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车钩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32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列车车钩头,其具有:用于容纳机械和/或气动的连挂元件的车钩壳体;车钩杆,该车钩杆包括用于容纳连挂栓、连挂弓或其他的正好相反的连挂接口的车钩挂环、列车钩子或其他的连挂接口;其中,车钩杆联接在车钩壳体的第一轴向端部上,并且车钩壳体包括与第一轴向端部相反的第二轴向端部,第二轴向端部具有连挂开口,连挂开口露出了用于与正好相反的连挂元件连挂的连挂元件;其中,车钩杆直接一件式地联接在车钩壳体上,或者经由朝车钩杆的方向逐渐变细的过渡部分一件式地联接在车钩壳体上。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列车车钩头中,过渡部分和/或车钩杆的与过渡部分或车钩壳体邻接的区域空心地实施,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在其周边上闭合的留空部。

Train coupler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列车车钩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列车车钩头。
技术介绍
按类属的车钩头具有车钩壳体,在车钩壳体的第一轴向端部上联接有车钩杆,并且在车钩壳体的第二轴向端部上设置有连挂开口,连挂开口露出了连挂元件,也就是说使其可接近,这些连挂元件可以与正好相反的连挂元件连挂。如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那样,这种连挂元件例如是具有车钩锥体和车钩漏斗的夏芬博格车钩的连挂元件。常规地,车钩壳体与车钩杆的连接部实施为杯状套筒接口,杯状套筒接口形成能拆卸的分离位置。这种杯状套筒接口在重量、成本和结构空间方面具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改进所说明的类型的车钩头,从而避免缺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列车车钩头解决。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和特别适宜的设计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列车车钩头具有用于容纳机械和/或气动的连挂元件的车钩壳体。这种连挂元件可以例如包括车钩锥体、车钩漏斗、至少一个空气耦合接口和/或其他类似连挂元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列车车钩头此外还具有车钩杆,车钩杆包括相应地用于容纳连挂栓、连挂弓或其他的正好相反的连挂接口的车钩挂环、列车钩子或其他的连挂接口。这种连挂接口可以例如是UIC(国际铁路联盟)列车钩子、AAR(北美铁路协会)或APTA(美国公共运输协会)车钩或用于例如在转筒式翻车机中的轴向旋转的车钩。就这方面来说,车钩杆包括各种在其轴向端部上具有连挂结构的杆形的、尤其是空心的钩体。尤其地,车钩杆沿轴向方向、也就是说沿连挂方向的延展尤其是比车钩杆沿横向于轴向方向的、尤其是沿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的延展更长。车钩杆根据本专利技术联接在车钩壳体的第一轴向端部上,并且车钩壳体在其与第一轴向端部相反的第二轴向端部上具有连挂开口,连挂开口露出了用于与正好相反的连挂元件连挂的连挂元件。根据本专利技术,车钩杆一件式地联接到车钩壳体上,就这方面来说是与车钩壳体一件式地实施。因此,一件式意味着材料锁合的(stoffschlüssig)或整合的连接。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车钩杆经由朝车钩杆的方向逐渐变细的过渡部分一件式地联接在车钩壳体上。过渡部分和/或车钩杆的与过渡部分邻接的区域空心地实施,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在其周边上闭合的留空部,尤其是至少两个相互对置的、分别在其周边上闭合的留空部。此外也考虑到相应的相互对置的留空部对。相互对置的留空部尤其是相互对齐地或全等地定位。至少一个留空部或相互对置的留空部优选具有圆状的周边,例如椭圆形的周边。通过至少一个留空部或相互对置的留空部可以实现车钩杆的过渡区域或者说联接区域的力流优化的造型,其中,该造型允许比迄今为止更高的疲劳强度和更高的静态的拉伸和挤压负载传递。车钩杆与车钩壳体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件式的实施方式能够实现特别廉价的和节约结构空间的造型,其同样导致优化的力传递。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车钩杆直接一件式地联接到车钩壳体上。之前示出的至少一个留空部于是设置在车钩杆的与车钩壳体邻接的区域中。这在此也适用于针对至少一个留空部,优选相互对置的留空部提到的情况。通过结构空间被优化的造型,在车钩杆的过渡区域或邻接的区域的侧向提供迄今不存在的自由空间,在自由空间中有利地可以设置悬挂装置的或者说竖直支撑件的传递重力的元件、尤其是拉伸元件。例如,过渡部分和/或车钩杆的与过渡部分邻接的区域具有如下的下侧,横向载体尤其是在两侧突出地联接到该下侧上,横向载体可以经由两个在两侧包围过渡部分和/或车钩杆的连挂元件悬挂在车体部分上。连挂元件例如可以实施为拉伸弹簧,或者包括拉伸弹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过渡部分和/或车钩杆的与过渡部分邻接的区域具有基本上多边形的、尤其是基本上矩形的横截面,该横截面具有上侧、下侧和两个连接上侧和下侧的竖直侧,并且相互对置的留空部设置在上侧和下侧中和/或设置在竖直侧中。为了实现模块化的车钩头(车钩头在连挂元件方面能特别灵活地匹配于特定的车钩类型),在车钩壳体的第二轴向端部上可以以能拆卸的方式联接、例如拧接有端板。因此可以容易地到达内置的部件。此外,端板可以有利地匹配于各自的期望的车钩类型。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随后借助实施例和附图示例性地描述。