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工程用可变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006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工程用可变电容器,属于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外壳、金属屏蔽壳、内壳、隔板、下导电板、下连接端、上导电板、大弹簧、上连接端、定位环、截止管、活塞板、轴承、螺纹杆、螺纹环、卡环、空心橡胶球、顶块、支撑杆、载板、小弹簧和垫板,外壳的内壁通过结构胶粘接有金属屏蔽壳,金属屏蔽壳的内壁转到连接有内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上导电板能够在内壳中上下移动,使上导电板和下导电板之间的距离可调节,电容的大小与上导电板和下导电板距离、上导电板和下导电板之间的电解质有关,所以当上导电板能够在内壳中上下移动,上导电板和下导电板之间电容也发生改变,能够根据电路的需求调节电容的大小,非常的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工程用可变电容器
本技术涉及电力工程
,具体的,涉及一种电力工程用可变电容器。
技术介绍
电力工程即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广义上还包括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同时可理解到送变电业扩工程,电能的生产主要靠火电厂、水电站和核电站,有条件的地方还利用潮汐、地热和风能来发电,电能的输送和分配主要通过高、低压交流电力网络来实现,电力工程中常见的电路元器件存在很多,电容器就是其中一致,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中间夹一层不导电的绝缘介质,就构成了电容器,当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之间加上电压时,电容器就会储存电荷,电容器的电容器量在数值上等于一个导电极板上的电荷量与两个极板之间的电压之比,电容器在调谐、旁路、耦合、滤波等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晶体管收音机、CD唱机、录音机的调谐电路要用到它,彩色电视机的耦合电路、旁路电路等也要用到它,而现有技术中的电容器,存在电容器大小无法改变,无法根据电路的需要来调节电容器的大小,极其不便于使用等问题。因此,需要在电容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种电力工程用可变电容器。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工程用可变电容器,包括外壳(1)、金属屏蔽壳(2)、内壳(3)、隔板(4)、下导电板(5)、下连接端(6)、上导电板(7)、大弹簧(8)、上连接端(9)、定位环(10)、截止管(11)、活塞板(12)、轴承(13)、螺纹杆(14)、螺纹环(15)、卡环(16)、空心橡胶球(17)、顶块(18)、支撑杆(19)、载板(20)、小弹簧(21)和垫板(2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通过结构胶粘接有金属屏蔽壳(2),所述金属屏蔽壳(2)的内壁转到连接有内壳(3),所述内壳(3)的中间无缝粘接有隔板(4),所述内壳(3)和隔板(4)之间无缝粘接有下导电板(5),所述下导电板(5)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工程用可变电容器,包括外壳(1)、金属屏蔽壳(2)、内壳(3)、隔板(4)、下导电板(5)、下连接端(6)、上导电板(7)、大弹簧(8)、上连接端(9)、定位环(10)、截止管(11)、活塞板(12)、轴承(13)、螺纹杆(14)、螺纹环(15)、卡环(16)、空心橡胶球(17)、顶块(18)、支撑杆(19)、载板(20)、小弹簧(21)和垫板(2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通过结构胶粘接有金属屏蔽壳(2),所述金属屏蔽壳(2)的内壁转到连接有内壳(3),所述内壳(3)的中间无缝粘接有隔板(4),所述内壳(3)和隔板(4)之间无缝粘接有下导电板(5),所述下导电板(5)的底部焊接设置有下连接端(6),所述内壳(3)和隔板(4)之间无缝粘接有上导电板(7),所述上导电板(7)的顶部焊接设置有大弹簧(8),所述大弹簧(8)的顶部焊接设置有上连接端(9),且上连接端(9)嵌入粘接在外壳(1)、金属屏蔽壳(2)和内壳(3)的顶部,所述内壳(3)和隔板(4)之间无缝粘接有定位环(10),所述隔板(4)的底部嵌入粘接有截止管(11),所述内壳(3)和隔板(4)之间无缝滑动有活塞板(12),所述活塞板(12)的顶部焊接设置有轴承(13),所述轴承(13)的中间嵌入焊接有螺纹杆(14),且螺纹杆(14)活动贯穿在外壳(1)、金属屏蔽壳(2)和内壳(3)的顶部,所述螺纹杆(14)螺纹贯穿在螺纹环(15)的中间,且螺纹环(15)通过支杆粘接在内壳(3)和隔板(4)之间,所述截止管(11)的内壁无缝粘接有卡环(16),所述卡环(16)的中间活动嵌入有空心橡胶球(1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露露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庄恒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