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余热废热和能源的液体热源装置,包括热交换器(20)、能量提升器(10),能量提升器由制热回路(11)和热交换回路(12)构成,换热器输入侧(21)的进水管(22)与废热水池相接,换热器输出侧的出水管(12a)与热交换管路(40)的进水管(6b)相连,热交换管路(30)的进水管(2b)与散热器回水管相接,其出水管(2a)与散热器进水管(102)相通。该装置以工厂、电站、水处理厂等排出的废热水作热源供采暖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两种热交换介质的固定管状通道组件的热交换装置。目前,钢铁厂、化工厂、电厂、水处理厂等排放出的废热水温度可达60-70℃,甚至更高,其中含有大量的热能,这些废热水通常被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中,其中所含的热能也随之被白白的浪费掉了。在当今世界能源紧缺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余热废热就成了人们急待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的利用余热废热作能源的液体热源系统。本专利技术利用余热废热作能源的液体热源系统;包括过滤器、抽水泵、换热器,能量提升器、出水泵、回水泵,所述能量提升器包括由压缩机、冷凝器、贮液器、干燥过滤器、节流器、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组成的制热回路和热交换回路,所述热交换回路中的与所述冷凝器相偶合的热交换管路的出液管经出水泵与散热器的进水管相连,所述散热器的出水管和所述热交换回路中的与所述冷凝器相偶合的热交换管路的进液管相连,所述换热器的输出侧的出水管经回水泵和与所述蒸发器相偶合的热交换管路的进水管相连,所述热交换回路中的与所述蒸发器相偶合的热交换管路的出水管与所述换热器的输出侧的进水管相连,所述换热器的输入侧的进水管通过所述过滤器和抽水泵与余热废热水源相连。本专利技术利用余热废热作能源的液体热源系统的进一步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制热回路中填充有工质R22。本专利技术利用余热废热作能源的液体热源系统,是以钢铁厂、化工厂、电厂、水处理厂等排放出的废热水作为热源,通过换热器、能量提升器加热水,供用户采暖使用,故其成本低、价格便宜、工作时不产生任何有毒有害物质、无公害、无污染。本专利技术利用余热废热作能源的液体热源系统的其他细节和特点通过阅读下文结合附图详加描述的实施例即可清楚明了,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利用余热废热作能源的液体热源系统的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利用余热废热作能源的液体热源系统的能量提升器的原理图。参照图1。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利用余热废热作能源的液体热源系统包括过滤器8、抽水泵9、换热器20、能量提升器10、出水泵50、回水泵60。换热器20为普通的常用换热器,其输入侧21的进水管22通过过滤器8和抽水泵9与钢铁厂、电厂、化工厂、水处理厂等的废热水池相接,其出水管23可与排污管相接。参照图2。图2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利用余热废热作能源的液体热源系统的能量提升器10的原理图。能量提升器10包括制热回路11和热交换回路12。制热回路11由压缩机1、冷凝器2、贮液器3、干燥过滤器4、节流器5、蒸发器6和气液分离器7通过管道依次连接而成。该制热回路11与普通空调、冰箱采用的制热(冷)回路相同。在制热回路中填充有用于制热循环的工质R22。在热交换回路12中,与冷凝器2相偶合的热交换管路30的出液管2a经出水泵50与散热器的进水管102相连,散热器的出水管103和热交换回路12中的与冷凝器2相偶合的热交换管路30的进液管2b相连,换热器20的输出侧24的出水管12a经回水泵60和与蒸发器6相偶合的热交换管路40的进水管6b相连,热交换回路12中的与蒸发器6相偶合的热交换管路40的出水管6a与换热器20的输出侧24的进水管12b相连。本专利技术利用余热废热作能源的液体热源系统工作过程如下抽水泵9将钢铁厂、化工厂、热电厂、水处理厂等水池中的废热水通过管路22、过滤器9泵送给换热器20的输入侧21并经换热器20将热量传递给输出侧24,然后将释放热量后的温度较低的水经排水管23排出。在换热器20的输出侧24,回水泵60将加热后的水泵送至热交换回路12中的与蒸发器6相偶合的热交换管路40,在那里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蒸发器6的工质R22后,经出液管6a、回水管12b流回至换热器20的输出侧24。