其中:图1示出车钩头的三维的倾斜的俯视图,该车钩头在车钩壳体的第二轴向端部上具有夏芬博格车钩的连挂元件并且在相反的远离的车钩杆的端部上具有连挂挂环;图2示出从斜下方看图1的车钩头的第二轴向端部的视图;图3示出没有连挂元件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钩头的三维视图;图4示出图3的列车车钩头的侧面的俯视图;图5示出相应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列车车钩头的示意性的三维视图,该列车车钩头具有整合的连挂元件和悬挂装置/竖直支撑件。具体实施方式图1和2中所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列车车钩头具有车钩壳体1,其用于容纳连挂元件20,在此例如是车钩锥体21、车钩漏斗22和两个空气耦合接口23。端板14在端侧被拧接到车钩壳体1上。在端板14的轴向端部上,其中,该端部在当前被称为第二轴向端部5,车钩壳体1具有连挂开口6,连挂开口露出了连挂元件20或其至少一部分。在相反的轴向端部(在当前被称为车钩壳体1的第一轴向端部4)上,在车钩壳体1上一件式地联接有过渡部分7。在过渡部分7上又一件式地联接有车钩杆2。因为车钩杆2至少在朝向车钩壳体1的端部上具有比车钩壳体1更小的外周,所以过渡部分7从车钩壳体1出发朝车钩杆2逐渐变细。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车钩杆2在其远离车钩壳体1的端部上具有描述成挂环3或孔眼的支承部。然而根据本专利技术,在那里也可以设置其他的连挂接口。在车钩杆2的与过渡部分7邻接的区域中,该车钩杆具有两个在此具有椭圆形的外周的留空部8。留空部8减小了车钩杆2的重量,而不会减小强度。在当前,两个留空部8设置在车钩杆2的与过渡部分7邻接的区域的两个竖直侧9.3、9.4中,它们与上侧9.1和下侧9.2一起围出空腔。此外,在下侧9.2上设置有横向载体10,横向载体能经由两个在图5中示出的拉伸元件11、12悬挂在车体部分13上,以便实现对列车车钩头的竖直支撑。例如,连挂元件11、12实施为拉伸弹簧。然而也考虑到其他的支撑。在图3和4中再次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列车车钩头的特别有利的构件。可看到车钩壳体1,车钩壳体的第二轴向端部5尚未联接可选的端板。仅设置了连挂开口6,从而在那里相应可以定位连挂元件。在第一轴向端部4上一件式地联接有过渡部分7,在过渡部分上又一件式地联接有车钩杆2。在车钩杆2的与过渡部分7邻接的区域中设置有留空部8。根据观察方式而定地,基于一件式的实施方案,车钩杆的沿离开车钩壳体1的方向逐渐变细的部分也还可以被视为过渡部分7的组成部分。还可看到上侧9.1、下侧9.2和两个竖直侧9.3和9.4。在图5中的图示在很大程度上相应于图1和2中的图示,其中,如说明的那样,附加地示出了在横向载体10上联接的拉伸元件11和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列车车钩头,所述列车车钩头具有:/n用于容纳机械和/或气动的连挂元件(20)的车钩壳体(1),所述机械和/或气动的连挂元件例如是车钩锥体(21)、车钩漏斗(22)、空气耦合接口(23)和/或类似连挂元件;/n车钩杆(2),所述车钩杆包括用于容纳连挂栓、连挂弓或其他的正好相反的连挂接口的挂环(3)、列车钩子或其他的连挂接口;其中,/n所述车钩杆(2)联接在所述车钩壳体(1)的第一轴向端部(4)上,并且所述车钩壳体(1)包括与所述第一轴向端部(4)相反的第二轴向端部(5),所述第二轴向端部具有连挂开口(6),所述连挂开口露出了用于与正好相反的连挂元件连挂的连挂元件(20);其中,/n所述车钩杆(2)直接一件式地联接在所述车钩壳体(1)上,或者经由朝所述车钩杆(2)的方向逐渐变细的过渡部分(7)一件式地联接在所述车钩壳体(1)上;/n其特征在于,/n所述过渡部分(7)和/或所述车钩杆(2)的与所述过渡部分(7)或所述车钩壳体(1)邻接的区域空心地实施,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在其周边上闭合的留空部(8)。/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11 DE 102019100613.91.列车车钩头,所述列车车钩头具有:
用于容纳机械和/或气动的连挂元件(20)的车钩壳体(1),所述机械和/或气动的连挂元件例如是车钩锥体(21)、车钩漏斗(22)、空气耦合接口(23)和/或类似连挂元件;
车钩杆(2),所述车钩杆包括用于容纳连挂栓、连挂弓或其他的正好相反的连挂接口的挂环(3)、列车钩子或其他的连挂接口;其中,
所述车钩杆(2)联接在所述车钩壳体(1)的第一轴向端部(4)上,并且所述车钩壳体(1)包括与所述第一轴向端部(4)相反的第二轴向端部(5),所述第二轴向端部具有连挂开口(6),所述连挂开口露出了用于与正好相反的连挂元件连挂的连挂元件(20);其中,
所述车钩杆(2)直接一件式地联接在所述车钩壳体(1)上,或者经由朝所述车钩杆(2)的方向逐渐变细的过渡部分(7)一件式地联接在所述车钩壳体(1)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部分(7)和/或所述车钩杆(2)的与所述过渡部分(7)或所述车钩壳体(1)邻接的区域空心地实施,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在其周边上闭合的留空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车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钩壳体(1)和所述车钩杆(2)实施为一件式的铸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列车车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钩杆(2)经由朝所述车钩杆(2)的方向逐渐变细的过渡部分(7)一件式地联接在所述车钩壳体(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车车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分(7)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列昂尼德·佩杜尔扬阿图尔·康特茨基
申请(专利权)人:福伊特专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