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生恒专利>正文

节能单井循环换热地能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0660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能单井循环换热地能空调系统,包括依次串接在一起的地能换热回路、换热器、传热回路和若干台热泵,地能换热回路设在集热井内,集热井内还设有并联在传热回路上的至少一条辅助地能换热回路,辅助地能换热回路的供水口和回水口分别与传热回路的主供水管和主回水管连接,辅助地能换热回路的辅助供水管和辅助回水管上分别设有副供水控制阀和副回水控制阀,在主供水管和主回水管上分别设有主供水控制阀和主回水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能单井循环换热地能空调系统,在室内仅需要少量热量交换时,可以不用开启大功率潜水泵,仅通过开启辅助地能换热回路就能实现对室内的供冷暖效果,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能耗,结构简单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单井循环换热地能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能空调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单井循环换热地能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使用单井循环换热地能空调系统对多个房间供冷暖时,需要开启井内潜水泵,使井内液体在换热器内与主循环回路进行热量交换,主循环回路上并联多个支路,每个支路上都连接有一个热泵主机,主循环回路将热量通过支路传递到对应的热泵主机,实现对多个房间的同时供冷暖。因为需要保证对多个房间同时供冷暖的效果,所以井内潜水泵的功率一般都比较大,在房间数量比较多时,潜水泵功率可以达到约40KW。当季节变化时比如初冬或尾冬,或者仅少量几个房间需要开启空调时,这时保证室内的温度仅需要少量的热量交换,但也需要开启井内大功率的潜水泵,才能实现对房间的供冷暖,会造成不必要的能耗,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节能、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的节能单井循环换热地能空调系统。本技术节能单井循环换热地能空调系统,包括依次串接在一起的地能换热回路、换热器、传热回路和若干台热泵,所述地能换热回路设在集热井内,所述集热井内还设有并联在所述传热回路上的至少一条由“U”形管制成的辅助地能换热回路,所述辅助地能换热回路的供水口和回水口分别与所述传热回路的主供水管和主回水管连接,所述辅助地能换热回路的辅助供水管和辅助回水管上分别设有副供水控制阀和副回水控制阀,在所述主供水管和主回水管上分别设有主供水控制阀和主回水控制阀,所述主供水控制阀位于所述辅助地能换热回路的供水口与所述换热器之间,所述主回水控制阀位于所述辅助地能换热回路的回水口与所述换热器之间。本技术节能单井循环换热地能空调系统,其中所述集热井内设有与其同轴的内井管,在所述内井管和所述集热井的井壁之间填充有换热颗粒,所述集热井内的地能换热回路位于所述内井管里,所述内井管内设有横向隔板,位于所述横向隔板上部和下部的内井管的管壁上开有透水孔,所述地能换热回路中的潜水泵置于所述隔板的下方,所述地能换热回路中回水管的回水口位于所述隔板的上方,所述辅助地能换热回路置于所述换热颗粒的填充层内。本技术节能单井循环换热地能空调系统,其中所述辅助地能换热回路为四条,且沿周向均布在所述集热井内。本技术节能单井循环换热地能空调系统可以在不开启潜水泵的条件下,通过辅助地能换热回路实现与热泵的热量交换。尤其当仅对几个房间供冷暖或者在季节交替时,不需要太多热量交换,仅需要打开辅助地能换热回路的控制阀,开启相应房间的二级水泵,就可以达到供冷暖效果,有效的减少了因开启大功率潜水泵而产生的能耗,节省了客户的使用成本,而且结构简单易操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节能单井循环换热地能空调系统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节能单井循环换热地能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节能单井循环换热地能空调系统的采集井为有换热颗粒采集井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节能单井循环换热地能空调系统,包括依次串接在一起的地能换热回路2、换热器1、传热回路3和若干台热泵334。地能换热回路2与换热器1的能量输入端串接,传热回路3与换热器1的能量输出端串接。传热回路3包括主供水管31和主回水管32和连接在主供水管和主回水管之间的多个支路33,每个支路33上都设有一台二级水泵333和一台热泵334。