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飞溅罩盖和防飞溅电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0070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防飞溅罩盖和防飞溅电容,其中防飞溅罩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具有内腔,所述盖体上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内腔的泄压孔;所述内腔内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具有便于吸附电解液的多个孔洞结构;所述泄压孔内安装有用于释放气体的防爆塞,所述散热结构上开设有用于露出所述泄压孔的泄压通道。由于散热结构将电解液和气体分开,采用吸收电解液,释放气体的方式,使得电解液不会从电容器上方喷射而出,从而避免了电解液污染电路板导致短路的问题。而且盖体结构简单,无需特殊材质、结构,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飞溅罩盖和防飞溅电容
本技术涉及电容的
,尤其涉及防飞溅电容。
技术介绍
常见的铝电解电容器一般包括正箔、负箔、电解液、引线、带防爆阀的铝壳等,由于其具有成本较低、单位体积容量等特点,使得液态铝电解电容器广泛应用在电子电路板上,特别是充电器、快充充电器、电视机等领域必不可少的电子元器件。由于铝电解电容器受到过压过流时电容器内压会上升,当聚集到一定程度时,为了避免整个电容器爆炸,在其铝壳上设置的防爆阀动作开阀,电容器内汽化状态的电解液从防爆阀喷射而出释放压力。虽然防爆阀能起到一定的定向引导电解液喷射方向的作用,但是由于电子电路板上器件密集,电解液仍然可能飞溅到电路板上,其所具有的一定导电性容易引起电路板发生短路,继而烧毁整个电路板,较为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引起电路板起火。随着智能手机、智慧家居等产品的激烈竞争,对于液态铝电解电容器开阀失效率要求日渐提升,同时即使在电容器开阀时,要求电解液不能飞溅到电路板上。因此,如何避免电容器开阀时电解液飞溅到电路板上已经成为一个巨大课题。在中国专利CN207663942U中,电容外设计一个防爆浆外壳,该外壳陶瓷材料组成,不仅设计成本高,而且在电路板空间小的状态下不能很方便使用。中国专利CN103794375A中,其封装金属外壳底部采用夹层设计,封装金属外壳底部与芯包底部之间设置有防暴垫片,防爆垫片与芯包底部以及金属封装外壳之间形成有气道,铝电解电容器发生爆炸时气流通过气道缓冲从降低爆炸发生的冲击,但是随之释放泄压的蒸汽气体仍能溢出到电路板上。在中国专利CN207663942U中,设置了密封薄膜,密封薄膜与防爆阀之间设计空腔,空腔内放置有吸附材料,该方案对密封膜材料要求高,需要紧贴防爆阀,不仅制造成本也高,而且由于使用薄膜材料,无法防止气流冲击能力。在日本专利P2010-82268\P2010-82269\P2010-82270,使用双层铝壳结构,外侧部分防止电解液吸收剂为环糊精,吸收剂。该方法同样存在制造成本很高,可能性不大等特点。日本专利P2010-82270所述电解液等吸收剂在形成于所述外部外壳的底面的压力开放机构的外部侧面安装有薄板,不能很经济的制造。日本专利P2008-277671\P2011-121164\P2011-121164,将电容设计为双壳结构,设计较为复杂,不能很经济的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防飞溅罩盖和防飞溅电容,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较为经济性的避免铝电解电容器开阀时电解液飞溅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防飞溅罩盖,罩设安装于电容器端部,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具有内腔,所述盖体上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内腔的泄压孔;所述内腔内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具有便于吸附电解液的多个孔洞结构;所述泄压孔内安装有用于释放气体的防爆塞,所述散热结构上开设有用于露出所述泄压孔的泄压通道。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结构由多孔软性材料构成。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一层或多层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上开设有所述泄压通道以及多个通孔。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散热板为不锈钢板、铝合金板或塑料板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所述防爆塞为弹性件,其开设有常规状态下封闭的泄压止回孔。进一步地,所述防爆塞内部开设有泄压腔,所述泄压腔一端连通至所述泄压通道,另一端设有连通至所述泄压止回孔,所述泄压止回孔沿泄压方向内径逐渐缩小。进一步地,所述防爆塞一端穿过所述泄压孔,另一端外沿凸设有用于抵接所述盖体内端面并形成密封的凸环结构。本技术中的防飞溅电容,包括电容器,所述电容器一端设有防爆阀,还包括上述的防飞溅罩盖。进一步地,所述盖体通过抱箍或扎带固定于所述电容器一端,所述防爆阀被罩设于所述内腔中。进一步地,所述防爆阀与所述泄压孔错位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防飞溅罩盖和防飞溅电容,在电容器端部安装有盖体,电容器的防爆阀位于盖体的内腔,当发生开阀的时候,喷出高温高压气体和电解液进入散热结构被散热并将电解液吸附,气体从防爆塞释放泄压。