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密封的真空腔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04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密封的真空腔体,包括柱状壳体,柱状壳体两端设有端板,端板设有开口,两端板之间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一端部连接驱动机构,柱状壳体内部设有4组以上分隔叶片,分隔叶片在柱状壳体分隔形成3个以上腔体,腔体底部设有流转输送机构,腔体侧壁设有抽真空接口;分隔叶片包括固定叶片和旋转叶片,固定叶片与柱状壳体固定连接,旋转叶片紧贴在固定叶片上,旋转叶片与旋转轴连接,固定叶片和旋转叶片上设有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在柱状壳体内用分隔叶片分隔出多个真空腔体并通过开口重合或错开实现开关作用,电芯可以在各个腔体内依次进行注液、封装、静置等作业,同时有序地完成电池的流转,提高了电池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密封的真空腔体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特别是一种旋转式密封的真空腔体。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是当今社会最为常用的一种可二次充电的电池,常用作动力电池包,消费品电池和储能电池包。为此,锂电池的使用数量非常大,根据市场对锂电池需求,锂电池的生产效率也需不断地发展提高。在锂电池生产过程中包括有电池注液和封装的工序,电池注液和封装的过程需要保障所在环境的真空条件,现有的锂电池在注液和封装过程中需要等待静置。在有限的操作空间里,为了保证批量的锂电池在注液、封装过程的真空条件,一般情况下,会将批量的锂电池送入注液机内进行注液、封装和并进行静置。然后,这种情况会在注液机内囤积大量已经完成该工序加工的锂电池,即便最早完成注液、封装和静置的锂电池,也需等待最后完成的锂电池才能从注液机移出。这样的生产方法浪费了锂电池等待静置的时间,使得锂电池生产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旋转式密封的真空腔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式密封的真空腔体,包括柱状壳体,柱状壳体两端设有端板,两端板上设有开口,两端板之间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一端部连接有驱动机构,柱状壳体内部设有4组以上的分隔叶片,分隔叶片在柱状壳体分隔形成3个以上的腔体,每个腔体的底部设有流转输送机构,腔体的柱状侧壁设有抽真空接口,抽真空接口连接外部真空源;分隔叶片包括固定叶片和旋转叶片,固定叶片与柱状壳体固定连接,旋转叶片紧贴在固定叶片上,旋转叶片与旋转轴连接,固定叶片和旋转叶片上设有开口。上述技术方案中,以旋转轴为中心轴,每个旋转叶片的开口相对于旋转轴的朝向不同或不全相同。上述技术方案中,端板、固定叶片和旋转叶片上设有的开口的形状为扇形。上述技术方案中,流转输送机构为流转平台,流转平台上设有若干输送滚轮。上述技术方案中,固定叶片的开口朝向流转输送机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旋转式密封的真空腔体中,分隔叶片分隔出多个真空腔体并通过开口重合或错开实现开关作用,电芯可以在各个独立的真空腔体内依次进行注液、封装、静置等作业,同时有序地完成电池的流转,避免注液后真空腔体的电芯积累,提高了电池生产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分隔叶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柱状壳体;11、入口端板;111、进料口;12、出口端板;2、旋转轴;3、驱动机构;4、固定叶片;41、固定开口;42、轴孔一;5、旋转叶片;51、旋转开口;52、轴孔二;6、抽真空接口;7、流转平台;71、输送滚轮;8、电芯托盘;A、第一腔体;B、第二腔体;C、第三腔体;D、第四腔体;E、第五腔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4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一种旋转式密封的真空腔体,其主体为一柱状壳体1,柱状壳体1倾倒放置,柱状壳体1的两端设有端板,左侧端板为入口端板11,右侧端板为出口端板12,在两个端板的中心设有旋转轴2,旋转轴2从两个端板之间贯通整个柱状壳体1的内部,在入口端板11上,旋转轴2连接有一驱动机构3,驱动机构3一般采用驱动电机。柱状壳体1及两侧的端板围成一个空间,在入口端板11上还设有进料口111,在出口端板12上设有出料口;电芯托盘8从进料口111进入柱状壳体1内部执行相应的工序,在从出料口离开。