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从下到上依次设置为底纸层、第一粘合层、第一PET层、天线层、第二粘合层和第二PET层;天线芯片位于所述天线层的上方,且与所述天线层连接;所述天线层包括耦合环、天线阵和阻抗条;其中,所述电子标签的工作频段为840兆赫兹与845兆赫兹之间。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标签对各种场景的应用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无需对天线的数量和摆放进行特殊设计,降低硬件投入成本与环境搭建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标签
本技术涉及物品识别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标签。
技术介绍
随着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国内电子标签RFID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基于18000-6C的超高频协议的应用。例如,设备管理、仓储物流、生产追溯、商品防伪等领域。RFID一般贴附在物品表面,记录了物品的相关信息,方便人们了解物品信息以及对物品分类等,并可存储各种物品的数据信息,方便对各种物品进行管理。其中,超高频RFID不仅可以远距离读取各种物品的相关信息,还可以一次性批量读取物品的相关信息。目前现有的超高频RFID,一般适用于920-925兆赫兹(MHz)频段,由于920-925MHz频段的读写产品过多,存在一定的同频干扰,影响读取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标签,用于降低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电子标签的读取准确率。一种电子标签,从下到上依次设置为底纸层、第一粘合层、第一PET层、天线层、第二粘合层和第二PET层;天线芯片位于所述天线层的上方,且与所述天线层连接;所述天线层包括耦合环、天线阵和阻抗条;其中,所述电子标签的工作频段为840兆赫兹与845兆赫兹之间。可选的,所述电子标签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底纸层的厚度为50微米;所述第一粘合层的厚度为20微米;所述第一PET层的厚度为50微米;所述天线层的厚度为10微米;所述第二粘合层的厚度为20微米;所述第二PET层的厚度为12微米。可选的,所述耦合环、所述天线阵与所述阻抗条形成的图案中心对称。可选的,所述天线芯片位于所述耦合环的中心。可选的,所述天线层中天线整体与所述天线芯片阻抗匹配参数为电阻相同,电抗共轭。可选的,所述天线阵为多对称振子天线阵。可选的,所述底纸层的宽度大于所述电子标签中的其他层的宽度。可选的,所述电子标签还包括胶层,位于所述底纸层的下方。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采用上述RFID的技术方案,尤其适用于840-845兆赫兹频段,可以远距离读取各种物品的相关信息,并且使用该频段的读写设备较少,在使用该电子标签时,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性能更稳定;通过天线中间的耦合环,可以使所述电子标签在近场工作时通过电感耦合的方式获取能量,增加标签近场工作时的读取成功率;天线通过天线阵来实现不同方向上的能量采集,适用于各种场景,例如现场设备布置场景,不会由于某些方向无法布置天线而造成读取率偏低;可通过阻抗条使所述电子标签贴于不同材质设备或物品上的实际工作频率。可见,采用本技术提供的RFID对各种场景的应用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无需对天线的数量和摆放进行特殊设计,降低硬件投入成本与环境搭建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子标签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电子标签在840MHz-845MHz工作频率下RFID的读取灵敏度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电子标签在840MHz845MHz工作频率下RFID的写入灵敏度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子标签天线层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RFID实际的应用场景非常复杂,例如,在仓储物流的场景中,需要同时采集几个、甚至几十个产品的信息。而一般标签天线是向两边延伸,传播的信号是扇形传播,传播不稳定,不同的位置上RFID采集到的信息会有所偏差,且读取速度慢。而为了保证采集的成功率,通常做法是增大读取设备的采集发射功率,即采用超高频RFID,并且增加多个RFID采集天线,将它们布向在不同的采集方向,以此来规避某些方向上的磁场弱化或盲区,达到全向性读取的效果,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且通过增加读取天线的方法,避免方向盲区会增加设备固定成本,对环境搭建的要求较高。又由于绝大多数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大多都是工作在920-925MHz的频段,因此,存在一定的同频干扰,影响读取准确性。由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子标签,用于降低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电子标签的稳定性。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电子标签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标签共有六层,电子标签底层是底纸层1,往上依次为第一粘合层2、第一PET层3、天线层4、第二粘合层5、第二PET层6。天线芯片7位于所述天线层4的上方,且与所述天线层4连接;所述天线层包括耦合环、天线阵和阻抗条。如图2所示,该图为所述RFID在840MHz-845MHz工作频率下RFID的读取灵敏度图。由图2可知,所述RFID在840MHz-845MHz工作频率下读取灵敏度最优,为-16dBm。如图3所示,该图所述RFID为840MHz-845MHz工作频率下RFID的写入灵敏度图。由图3可知,所述RFID在840MHz845MHz工作频率下写入灵敏度最优,为-10dBm。上述RFID,具备不同采集方向上的高性能远距离识别能力,且近距离工作稳定,标签读灵敏度达到-16dBm,读取超过8米,写灵敏度达到-10dBm。采用上述RFID的技术方案,尤其适用于840-845MHz频段,可以远距离读取各种物品的相关信息,并且使用该频段的读写设备较少,在使用该电子标签时,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性能更稳定;通过天线中间的耦合环,可以使所述电子标签在近场工作时通过电感耦合的方式获取能量,增加标签近场工作时的读取成功率;天线通过天线阵来实现不同方向上的能量采集,适用于各种场景,例如现场设备布置场景,不会由于某些方向无法布置天线而造成读取率偏低;可通过阻抗条使所述电子标签贴于不同材质设备或物品上的实际工作频率。可见,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RFID对各种场景的应用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无需对天线的数量和摆放进行特殊设计,降低硬件投入成本与环境搭建成本。为了RFID的实用性较强,可以使电子标签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种或几种:(1)底纸层1的厚度为50微米。(2)第一粘合层2的厚度为20微米。(3)第一PET层3的厚度为50微米。(4)天线层4的厚度为10微米。(5)第二粘合层5的厚度为20微米。(5)第二PET层6的厚度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从下到上依次设置为底纸层、第一粘合层、第一PET层、天线层、第二粘合层和第二PET层;/n天线芯片位于所述天线层的上方,且与所述天线层连接;/n所述天线层包括耦合环、天线阵和阻抗条;/n其中,所述电子标签的工作频段为840兆赫兹与845兆赫兹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从下到上依次设置为底纸层、第一粘合层、第一PET层、天线层、第二粘合层和第二PET层;
天线芯片位于所述天线层的上方,且与所述天线层连接;
所述天线层包括耦合环、天线阵和阻抗条;
其中,所述电子标签的工作频段为840兆赫兹与845兆赫兹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标签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底纸层的厚度为50微米;所述第一粘合层的厚度为20微米;所述第一PET层的厚度为50微米;所述天线层的厚度为10微米;所述第二粘合层的厚度为20微米;所述第二PET层的厚度为12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韶庆,姜良奎,林蓝,张恒志,张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