由于散热结构将电解液和气体分开,采用吸收电解液,释放气体的方式,使得电解液不会从电容器上方喷射而出,从而避免了电解液污染电路板导致短路的问题。而且盖体结构简单,无需特殊材质、结构,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飞溅电容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飞溅电容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飞溅电容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飞溅罩盖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飞溅罩盖的爆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防飞溅罩盖1,其罩设安装在电容器2端部,具体包括盖体1,盖体1具有内腔13,在内腔13内设有用于吸附散热的散热结构12,散热结构12具有便于吸附电解液的多个孔洞结构。盖体1上开设有连通至内腔13的泄压孔131,泄压孔131内安装有用于释放气体的防爆塞11。散热结构12上开设有用于露出泄压孔131的泄压通道123。防飞溅罩盖1安装在电容器2端部上,电容器2端部设置的防爆阀位于盖体1的内腔13。当电容器2发生开阀的时候,从防爆阀喷出高温高压气体和电解液进入散热结构12被散热,散热结构12的多孔洞结构将电解液吸附,高压高温气体流经泄压通道123后,从防爆塞11释放泄压。由于散热结构12将电解液和气体分开,采用吸收电解液,释放气体的方式,使得电解液不会从电容器2上方喷射而出,从而避免了电解液污染电路板导致短路的问题。而且,本实施例中的防飞溅罩盖1结构简单,直接嵌套固定在电容器2端部即可,无需特殊材质、结构,成本较低。具体地,如图3和图5所示,散热结构12包括一层或多层散热板121,散热板121上开设有泄压通道123以及多个通孔,多个通孔即构成孔洞结构,可根据需要设置散热板121的层数。散热板121可以为不锈钢板、铝合金板或塑料板中的一种或多种。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散热结构12也可以由多孔软性材料构成,例如硅藻泥,石棉等物质,其所具有的蜂窝状、海绵状结构,同样能够起到高效吸附、散热的作用。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防爆塞11优选为弹性件,在其弹性的作用下,泄压止回孔112常规状态封闭,受压后张开泄压,能够避免外部空气进入防爆塞11内部,减少了防飞溅罩盖1内的氧气与外界交换,使喷出来的电解液作为燃料时无法得到燃烧所需的氧气,从而避免发生起火燃烧等现象。容易理解的是,防爆塞11封闭泄压止回孔112的弹力应当小于电容器2的防爆压力,保证及时泄压。具体地,防爆塞11的内部开设有泄压腔111,泄压腔111一端连通至泄压通道1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防飞溅罩盖,罩设安装于电容器端部,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具有内腔,所述盖体上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内腔的泄压孔;所述内腔内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具有便于吸附电解液的多个孔洞结构;所述泄压孔内安装有用于释放气体的防爆塞,所述散热结构上开设有用于露出所述泄压孔的泄压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飞溅罩盖,罩设安装于电容器端部,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具有内腔,所述盖体上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内腔的泄压孔;所述内腔内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具有便于吸附电解液的多个孔洞结构;所述泄压孔内安装有用于释放气体的防爆塞,所述散热结构上开设有用于露出所述泄压孔的泄压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飞溅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由多孔软性材料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飞溅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一层或多层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上开设有所述泄压通道以及多个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飞溅罩盖,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板为不锈钢板、铝合金板或塑料板中的一种或多种。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防飞溅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塞为弹性件,其开设有常规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润申林薏竹
申请(专利权)人:丰宾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