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烟台大学专利>正文

套筒式采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756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筒式采样器,涉及土壤研究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上端部、管体和下端部;所述上端部和所述管体为圆柱状空心结构,所述上端部下部与所述管体上部固定连接,所述下端部为倒置圆台状空心结构,所述管体下部和所述下端部上部固定连接;所述上端部的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把手;还包括套筒、残土清理器和采样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管体设置开口,可在开口内对土壤进行取样,避免了土壤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垂直方向上的污染;设置残土清理器,对管体内粘连的土壤样品进行清理,避免了多样本的混合污染;在管体设置套筒,在采样器深入采样环境时用套筒隔绝管体侧面的开口,隔绝采样器内样品与采样环境之间的联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筒式采样器
本技术涉及土壤研究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套筒式采样器。
技术介绍
土壤采样器是采集不同深度、不同土壤质地的土壤样品的工具。现有的土壤采样器有小型铁铲、环刀、土钻等,土钻又可分为矮柄土钻、螺丝头土钻、开口式土钻、套筒式土钻等。这些土壤采样器往往具有一些问题:采集样品时总会在采样器壁上粘连一定的土壤样品,不仅影响本次的土壤样品还会与下次采集的样品混合,造成多样本的混合污染,从而影响检测结果;样品从采样器转移出时会一定程度上破坏土壤原有的层次,造成垂直方向上样品的污染,从而影响检测结果;不设置刻度,难以精确采集某深度的土壤样品;采集完样品后无法将剩余样品原样放回,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与缺陷,对现有土壤采样器进行改进势在必行。公开号为CN203881567U的中国技术“土壤采样器”提供了一种土壤采样器,包括能够用脚踩踏下压的踏板,踏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提手,踏板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取土筒,取土筒的筒身上开设有用于取出土样的开口。通过踏板连接提手与取土筒,在使用过程中用脚踩踏下压踏板,当取土筒插入土壤中后,通过旋转提手,将土壤采样器拔出,由于取土筒的筒身上具有开口,取土刀片能够从此开口插入,进而将采集到的土样取出。此技术通过在取土筒的筒身上开设有用于取出土样的开口的方式,较好的解决了样品在垂直方向上的污染的问题。但筒身上的开口与土壤直接接触,在采样过程中仍不能完全避免垂直方向上的污染,且其不能对器壁内粘连的土壤样品进行清理,容易造成多样本的混合污染。公开号为CN109283013A的中国专利技术“深层土壤采样器”提供了一种深层土壤采样器,包括外杆,所述外杆的底端固定有采集套,所述采集套的内侧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的顶端两侧对称对固定有L型限位板,所述L型限位板的底端与推板的顶端面之间存在间隙,且两者的间隙内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底端与L型限位板的内侧底端连接有内置弹簧。此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的刮板,可以在将土壤取出的同时,对采集套的内壁进行清理,从而保证采集套内壁的清洁性,避免了在后期对其他不同土壤采样中所造成的影响。但是其采集的样品从采样器转移出时会一定程度上破坏土壤原有的层次,造成垂直方向上的污染,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器壁内粘连的土壤样品进行清理,采样时避免土壤垂直方向上污染的,不破坏土壤垂直方向上原有层次的,采样盒易于携带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用的套筒式采样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套筒式采样器,包括上端部、管体和下端部,所述上端部和所述管体为圆柱状空心结构,所述上端部下部与所述管体上部固定连接,所述下端部为倒置圆台状空心结构,所述管体下部和所述下端部上部固定连接;所述上端部的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筒、残土清理器和采样盒;所述管体侧面沿管体轴线方向设置有开口,所述套筒长度与所述管体长度相同,所述套筒侧面沿套筒轴线方向设置有开口,所述套筒外套于所述管体,所述套筒外径与所述下端部上部外径相等,所述套筒外径不大于所述上端部外径;所述残土清理器包括移动部、连接部和清理部,所述移动部、清理部分别和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清理部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清理部的直径与所述管体内径相等,所述上端部侧面沿所述上端部轴线方向设置有开口,所述上端部开口与所述管体开口沿周向重合,所述连接部为长方体形结构,所述连接部宽度不大于所述管体开口、套筒开口或上端部开口任一开口的宽度,所述移动部用于带动所述清理部于所述上端部内和所述管体内沿所述上端部开口和所述管体开口上下移动;所述把手为空心长方体形结构,所述采样盒设置于把手内,所述采样盒用于采集所述管体内的样本。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侧壁上沿轴线方向设置有刻度。