柱状壳体1的内部设有6组分隔叶片,分隔叶片在柱状壳体1内垂直设置,将柱状壳体1分隔形成5个真空腔体,每个真空腔体的底部均设有流转输送机构,流转输送机构采用流转平台7,在流转平台7的表面上设有4个输送滚轮71,输送滚轮71设置在流转平台7的四个角落,输送滚轮71可沿柱状壳体1两端端板的方向进行滚动,电芯托盘8在流转平台7上由输送滚轮71带动进行流转。每个真空腔体的柱状侧壁上设有抽真空接口6,抽真空接口6与外部真空源连接,进而对真空腔体进行抽真空。1组分隔叶片包括固定叶片4和旋转叶片5,旋转叶片5紧贴在固定叶片4上。固定叶片4与柱状壳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固定叶片4上设有固定开口41,固定开口41固定朝向流转输送机构一端,固定叶片4的中心设有与旋转轴2适配的轴孔一42。旋转叶片5上设有轴孔二52,旋转叶片5通过轴孔二52与旋转轴2固定连接,旋转叶片5上设有旋转开口51,旋转开口51的形状大小与固定开口41相一致。驱动机构3带动旋转轴2及旋转叶片5旋转,当旋转叶片5上的旋转开口51与固定叶片4上的固定开口41有交集或重合时,该分隔叶片分隔的两个腔体连通,当旋转开口51和固定开口41重合时,电芯托盘8可以从旋转开口51和固定开口41穿过实现电芯托盘8的流转;当旋转开口51和固定开口41旋转至没有任何交集时,分隔叶片两侧的腔体相互隔绝。6个旋转叶片5的旋转开口51相对于旋转轴2的朝向不全相同,当第一腔体A和第二腔体B之间的旋转开口51和固定开口41交集或重合时,第二腔体B与第三腔体C之间的旋转开口51和固定开口41没有任何交集,第二腔体B与第三腔体C保持相互隔绝。如此类推,只存在相邻两个腔体互通而没有相邻三个及以上腔体同时连通的情况,实现电芯托盘8的逐一腔体流转。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入口端板11的进料口111、出口端板12的出料口、所有固定开口41和所有旋转开口51均设置为相同大小、形状的扇形结构,该扇形形状能保证电芯托盘8顺利通过各个真空腔体。入口端板11的进料口111、出口端板12的出料口、所有固定开口41和所有旋转开口51也可以设置成其他能保证电芯托盘8顺利通过的形状。旋转式密封的真空腔体的工作原理:1)电芯托盘8从入口端板11的进料口111进入,从第1组分隔叶片进入到第一腔体A内,第一腔体A两侧的分隔叶片(第1、2组分隔叶片)的开口错位隔绝,第一腔体A进行抽真空处理;2)第二腔体B在两侧的分隔叶片(第2、3组分隔叶片)错位隔绝时同样完成抽真空处理;3)第一腔体A和第二腔体B之间的第2组分隔叶片的开口重合,第1组分隔叶片和第3组分隔叶片的开口错位隔绝,第一腔体A内的电芯托盘8经流转输送机构流转至第二腔体B中,第2组分隔叶片的开口再错位隔绝。4)所有相邻两个腔体之间均通过步骤3的方式进行电芯托盘8流转,最终电芯托盘8流转至第五腔体E中,第五腔体E右侧的第6组分隔叶片的开口重合,电芯托盘8从第五腔体E中移出。上述步骤中,第一腔体A进行电芯的抽真空等待,第二腔体B进行电芯注液,第三腔体C进行电芯的封装,第四腔体D和第五腔体E进行电芯的静置。在第四腔体D和第五腔体E中,腔体的真空程度逐渐减弱,在第五腔体E与外界连接时收气压差影响降低。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技术,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式密封的真空腔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壳体,柱状壳体两端设有端板,两端板上设有开口,两端板之间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一端部连接有驱动机构,柱状壳体内部设有若干组分隔叶片,分隔叶片在柱状壳体分隔形成若干的腔体,每个腔体的底部设有流转输送机构,腔体的柱状侧壁设有抽真空接口,抽真空接口连接外部真空源;所述分隔叶片包括固定叶片和旋转叶片,固定叶片与柱状壳体固定连接,旋转叶片紧贴在固定叶片上,旋转叶片与旋转轴连接,固定叶片和旋转叶片上设有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密封的真空腔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壳体,柱状壳体两端设有端板,两端板上设有开口,两端板之间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一端部连接有驱动机构,柱状壳体内部设有若干组分隔叶片,分隔叶片在柱状壳体分隔形成若干的腔体,每个腔体的底部设有流转输送机构,腔体的柱状侧壁设有抽真空接口,抽真空接口连接外部真空源;所述分隔叶片包括固定叶片和旋转叶片,固定叶片与柱状壳体固定连接,旋转叶片紧贴在固定叶片上,旋转叶片与旋转轴连接,固定叶片和旋转叶片上设有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作龙
申请(专利权)人:国兴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