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换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320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效换热管,管体为圆柱形金属管,管内设有内插件,该内插件为螺旋状金属片,其两端为直边,与管内壁焊接成一体,金属片外缘与管内壁成紧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作为冷、热流体介质的热交换器的重要部件,广泛应用于石化、制药、食品等众多行业。由于管内设有与管内壁紧配合的螺旋状金属片,流体顺着螺旋通道流过,不断搅动,形成扰流,并避免出现“层流”,从而有利于管内、外流体的热交换。经试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比现有普通换热管提高换热效果2倍以上,可节省钢材,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是换热器中的换热管。
技术介绍
换热器作为一种冷、热流体介质的热交换设备,广泛用于石化、制药、食品等众多行业,其结构中包括外壳、换热管、管板、管箱等主要部件,一般都由钢材制成。现有换热器的换热管皆为直通光管,工作时,管内介质直流而过,没有形成搅动的过程,介质中心部位难以与管外介质进行热交换,因此换热效果不好;要充分进行热交换,势必要增加换热管的数量和长度,造成钢材用量大,提高生产成本。随着我国石化等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能源的日趋紧张,特别是钢材市场价格的一路攀升,研究开发高效节材的换热器至关重要,而换热管的改进则是其技术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可提高换热效果,又能节省钢材,降低成本的高效换热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高效换热管,管体为圆柱形金属管,改进之处是金属管内设有内插件,该内插件为螺旋状金属片,其两端与金属管内壁焊接成一体。上述金属片两端为直边,其端面略低于金属管管口;金属片的螺旋体外缘与金属管内壁相接触。由于金属管内设有螺旋状金属片,流体介质流经管内时,顺着螺旋通道流过,不断搅动,形成扰流,管内流体可以充分地与管外流体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换热效果。金属片的螺旋体外缘与金属管内壁相接触,基本无间隙,使管壁处的流体不会出现“层流”,增强搅动作用,有利于热交换。而且金属片两端与金属管焊成一体,稳定可靠,保证换热过程的正常进行;金属片两端面低于金属管管口则便于换热管的安装,降低施工成本。经试验,本技术比原有不带内插件的换热管提高换热效果2倍以上,在达到相同换热指标的情况下,则可明显减少管子的数量或长度,因此可节省钢材,降低成本。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圆柱形金属管的管体1内设有内插件2,该内插件为螺旋状金属片,其两端为直边3,与金属管内壁焊接成一体,端面与管口有间隙。金属片螺旋体外缘与金属管内壁成紧配合。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换热管,管体为圆柱形金属管,其特征是金属管内设有内插件,该内插件为螺旋状金属片,其两端与金属管内壁焊接成一体。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换热管,其特征是金属片两端为直边,其端面略低于金属管管口。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换热管,其特征是金属片的螺旋体外缘与金属管内壁相接触。专利摘要一种高效换热管,管体为圆柱形金属管,管内设有内插件,该内插件为螺旋状金属片,其两端为直边,与管内壁焊接成一体,金属片外缘与管内壁成紧配合。本技术作为冷、热流体介质的热交换器的重要部件,广泛应用于石化、制药、食品等众多行业。由于管内设有与管内壁紧配合的螺旋状金属片,流体顺着螺旋通道流过,不断搅动,形成扰流,并避免出现“层流”,从而有利于管内、外流体的热交换。经试验,本技术比现有普通换热管提高换热效果2倍以上,可节省钢材,降低成本。文档编号F28F1/40GK2781315SQ20052007021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9日专利技术者周金喜, 缪成平 申请人:江苏曙光压力容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换热管,管体为圆柱形金属管,其特征是金属管内设有内插件,该内插件为螺旋状金属片,其两端与金属管内壁焊接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金喜缪成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曙光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