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汉光专利>正文

一种空压机余热自动采集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284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空压机余热自动采集换热器,在外壳中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换热空间;所述换热空间有换热介质出入口和换热水出入口;冷却油进出口管、冷却风进出口管、总换热水进出水管接在换热空间的各自接口上。一冷却油温度感应驱动器安装于空压机冷却油流动管道之上,其驱动输出端与短路阀门的控制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空压机余热采集加热应用水,又可以自动控制换热器的投入工作,以保证空压机的正常运行。(*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特别涉及一种采集空压机余热的 换热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根据空压机的工作状态自动采集空压机余热 的换热器。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空压机应用十分广泛,电子行业、家具行业 的空压机大都是内部风冷降温方式,也有采用水冷的大型空压机,但传统 的空压机循环水的热量往往被浪费掉。目前已有多种空压机余热自动采集 换热器,产生热水用于生产和生活,例如中国技术专利ZL200520060727.5,所公开的名为"空压机余热产生热水的节能换热装置" 的技术方案,就是这样的设备。通过对该技术方案分析可知第一,该装置仅对冷却油实施换热,没 有对冷却风采取措施。第二,该装置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循环水的水箱,只是间接的监测空 压机的工作参数。笫三,该装置的体积较大,不紧凑。现有技术中,有一些微力阀门可以应用于空压机余热自动采集换热 器,例如中国技术专利申请96103182.4微力控制阀门,93106600.X 一种新型孩t力控制阀门,96121247.(M鼓力控制阀门,200310109708.2可控 自动开关阔,上述阀门的开启和关闭仅需要很'J、的力量和很,j、的行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 的不足之处而提出 一种空压机余热自动采集换热器,本技术的换热器 结构紧凑,电子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冷却油管道上,直接监测空压机的工作 参数,控制安装在进水管道、出水管道之间的换热水短路孩i力阀门的开关; 从而可以决定循环水是进行换热,还是不参与换热,以保证空压机的正常工作。本技术通过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设计制造一种空压机余热自动采集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一外壳,在所述外壳中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换热空间;所述换热空间包括一个以上的换热水流动管道,所述换热水流动管道两端与换热空间隔板 接合为一体,然后换热空间隔板置于换热空间外罩内并与其内壁焊接,形 成所述换热空间,所述换热空间有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两者可以互才奐应用;所述换热空间外罩长出换热空间的部分与储流室堵板构成换热水储流室,换热水储流室有换热水进出口 ;一冷却油进口管接在一换热空间的换热介质入口上;一冷却油出口管接在一换热空间的换热介质出口上;一冷却风进口管接在一换热空间的换热介质入口上;一冷却风出口管接在一换热空间的换热介质出口上;一总换热水进水管接在一换热空间外的换热水进出口上;一总换热水出水管接在一换热空间外的换热水进出口上。所述总换热水进水管与总换热水出水管之间连接一换热水短路微力阀门。所述冷却油进口管上安装一冷却油温度感应驱动器,其驱动输出端与 换热水短^各微力阀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冷却油进口管连通冷却油流动管道,所述冷却油流动管道上安装 一电子温度传感器,其驱动输出端接入智能控制单元;智能控制单元与换 热水短路^f鼓力阀门的驱动器连接。所述冷却风进口管连通冷却风流动管道,所述冷却风流动管道上安装 一冷却风温度感应器其驱动输出端接入智能控制单元;智能控制单元与换热7jc短^4效力阀门的驱动器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包括在外壳之内。所述一冷却油进口管4^在一换热空间的换热介质入口上,和所述一冷 却油出口管接在一换热空间的换热介质出口上,所述的换热空间为至少一个;在所述换热空间为一个时,所述冷却油进口管和冷却油出口管接在同 一换热空间上;在所述换热空间为两个以上时,所述冷却油进口管和冷却油出口管接 在第一换热空间和最后一个换热空间上;换热空间之间用连通管连接。所述一冷却风进口管接在一换热空间的换热介质入口上,和所述一冷 却风出口管接在一换热空间的换热介质出口上,所述的换热空间为至少一 个;在所述换热空间为一个时,所述冷却风进口管和冷却风出口管接在同 一换热空间上;在所述换热空间为两个以上时,所述冷却风进口管和冷却风出口管接 在第一换热空间和最后一个换热空间上;换热空间之间用连通管连接。