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气装置
本公开涉及由支撑部件对使车辆的排气流动的排气部件进行支撑的排气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有通过支架等从上方对车辆的排气部件进行支撑的技术。日本特开2010-138784号公报中的支架安装在消声器的上表面,并且在支架的上部接合有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杆。此外,杆插通于支撑橡胶,并且在支撑橡胶中插入有与车身相接合的其他杆。而且,由支撑橡胶以及这些杆从上方支撑着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在此,如果排气部件中的上述支架的接合部位的刚性较低,则应力会集中在接合部位,从而有可能使接合部位产生破损,或者有可能使接合部位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产生振动。特别是,如果设置于支架的杆较长,则在接合部位会作用有较大的应力,因此接合部位容易产生破损或振动。此外,如果杆较长,则杆的共振频率变低,支架以及杆有可能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发生共振从而产生噪声。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期望对排气部件进行更好的支撑。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是一种排气装置,该排气装置具有使车辆的排气流动的排气部件以及对排气部件进行支撑的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具备杆和支架,杆是构造成设置在车辆中的呈棒状的部件,支架构造成,由杆从上方支撑支架。排气部件具备接合对象部。接合对象部具有第1接合面、第2接合面、以及中间面,第1接合面以及第2接合面是排气部件的外表面中的与支架接合的部分,中间面设置于第1接合面和第2接合面之间。支架具备基部、第1壁部、第2壁部、第1接合部、以及第2接合部。基部是构造成与杆接合的呈板状的部位。第1壁部以及第2壁部是构造成从基部朝向下方突出的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具有使车辆的排气流动的排气部件以及对所述排气部件进行支撑的支撑部件,所述排气装置的特征在于,/n所述支撑部件具备杆和支架,所述杆是构造成设置在所述车辆中的呈棒状的部件,所述支架构造成,由所述杆从上方支撑所述支架,/n所述排气部件具备接合对象部,所述接合对象部具有第1接合面、第2接合面、以及中间面,所述第1接合面以及所述第2接合面是所述排气部件的外表面中的与所述支架接合的部分,所述中间面设置于所述第1接合面和所述第2接合面之间,/n所述支架具备基部、第1壁部、第2壁部、第1接合部、以及第2接合部,/n所述基部是构造成与所述杆接合的呈板状的部位,/n所述第1壁部以及所述第2壁部是构造成从所述基部朝向下方突出且彼此相对的两个板状的部位,/n所述第1接合部设置在所述第1壁部的缘部上,且与所述第1接合面接合,/n所述第2接合部设置在所述第2壁部的缘部上,且与所述第2接合面接合,/n所述中间面具有对该中间面进行增强的增强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11 JP 2019-0036371.一种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具有使车辆的排气流动的排气部件以及对所述排气部件进行支撑的支撑部件,所述排气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具备杆和支架,所述杆是构造成设置在所述车辆中的呈棒状的部件,所述支架构造成,由所述杆从上方支撑所述支架,
所述排气部件具备接合对象部,所述接合对象部具有第1接合面、第2接合面、以及中间面,所述第1接合面以及所述第2接合面是所述排气部件的外表面中的与所述支架接合的部分,所述中间面设置于所述第1接合面和所述第2接合面之间,
所述支架具备基部、第1壁部、第2壁部、第1接合部、以及第2接合部,
所述基部是构造成与所述杆接合的呈板状的部位,
所述第1壁部以及所述第2壁部是构造成从所述基部朝向下方突出且彼此相对的两个板状的部位,
所述第1接合部设置在所述第1壁部的缘部上,且与所述第1接合面接合,
所述第2接合部设置在所述第2壁部的缘部上,且与所述第2接合面接合,
所述中间面具有对该中间面进行增强的增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壁部以及所述第2壁部各自以使得所述第1壁部与所述第2壁部之间的间隔随着远离所述基部而变大的方式而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接合部以及所述第2接合部是细长的板状的部位,
所述第1接合部以及所述第2接合部分别以使得所述第1接合部以及所述第2接合部之间的间隔随着从所述第1接合部以及所述第2接合部的第1端起趋向所述第1接合部以及所述第2接合部的第2端而变大的方式延伸。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澤西勇樹,松本直樹,久池誠,
申请(专利权)人:双叶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