吸收热量后的工质R22经气液分离器7进入压缩机1。在压缩机1的作用下低温低压工质R22变成高温高压工质R22进入冷凝器2,在那里高温高压工质R22将热量传递给与冷凝器2相偶合的热交换回路12中的管路30内的水介质使其升温,释放热量后的工质R22经贮液器3、干燥过滤器4、节流器5流回至蒸发器6完成一个循环。热交换管路30内的高温水经出液管2a、出水泵50、散热器的进水管102流至散热器,散热器内的水散热后经回水管103、热交换管路30的进液管2b流回管路30。这样,当开启压缩机1、抽水泵9、回水泵60、出水泵50后,本专利技术利用余热废热作能源的液体热源系统就可源源不断地利用废水中的余热向用户散热器供热。如果需要,用户也可直接从热水管102获得热水,热水出口温度可达50℃。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余热废热作能源的液体热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器(8)、抽水泵(9)、换热器(20),能量提升器(10)、出水泵(50)、回水泵(60),所述能量提升器(10)包括由压缩机(1)、冷凝器(2)、贮液器(3)、干燥过滤器(4)、节流器(5)、蒸发器(6)和气液分离器(7)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组成的制热回路(11)和热交换回路(12),所述热交换回路(12)中的与所述冷凝器(2)相偶合的热交换管路(30)的出液管(2a)经出水泵(50)与散热器的进水管(102)相连,所述散热器的出水管(103)和所述热交换回路(12)中的与所述冷凝器(2)相偶合的热交换管路(30)的进液管(2b)相连,所述换热器(20)的输出侧(24)的出水管(12a)经回水泵(60)和与所述蒸发器(6)相偶合的热交换管路(40)的进水管(6b)相连,所述热交换回路(12)中的与所述蒸发器(6)相偶合的热交换管路(40)的出水管(6a)与所述换热器(20)的输出侧(24)的进水管(12b)相连,所述换热器(20)的输入侧的进水管(22)通过所述过滤器(8)和抽水泵(9)与余热废热水源相连。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余热废热作能源的液体热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回路中填充有工质R22。全文摘要一种利用余热废热和能源的液体热源装置,包括热交换器(20)、能量提升器(10),能量提升器由制热回路(11)和热交换回路(12)构成,换热器输入侧(21)的进水管(22)与废热水池相接,换热器输出侧的出水管(12a)与热交换管路(40)的进水管(6b)相连,热交换管路(30)的进水管(2b)与散热器回水管相接,其出水管(2a)与散热器进水管(102)相通。该装置以工厂、电站、水处理厂等排出的废热水作热源供采暖使用。文档编号F28F9/26GK1369682SQ0110390公开日2002年9月18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13日专利技术者徐生恒 申请人:徐生恒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余热废热作能源的液体热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器(8)、抽水泵(9)、换热器(20),能量提升器(10)、出水泵(50)、回水泵(60),所述能量提升器(10)包括由压缩机(1)、冷凝器(2)、贮液器(3)、干燥过滤器(4)、节流器(5)、蒸发器(6)和气液分离器(7)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组成的制热回路(11)和热交换回路(12),所述热交换回路(12)中的与所述冷凝器(2)相偶合的热交换管路(30)的出液管(2a)经出水泵(50)与散热器的进水管(102)相连,所述散热器的出水管(103)和所述热交换回路(12)中的与所述冷凝器(2)相偶合的热交换管路(30)的进液管(2b)相连,所述换热器(20)的输出侧(24)的出水管(12a)经回水泵(60)和与所述蒸发器(6)相偶合的热交换管路(40)的进水管(6b)相连,所述热交换回路(12)中的与所述蒸发器(6)相偶合的热交换管路(40)的出水管(6a)与所述换热器(20)的输出侧(24)的进水管(12b)相连,所述换热器(20)的输入侧的进水管(22)通过所述过滤器(8)和抽水泵(9)与余热废热水源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生恒,
申请(专利权)人:徐生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