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橡胶制品生产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板式换热型智能控温装置,包括均温罐;板式换热器;第一管道;循环泵,设于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温度检测元件,设于所述第二管道;第三管道;止回阀,与所述第三管道连接;冷却电磁阀,与所述温度检测元件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循环介质直行通道,循环介质冷却通道和冷却水通道,所述循环介质直行通道与所述循环介质冷却通道的体积相同。本申请的智能控温装置设有循环介质直行通道和循环介质冷却通道,循环介质在不同的温度情况下选择不同的通道经过板式换热器,避免不必要的热能损失;循环介质冷却通道和冷却水通道不仅呈波浪形设置大大提高了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式换热型智能控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橡胶制品生产辅助设备
,具体为一种板式换热型智能控温装置。
技术介绍
橡胶制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温度控制,以确保生产安全、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保护环境和降低能耗。目前的控温方式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板式换热型智能控温装置进行控温,如申请号为96227765.7所公开的板式换热型智能控温装置,结构复杂,且其采用传统的板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不高、能源浪费严重、使用维护不够方便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节约能源、使用维护方便的板式换热型智能控温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式换热型智能控温装置,包括均温罐,用于对循环介质加热以使循环介质保持在设定温度;板式换热器,用于在循环介质超过设定温度时通过冷却水进行降温;第一管道,连通所述均温罐的循环介质出口和控温对象的循环介质进口;循环泵,设于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连通所述控温对象的循环介质出口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循环介质进口;温度检测元件,设于所述第二管道;第三管道,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循环介质出口和所述均温罐的循环介质进口;止回阀,与所述第三管道连接;冷却电磁阀,设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进口,与所述温度检测元件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循环介质直行通道,循环介质冷却通道和冷却水通道,所述循环介质直行通道与所述循环介质冷却通道的体积相同。作为优选,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中间板,板体呈波浪形设置;第一外板,设于所述中间板一侧、与所述中间板形成第一腔体,并设有若干与所述中间板点接触的内凹凸起以使所述第一腔体呈波浪形以形成所述循环介质冷却通道;第二外板,设于所述中间板另一侧、与所述中间板形成第二腔体,并设有若干与所述中间板点接触的内凹凸起以使所述第二腔体呈波浪形以形成所述冷却水通道。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水进口还设有冷流除垢电磁极。作为优选,所述循环介质进口还设有热流除垢电磁极。作为优选,所述循环介质直行通道包括直管道。作为优选,所述均温罐连接有压力检测元件、安全阀、极限温度检测元件、液位检测元件和泄压电磁阀,所述压力检测元件与所述泄压电磁阀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循环泵与所述压力检测元件、液位检测元件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管道还设有流量检测元件。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板式换热型智能控温装置设有循环介质直行通道和循环介质冷却通道,循环介质在不同的温度情况下选择不同的通道经过板式换热器,避免不必要的热能损失,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循环介质冷却通道和冷却水通道不仅呈波浪形设置,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高度间隙均大小变化不等,大大提高了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且本申请的智能控温装置维护便利,安全性能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板式换热型智能控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2所示,一种板式换热型智能控温装置,包括均温罐1,板式换热器2,第一管道,循环泵3,第二管道,温度检测元件4,第三管道,止回阀12和冷却电磁阀5。均温罐1用于对循环介质加热以使循环介质保持在设定温度,板式换热器2用于在循环介质超过设定温度时通过冷却水进行降温,第一管道连通所述均温罐1的循环介质出口和控温对象的循环介质进口,循环泵3设于所述第一管道,用于驱动循环介质前进,第二管道连通所述控温对象的循环介质出口和所述板式换热器2的循环介质进口,温度检测元件4设于所述第二管道,第三管道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2的循环介质出口和所述均温罐1的循环介质进口,止回阀12与所述第三管道连接,用于补充循环介质,冷却电磁阀5设于所述板式换热器2的冷却水进口,与所述温度检测元件4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2包括循环介质直行通道,循环介质冷却通道和冷却水通道,所述循环介质直行通道与所述循环介质冷却通道的体积相同。