二中心轴一端,第二中心轴的另一端套接有第二回转体,第二回转体远离第二支撑架的一侧固接有第二三爪卡盘,第二三爪卡盘和第一三爪卡盘(位置相对应。横向进给系统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一滚珠丝杠的一端,第一滚珠丝杠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丝杠螺母,第一丝杠螺母上端面通过连接件与移动板底面固接,移动板沿第一滚珠丝杠方向底面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平行设置,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分别滑动连接有配套的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移动板上表面连接有纵向进给系统。纵向进给系统包括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二滚珠丝杠的一端,第二滚珠丝杠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丝杠螺母的一端。下料系统包括轴瓦,轴瓦通过连接件连接在第二丝杠螺母的另一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对于不同金属材料以及不同尺寸的材料进行下料,节约能源以及获得棒料的断口平整,没有冲剪下料的马蹄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剪切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剪切下料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剪切下料装置的夹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剪切下料装置的横向进给系统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剪切下料装置的纵向进给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1.驱动系统,2.夹紧系统,3.横向进给系统,4.纵向进给系统,5.下料系统,6.第一电机,7.第一同步带轮,8.同步带,9.第二同步带轮,10.第一轴承,11.第一支撑架,12.第一中心轴,13.第一回转体,14.第一三爪卡盘,15.第二支撑架,16.第二中心轴,17.第二轴承,18.第二回转体,19.第二三爪卡盘,20.第二电机,21.第一滚珠丝杠,22.第一丝杠螺母,23.第一滑块,24.移动板,25.第二滑块,26.第一滑轨,27.第二滑轨,28.第三电机,29.第二滚珠丝杠,30.第二丝杠螺母,31.轴瓦,32.第三滑块,33.第三滑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剪切下料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驱动系统1、夹紧系统2、横向进给系统3,驱动系统1同步连接有夹紧系统2;横向进给系统3滑动连接有纵向进给系统4,纵向进给系统4垂直于横向进给系统3,纵向进给系统连接有下料系统的一端,下料系统5的另一端位于夹紧系统2的夹持操作面之间。驱动系统1,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一同步带轮7。夹紧系统2,如图3所示,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5,第一支撑架11通过第一轴承10连接有第一中心轴12,第一中心轴12远离的第二支撑架15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同步带轮9,第二同步带轮9通过同步带8传动连接有第一同步带轮7;第一中心轴12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一回转体13,第一回转体13远离第一支撑架11的一侧固接有第一三爪卡盘14;第二支撑架15底部连接有第三滑块32,第三滑块32滑动连接有配套的第三滑轨33,第二支撑架15通过第二轴承17连接有第二中心轴16一端,第二中心轴16的另一端套接有第二回转体18,第二回转体18远离第二支撑架15的一侧固接有第二三爪卡盘19,第二三爪卡盘19和第一三爪卡盘14位置相对应。如图4所示,横向进给系统3包括第二电机20,第二电机20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一滚珠丝杠21的一端,第一滚珠丝杠2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丝杠螺母22,第一丝杠螺母22上端面通过连接件与移动板24底面固接,移动板24沿第一滚珠丝杠21方向底面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滑块23、第二滑块25,第一滑块23和第二滑块25平行设置,第一滑块23、第二滑块25分别滑动连接有配套的第一滑轨26、第二滑轨27;移动板24上表面连接有纵向进给系统4。如图5所示,纵向进给系统4包括第三电机28,第三电机28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二滚珠丝杠29的一端,第二滚珠丝杠29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丝杠螺母30的一端。下料系统5包括轴瓦31,轴瓦31通过连接件连接第二丝杠螺母30的另一端,轴瓦31可对第二三爪卡盘19和第一三爪卡盘14夹持的棒料进行下料。本技术剪切下料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在使用时,滑动调整第二支撑架15的位置,将棒材夹持于第一三爪卡盘14和第二三爪卡盘19之间;启动横向进给系统3的第二电机20,将纵向进给系统4调整至所需位置;启动驱动系统1的第一电机6,带动棒材进行转动;启动纵向进给系统4的电机第三电机28,带动轴瓦31对棒料进行下料,即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剪切下料装置的优点能够对于不同材质以及尺寸的金属棒料进行下料,不仅仅提高下料效率,同时也提高断面的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剪切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驱动系统(1)、夹紧系统(2)、横向进给系统(3),所述驱动系统(1)同步连接有所述夹紧系统(2);所述横向进给系统(3)滑动连接有纵向进给系统(4),所述纵向进给系统(4)垂直于所述横向进给系统(3),所述纵向进给系统(4)连接有下料系统(5)的一端,所述下料系统(5)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夹紧系统(2)的夹持操作面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剪切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驱动系统(1)、夹紧系统(2)、横向进给系统(3),所述驱动系统(1)同步连接有所述夹紧系统(2);所述横向进给系统(3)滑动连接有纵向进给系统(4),所述纵向进给系统(4)垂直于所述横向进给系统(3),所述纵向进给系统(4)连接有下料系统(5)的一端,所述下料系统(5)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夹紧系统(2)的夹持操作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剪切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1)包括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一同步带轮(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剪切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系统(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5),所述第一支撑架(11)通过第一轴承(10)连接有第一中心轴(12),第一中心轴(12)远离的第二支撑架(15)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同步带轮(9),第二同步带轮(9)通过同步带(8)传动连接有第一同步带轮(7);所述第一中心轴(12)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一回转体(13),第一回转体(13)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架(11)的一侧固接有第一三爪卡盘(14);
所述第二支撑架(15)底部连接有第三滑块(32),第三滑块(32)滑动连接有配套的第三滑轨(33),第二支撑架(15)通过第二轴承(17)连接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武常孙剑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