地能换热回路2设在集热井5内,其包括潜水泵21、供水管22和回水管23。集热井5内还设有并联在传热回路3上的四条由“U”形管制成的辅助地能换热回路4,四条辅助地能换热回路4沿周向均布在集热井5内。四个辅助地能换热回路4相互并联在一起后,形成一个总的辅助供水管41和辅助回水管42。辅助供水管41的辅助供水口与传热回路3中的主供水管31连接,辅助回水管42的辅助回水口与传热回路3的主回水管32连接,辅助地能换热回路4的辅助供水管41和辅助回水管42上分别设有副供水控制阀44和副回水控制阀45,在主供水管31和主回水管32上分别设有主供水控制阀36和主回水控制阀37,主供水控制阀36位于辅助地能换热回路4的供水口与换热器1之间,主回水控制阀37位于辅助地能换热回路4的回水口与换热器1之间。如图2所示,集热井5内设有与其同轴的内井管8,在内井管8和集热井5的井壁之间填充有换热颗粒9,换热颗粒9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地能换热回路2位于内井管5里,内井管5内设有横向隔板6,位于横向隔板6上部和下部的内井管5的管壁上开有透水孔,地能换热回路2中的潜水泵21置于隔板6的下方,地能换热回路2中回水管23的回水口位于隔板6的上方,辅助地能换热回路4的竖管置于换热颗粒9的填充层内,可以进一步提高辅助地能换热回路4的换热效率。本技术节能单井循环换热地能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处于季节交替时或者仅少量房间需要供冷暖时,只需打开辅助地能换热回路4中的副供水控制阀44和副回水控制阀45,开启需要供冷暖房间所对应支路33上的二级水泵333,使辅助地能换热回路4在井下通过换热颗粒9充分吸收热量,然后传递给热泵334,实现对房间的供冷暖。当辅助地能换热回路4在井下吸收的热量不能满足房间内的温度需求时,关闭副供水控制阀44和副回水控制阀45,打开主供水控制阀36和主回水控制阀37,开启潜水泵21,使地能换热回路2开始工作,地能换热回路2与传热回路3在换热器1内完成热量交换,然后通过各个支路33将热量输送给与各支路33连接的热泵334,以有效地满足房间内的温度需求。也可以添加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将室内温度变化信号传递至潜水泵21和各控制阀的控制器,根据室内温度自动开启潜水泵21和各控制阀。本技术节能单井循环换热地能空调系统结构简单易操作,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能耗,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实现了合理利用地能源,有效节能的效果。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单井循环换热地能空调系统,包括依次串接在一起的地能换热回路(2)、换热器(1)、传热回路(3)和若干台热泵(334),所述地能换热回路(2)设在集热井(5)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井(5)内还设有并联在所述传热回路(3)上的至少一条由“U”形管制成的辅助地能换热回路(4),所述辅助地能换热回路(4)的供水口和回水口分别与所述传热回路(3)的主供水管(31)和主回水管(32)连接,所述辅助地能换热回路(4)的辅助供水管(41)和辅助回水管(42)上分别设有副供水控制阀(44)和副回水控制阀(45),在所述主供水管(31)和主回水管(32)上分别设有主供水控制阀(36)和主回水控制阀(37),所述主供水控制阀(36)位于所述辅助地能换热回路(4)的供水口与所述换热器(1)之间,所述主回水控制阀(37)位于所述辅助地能换热回路(4)的回水口与所述换热器(1)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单井循环换热地能空调系统,包括依次串接在一起的地能换热回路(2)、换热器(1)、传热回路(3)和若干台热泵(334),所述地能换热回路(2)设在集热井(5)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井(5)内还设有并联在所述传热回路(3)上的至少一条由“U”形管制成的辅助地能换热回路(4),所述辅助地能换热回路(4)的供水口和回水口分别与所述传热回路(3)的主供水管(31)和主回水管(32)连接,所述辅助地能换热回路(4)的辅助供水管(41)和辅助回水管(42)上分别设有副供水控制阀(44)和副回水控制阀(45),在所述主供水管(31)和主回水管(32)上分别设有主供水控制阀(36)和主回水控制阀(37),所述主供水控制阀(36)位于所述辅助地能换热回路(4)的供水口与所述换热器(1)之间,所述主回水控制阀(37)位于所述辅助地能换热回路(4)的回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生恒
申请(专利权)人:徐生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