进一步地,所述管体开口和套筒开口均为矩形长槽结构,所述管体开口宽度小于管体内径,所述套筒开口宽度小于套筒内径。进一步地,所述移动部为正方体形,所述移动部与清理部对应设置,所述移动部高度与清理部高度相同,所述移动部宽度大于所述套筒外径。进一步地,所述清理部侧壁设置有橡胶或刷毛。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内径设置为比管体外径大0.1-0.2cm。进一步地,所述采样盒包括盒体和设置于所述盒体内的推土部,所述盒体为空心长方体形结构,所述推土部包括推板和固定连接于推板的手把,所述推板为长方体形结构,所述手把为圆柱体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管体设置开口,可在开口内对土壤进行取样,避免了现有采样器中土壤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垂直方向上的污染;2.本技术通过设置残土清理器,对管体内粘连的土壤样品进行清理,避免了多样本的混合污染;3.本技术将残土清理器设置于开口上,通过简单地结构设计将二者结合起来,一次性解决两个问题。结构简单,设置合理,易于实用,减少成本;4.本技术通过在管体上设置刻度,可精确采集某一深度的土壤样品;5.本技术采样后可以将管体内所剩余的样品放置回采样时所产生的孔洞中,减轻对采样环境的破坏。6.本技术通过在残土清理器的清理部的侧壁设置橡胶或刷毛,更加有效的清理粘连的土壤,防止多样品混合污染。7.本技术通过在管体设置套筒,在采样器深入采样环境时用套筒隔绝管体侧面的开口,最大限度隔绝采样器内样品与采样环境之间的联系,防止样品采集时在垂直方向上的污染。8.本技术将采样盒设置于把手内,易于携带。9.本技术在套筒和管体之间设置有0.1-0.2cm的间隙,方便套筒绕轴旋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套筒式采样器各部分示意图;图2为套筒式采样器立体图示意图;图3为采样盒示意图;其中,1为上端部;2为管体;3为下端部;4为把手;5为套筒;6为残土清理器;61为移动部;62为清理部;63为连接部;7为采样盒;71为盒体;72为推板;73为手把。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为套筒式采样器。包括上端部1、管体2和下端部3,上端部1和管体2均为圆柱状空心结构,其中,空心也均为圆柱体型结构。上端部1管壁厚度通常大于管体2管壁厚度,方便通过砸、压等方式应用于土质较为致密的土壤环境如极地冻土环境等。上端部1下部与管体2上部固定连接,通常管体2内径与上端部1的内径相等,管体2的内径也可以略小于上端部1的内径。下端部3为倒置圆台状空心结构,其中,空心也为圆柱体型结构且与管体2的内径相等,有利于土壤的取出和放回。管体2下部和下端部3上部固定连接。下端部3下部管壁厚度极小,形成圆形尖部,利于其插入土壤中。上端部1的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把手4,两个把手4为空心长方体形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套筒式采样器,包括上端部、管体和下端部,所述上端部和所述管体为圆柱状空心结构,所述上端部下部与所述管体上部固定连接,所述下端部为倒置圆台状空心结构,所述管体下部和所述下端部上部固定连接;所述上端部的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筒、残土清理器和采样盒;/n所述管体侧面沿管体轴线方向设置有开口,所述套筒长度与所述管体长度相同,所述套筒侧面沿套筒轴线方向设置有开口,所述套筒外套于所述管体,所述套筒外径与所述下端部上部外径相等,所述套筒外径不大于所述上端部外径;/n所述残土清理器包括移动部、连接部和清理部,所述移动部、清理部分别和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清理部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清理部的直径与所述管体内径相等,所述上端部侧面沿所述上端部轴线方向设置有开口,所述上端部开口与所述管体开口沿周向重合,所述连接部为长方体形结构,所述连接部宽度不大于所述管体开口、套筒开口或上端部开口任一开口的宽度,所述移动部用于带动所述清理部于所述上端部内和所述管体内沿所述上端部开口和所述管体开口上下移动;/n所述把手为空心长方体形结构,所述采样盒设置于把手内,所述采样盒用于采集所述管体内的样本。/n...

【技术特征摘要】
1.套筒式采样器,包括上端部、管体和下端部,所述上端部和所述管体为圆柱状空心结构,所述上端部下部与所述管体上部固定连接,所述下端部为倒置圆台状空心结构,所述管体下部和所述下端部上部固定连接;所述上端部的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筒、残土清理器和采样盒;
所述管体侧面沿管体轴线方向设置有开口,所述套筒长度与所述管体长度相同,所述套筒侧面沿套筒轴线方向设置有开口,所述套筒外套于所述管体,所述套筒外径与所述下端部上部外径相等,所述套筒外径不大于所述上端部外径;
所述残土清理器包括移动部、连接部和清理部,所述移动部、清理部分别和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清理部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清理部的直径与所述管体内径相等,所述上端部侧面沿所述上端部轴线方向设置有开口,所述上端部开口与所述管体开口沿周向重合,所述连接部为长方体形结构,所述连接部宽度不大于所述管体开口、套筒开口或上端部开口任一开口的宽度,所述移动部用于带动所述清理部于所述上端部内和所述管体内沿所述上端部开口和所述管体开口上下移动;
所述把手为空心长方体形结构,所述采样盒设置于把手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江勇张灿吴森许嫣然李响孙晓玥李若然刘秀梅王绪敏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