具体工作流程,先打开止回阀12添加循环介质以使循环介质填满整个循环系统,然后启动循环泵3以驱动循环介质不断循环前进,通过温度检测元件4检测循环介质在进入板式换热器2前的温度,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直接通过循环介质直行通道进入均温罐1,降低了循环介质在板式换热器2中的热量损失,接着通过均温罐1加热循环介质使循环介质保持在所需温度,从而达到使控温对象保持所需生产温度的目的。当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循环介质进入循环介质冷却通道,同时温度检测元件4发送信号给冷却电磁阀5使其打开,冷却水从板式换热器2的冷却水通道经过以达到给循环介质降温的目的,降温后的循环介质通过均温罐1加热循环介质使循环介质保持在所需温度,从而达到使控温对象保持所需生产温度的目的。循环介质直行通道包括直管道。循环介质在不同的温度情况下选择不同的通道经过板式换热器,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和有效换热的目的。均温罐1连接有压力检测元件6、安全阀7、极限温度检测元件8、液位检测元件9和泄压电磁阀10,所述压力检测元件6与所述泄压电磁阀10连接。循环泵3与所述压力检测元件6、液位检测元件9连接。当压力检测元件6检测到均温罐1内压力低于下限,且经数秒延时,仍欠压时,立即停止循环泵3。当液位检测元件9检测到均温罐1内欠液时,立即停止循环泵3。当压力检测元件6检测到均温罐1内压力高于上限时,通过泄压电磁阀10进行泄压处理。且当均温罐1发生压力不正常、液位不正常或温度不正常时,均温罐1停止加热,并发出报警,结合安全阀7的设置,使得本申请的板式换热型智能控温装置安全性非常高。所述第二管道还设有流量检测元件11,用于检测循环介质的流量。所述板式换热器2包括中间板21,第一外板22和第二外板23。中间板21的板体呈波浪形设置,第一外板22设于所述中间板21一侧、与所述中间板21形成第一腔体,并设有若干与所述中间板21点接触的内凹凸起以使所述第一腔体呈波浪形以形成所述循环介质冷却通道。第二外板23设于所述中间板21另一侧、与所述中间板21形成第二腔体,并设有若干与所述中间板21点接触的内凹凸起以使所述第二腔体呈波浪形以形成所述冷却水通道。循环介质冷却通道和冷却水通道不仅呈波浪形设置,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高度间隙均大小变化不等,大大提高了板式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所述冷却水进口设有冷流除垢电磁极,所述循环介质进口设有热流除垢电磁极,使进入板式换热器2的水分子在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大缔合状态的水的结合键被打断离解成活性较强的单分子或小缔合状态的水,从而改变了水的物理结构与特性,增强了水分子的极性,增大了水分子的极矩,提高了水分子对钙镁离子、碳酸根离子等成垢组份的水合能力,达到了阻止水垢形成的目的,从而降低了本申请板式换热型智能控温装置的维护难度。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式换热型智能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均温罐(1),用于对循环介质加热以使循环介质保持在设定温度;/n板式换热器(2),用于在循环介质超过设定温度时通过冷却水进行降温;/n第一管道,连通所述均温罐(1)的循环介质出口和控温对象的循环介质进口;/n循环泵(3),设于所述第一管道;/n第二管道,连通所述控温对象的循环介质出口和所述板式换热器(2)的循环介质进口;/n温度检测元件(4),设于所述第二管道;/n第三管道,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2)的循环介质出口和所述均温罐(1)的循环介质进口;/n止回阀(12),与所述第三管道连接;/n冷却电磁阀(5),设于所述板式换热器(2)的冷却水进口,与所述温度检测元件(4)连接;/n所述板式换热器(2)包括循环介质直行通道,循环介质冷却通道和冷却水通道,所述循环介质直行通道与所述循环介质冷却通道的体积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换热型智能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均温罐(1),用于对循环介质加热以使循环介质保持在设定温度;
板式换热器(2),用于在循环介质超过设定温度时通过冷却水进行降温;
第一管道,连通所述均温罐(1)的循环介质出口和控温对象的循环介质进口;
循环泵(3),设于所述第一管道;
第二管道,连通所述控温对象的循环介质出口和所述板式换热器(2)的循环介质进口;
温度检测元件(4),设于所述第二管道;
第三管道,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2)的循环介质出口和所述均温罐(1)的循环介质进口;
止回阀(12),与所述第三管道连接;
冷却电磁阀(5),设于所述板式换热器(2)的冷却水进口,与所述温度检测元件(4)连接;
所述板式换热器(2)包括循环介质直行通道,循环介质冷却通道和冷却水通道,所述循环介质直行通道与所述循环介质冷却通道的体积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型智能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2)包括
中间板(21),板体呈波浪形设置;
第一外板(22),设于所述中间板(21)一侧、与所述中间板(21)形成第一腔体,并设有若干与所述中间板(21)点接触的内凹凸起以使所述第一腔体呈波浪形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必宽,丁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立信橡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