在所述换热空间为两个以上时,所述总换热水进水管接在第一换热空 间外的换热水进出口上;所述总换热水出水管接在最后换热空间外的换热 水进出口上;换热空间之间用连通管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单元输出连接微力阀门工作状态指示器或循环水水泵。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换热器外型以长方型为佳,外型紧 凑换热效率高。本技术的一冷却油温度感应驱动器就近安装于换热器 处的冷却油流动管道上,用于驱动换热水短路微力阀门。当冷却油温度低 于冷却油温下限时,冷却油溫度感应驱动器使换热水短路^L力阀门打开, 循环水不再经过折返换热水流动空间流动,而是直接经换热水短路微力阀 门流出。 一旦冷却油温度高于冷却油温下限时,冷却油温度感应驱动器4吏 换热水短3各微力阀门关闭,循环水要经过折返换热水流动空间流动,被冷 却油流动管道和冷却风流动管道加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空压机余热自动采集换热器的换热 空间隔板、换热水流动管道的示意图2是本技术的空压机余热自动采集换热器的换热水流动管道 与换热空间隔板结合的示意图3是本技术的空压机余热自动采集换热器的一个换热空间形 成的示意图4是本技术的空压机余热自动采集换热器的换热空间整体装 配原理立体示意图5是本技术空压机余热自动采集换热器的有电子温度控制的 原理示意图6是本技术空压机余热自动采集换热器的有外壳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空压机余热自动采集换热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原理 示意图8是本技术空压机余热自动采集换热器的电子温度控制的原 理方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 详尽的描述。参照图1~图6,设计制造一种空压机余热自动采集换热器,最佳实 施例包括一外壳100,在所述外壳100中i殳置有两个以上的换热空间181;所 述换热空间181包括一个以上的换热水流动管道ll,在最佳实施方式中, 多达几十个。所述换热水流动管道ll两端与换热空间隔板lll、 112接合为一体, 然后换热空间隔板lll、 112置于换热空间外罩18内并与其内壁焊接,形 成所述换热空间181,所迷换热空间181有换热介质入口 1811和换热介质 出口 1812;所述换热空间外罩18长出换热空间181的部分与储流室堵板184、 185 构成换热水储流室182、183,换热水储流室182、183有换热水进出口 1821、 1831;一冷却油进口管21接在一换热空间181的换热介质入口 1811上; 一冷却油出口管23接在一换热空间181的换热介质出口 1812上; 一冷却风进口管31接在一换热空间181的换热介质入口 1811上;一冷却风出口管33接在一换热空间181的换热介质出口 1812上; 一总换热水进水管13接在一换热空间181外的换热水进出口 1821上; 一总换热水出水管17接在一换热空间181外的换热水进出口 18 31上。 如图5所示,所述总换热水进水管13与总换热水出水管17之间通过上短接管241和下短接管242连接一换热水短路微力阀门240。如图7所示,所述冷却油进口管21上安装一冷却油温度感应驱动器280,其驱动输出端285与换热水短路微力阀门240的控制端61连接。 参照图1 ~图6,所述冷却油进口管21连通冷却油流动管道22,所述冷却油流动管道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压机余热自动采集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 一外壳(100),在所述外壳(100)中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换热空间(181);所述换热空间(181)包括一个以上的换热水流动管道(11),所述换热水流动管道(11)两端与换热空间隔板(111、112)接合为一体,然后换热空间隔板(111、112)置于换热空间外罩(18)内并与其内壁焊接,形成所述换热空间(181),所述换热空间(181)有换热介质入口(1811)和换热介质出口(1812); 所述换热空间外罩(18)长出换热空间(181)的部分与储流室堵板(184、185)构成换热水储流室(182、183),换热水储流室(182、183)有换热水进出口(1821、1831); 一冷却油进口管(21)接在一换热空间(181)的换热介质入口(1811)上; 一冷却油出口管(23)接在一换热空间(181)的换热介质出口(1812)上; 一冷却风进口管(31)接在一换热空间(181)的换热介质入口(1811)上; 一冷却风出口管(33)接在一换热空间(181)的换热介质出口(1812)上; 一总换热水进水管(13)接在一换热空间(181)外的换热水进出口(1821)上; 一总换热水出水管(17)接在一换热空间(181)外的换热水进出口(183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汉光
申请(专利权)人:高汉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