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模块散热风扇下吹风的散热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670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模块散热风扇下吹风的散热片,包括热管和与热管配合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为倒锥形结构,且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和第三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和第三散热片为从上到下布置,所述热管的顶端依次穿过第三散热片、第二散热片和第一散热片并延伸至第一散热片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将多个散热片呈倒锥形布置,由于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均带有锥度的,当冷风迎面出来时,可以起到聚风的效果,由于第三散热片位于最下方,最先与热管接触,因此第三散热片上的温度最高,聚集的风会吹在第三散热片以及顶面和底面的第二散热鳍片和第一散热鳍片上,实现加速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模块散热风扇下吹风的散热片
本技术涉及散热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模块散热风扇下吹风的散热片。
技术介绍
目前,较为高端的散热器大多采用热管和散热鳍片的组合,散热鳍片吸热后,内部的导热液体汽化,通过散热鳍片将导热液体中的热量进行散发,使得汽化的导热液体冷凝,最终回流到底座上实现循环散热,但是现有的散热鳍片都是扁平的板状结构,且为多层叠加,当散热风扇对散热鳍片进行吹风时,仅有位于追外侧的散热鳍片能够被冷风吹拂,位于中间层的散热鳍片之间很难形成对流,容易对热,从而降低散热效果。因此,设计一种便于模块散热风扇下吹风的散热片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而设计的一种便于模块散热风扇下吹风的散热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模块散热风扇下吹风的散热片,包括热管和与热管配合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为倒锥形结构,且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和第三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和第三散热片为从上到下布置,所述热管的顶端依次穿过第三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模块散热风扇下吹风的散热片,包括热管(1)和与热管(1)配合的散热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2)为倒锥形结构,且散热装置(2)包括第一散热片(201)、第二散热片(202)和第三散热片(203),所述第一散热片(201)、第二散热片(202)和第三散热片(203)为从上到下布置,所述热管(1)的顶端依次穿过第三散热片(203)、第二散热片(202)和第一散热片(201)并延伸至第一散热片(201)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模块散热风扇下吹风的散热片,包括热管(1)和与热管(1)配合的散热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2)为倒锥形结构,且散热装置(2)包括第一散热片(201)、第二散热片(202)和第三散热片(203),所述第一散热片(201)、第二散热片(202)和第三散热片(203)为从上到下布置,所述热管(1)的顶端依次穿过第三散热片(203)、第二散热片(202)和第一散热片(201)并延伸至第一散热片(201)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模块散热风扇下吹风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201)和第二散热片(202)均为带有锥度的圆环结构,所述热管(1)均匀分布在第一散热片(201)、第二散热片(202)和第三散热片(20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模块散热风扇下吹风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201)位于相邻的热管(1)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一通风孔(204),所述第一散热片(201)的底面对应第一通风孔(204)处的外侧设置有一将冷风导向第二散热片(202)的挡板(20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军杨绍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泓箣精密电子部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