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轨道车辆的铰接装置及轨道车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铰接装置及轨道车。
技术介绍
有轨电车是采用电力驱动并在轨道上行驶的轻型轨道交通车辆;有轨电车较接装置适用于城市轻轨及有轨电车的低地板车辆间的连接,是车辆的关键部件,其作用等同于车钩,是车体间主要的受力件,其产品的性能关系到列车的运行安全及乘客的舒适度。目前,为使多节有轨车辆的各节车厢在弯道行驶时的转动运动一致,在车厢的上部和下部同时设置有转动铰接系统,通过转动铰接系统来限制车厢下部和上部的转动,以提高各节车厢的转动运动的一致性;用于车厢下部的转动铰接系统通常称为下铰接系统,用于车厢上部的转动铰接系统通常称为转动上铰接系统。但是,由于列车在弯道运行时有可能处于不同的侧滚程度,使得相邻两节车厢的厢体在厢体上部沿Y向(与轨道垂直的方向)上具有朝相反方向运动或者相向方向运动的趋势,现有技术中的轨道车辆的铰接装置结构单一,无法满足轨道车辆的多种工况,以及现有技术中的上铰接系统结构转动不灵活、运动过程中轴承磨耗产生异响,影响产品的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铰接装置,用于多个车辆组,所述车辆组包括相邻的两个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装置包括:上铰接组件、下铰接组件、纵向拉杆和固定双铰接组件;/n相邻的两个所述车辆分别通过所述上铰接组件和所述下铰接组件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车辆组的上部通过所述纵向拉杆连接,且下部通过所述固定双铰接组件连接;/n所述上铰接组件包括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第一中间轴、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连接轴;/n所述第一铰接座与相邻的两个车辆中的第一车体铰接,所述第二铰接座与相邻的两个车辆中的第二车体铰接;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二铰接座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中间轴铰接;/n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与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铰接装置,用于多个车辆组,所述车辆组包括相邻的两个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装置包括:上铰接组件、下铰接组件、纵向拉杆和固定双铰接组件;
相邻的两个所述车辆分别通过所述上铰接组件和所述下铰接组件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车辆组的上部通过所述纵向拉杆连接,且下部通过所述固定双铰接组件连接;
所述上铰接组件包括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第一中间轴、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连接轴;
所述第一铰接座与相邻的两个车辆中的第一车体铰接,所述第二铰接座与相邻的两个车辆中的第二车体铰接;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二铰接座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中间轴铰接;
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座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座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凹口,所述连接轴位于所述凹口内,且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凹口内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铰接组件还包括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
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均套设于所述连接轴的外部,且所述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两侧,且所述第一缓冲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侧内壁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侧外壁抵接,所述第二缓冲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另一侧内壁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另一侧外壁抵接,所述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用于共同作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两侧,以使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凹口的中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内的连接轴通过自润滑轴承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车辆均设置有转动架;
相邻的两个车辆通过所述下铰接组件与所述转动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铰接组件包括第一铰接主体、第二铰接主体和转动轴;
所述第一铰接主体与相邻的两个车辆中的第一车体铰接,所述第二铰接主体与相邻的两个车辆中的第二车体铰接;所述第一铰接主体和所述第二铰接主体之间通过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铰接主体与所述转动架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谈达宏,朱成成,刘信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远致达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