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沥青降膜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667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沥青降膜冷却器,所述降膜冷却器中降液管的上端延伸到上管板的上方,降液管的上端设向上扩大的喇叭口;所述降液管的上方设液膜厚度调节管,液膜厚度调节管与降液管一一对应设置,液膜厚度调节管的下端伸入喇叭口中一段距离,伸入段与喇叭口之间形成环形缝隙,该环形缝隙为沥青流入降液管的通道;液膜厚度调节管的高度能够调节,其高度调节后环形缝隙的宽度随之改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沥青降膜冷却器的受液成膜方式进行改进,解决了沥青降膜冷却器安装难度大和操作弹性范围窄给工艺设计和操作所带来的难题,使工艺系统更加简化,并且保证系统长久、顺畅的运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沥青降膜冷却器
本技术涉及沥青生产及深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沥青降膜冷却器。
技术介绍
煤焦油加工过程中一般产生约50%~60%的中温沥青,属于焦油加工的大宗产品,改质沥青是目前中温沥青的主要下游产品,主要用于电解铝行业生产预焙阳极,制备电池棒或电极粘结剂。国内生产的中温沥青、改质沥青产品,可以是采用液体装车的液体沥青,也可以是采用沥青固化冷却成型工艺制成的固体沥青,但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需要将生产出的热沥青(中温沥青或改质沥青)冷却到适宜贮存的中等温度的液体沥青或用于固化成型的低温度的液体沥青。目前焦油蒸馏装置生产的中温沥青以及中温沥青经釜式加热法生产的改质沥青,基本上都采用沥青降膜冷却器作为冷却设备,其冷却工艺为:热沥青在去沥青贮槽或沥青成型装置前先送到降膜冷却器,在降膜冷却器与蒸汽冷凝液换热到需要的温度,然后用氮气压送到沥青贮槽或沥青成型装置的喷嘴。具体过程为:目前使用的沥青降膜冷却器,上部为降液管液-液换热器,下部设置沥青储槽,上部降液管液-液换热器的降液管通过上、部固定管板和下管板固定,热沥青经沥青分配管均匀分配到上部固定管板上,并以满流的方式进入各个降液管,在降液管内形成均匀的液膜向下流动,通过与壳程的蒸汽冷凝液换热达到所需的温度后,收集到下部的沥青储槽内;沥青储槽要保持一定的液位,然后通过氮气背压压送到沥青贮槽或沥青成型装置的喷嘴,而汽化的蒸汽冷凝液在蒸汽冷凝器通过循环冷却水冷却后,经冷凝水罐通过泵送回到降膜冷却器。沥青降膜冷却器作为冷却设备,虽然换热的效果非常好,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并且难以克服;首先,对降膜冷却器的上管板安装的水平度要求非常高,稍有倾斜降液管就会产生偏流,形成不了均匀的液膜,导致换热效果非常不好;其次,焦油蒸馏装置的操作弹性为60~120%,而沥青降膜冷却器处理沥青的流量在减小至正常流量的80%左右时,换热效率急剧降低,沥青在满流至降液管时,如果流量达不到要求,在降液管内便无法形成均匀的液膜,甚至产生偏流,达不到换热的目的,也就是根本达不到设计操作弹性60%下限的要求,甚至80%都达不到;而为了达到操作弹性120%上限的要求,设计的处理量一般都偏大,致使操作弹性下限更难以满足要求。煤焦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约50%~60%的中温沥青,属于焦油加工的大宗产品,加工规模越大,沥青产量越多,改质沥青是目前沥青的主要下游产品,此外还有沥青焦、针状焦等也是中温沥青的下游产品,如果对上述产品同时加工,那么对沥青冷却设备的操作弹性要求范围越来越宽,已经不限于设计规模处理量的60~120%了,而现有结构的沥青降膜冷却器根本满足不了这种要求,只能通过多台沥青降膜冷却器的组合方式加以解决,这样做会浪费大量的占地,并导致投资成本在幅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沥青降膜冷却器,对沥青降膜冷却器的受液成膜方式进行改进,液体沥青送到上管板后通过满流且强制成膜的方式进入降液管,避免由于上管板水平度不佳或流量降低导致液体沥青偏流不成膜的情况发生,解决了沥青降膜冷却器安装难度大和操作弹性范围窄给工艺设计和操作所带来的难题,使工艺系统更加简化,并且保证系统长久、顺畅的运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沥青降膜冷却器,包括降膜冷却器,所述降膜冷却器由设置在上部的降液管液-液换热器及设置在下部的沥青储槽组成;所述降液管液-液换热器中竖直设置多个降液管,降液管的两端分别通过上管板、下管板固定;所述降液管的上端延伸到上管板的上方,降液管的上端设向上扩大的喇叭口;所述降液管的上方设液膜厚度调节管,液膜厚度调节管与降液管一一对应设置,液膜厚度调节管的下端伸入喇叭口中一段距离,伸入段与喇叭口之间形成环形缝隙,该环形缝隙为沥青流入降液管的通道;液膜厚度调节管的高度能够调节,其高度调节后环形缝隙的宽度随之改变。所述液膜厚度调节管的上端与水平设置的固定板固定连接,降液管液-液换热器的筒体内沿周向设有多个固定支架,固定板与固定支架之间通过导向螺栓连接,固定板与固定支架的连接处留有间隙,使固定板在沥青液面波动时能够在间隙范围内随之移动,导向螺栓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母锁紧。所述降液管液-液换热器沿水平方向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所对应的降液管伸出上管板的距离不同,即不同区域降液管的喇叭口上沿高度具有高差;不同区域的液膜厚度调节管的长度与对应区域降液管的喇叭口高度相配合。所述固定板的外侧边沿与降液管液-液换热器的筒体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液膜厚度调节管的顶端穿过固定板,并且液膜厚度调节管的上表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平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对现有沥青降膜冷却器的受液成膜方式进行改进,液体沥青分配到上管板后,通过满流且强制成膜的方式进入降液管,避免由于上管板水平度不佳导致液体沥青偏流不成膜的情况发生,解决了因现有沥青降膜冷却器安装水平度要求高使施工难度增大的问题。2)将降液管分成多个区域,各区域降液管的喇叭口标高设置一定的高差,当低标高降液管处理量不能满足要求时,沥青满流液面增高,高标高降液管依次自动投入运行,解决了现有沥青降膜冷却器操作弹性过窄的弊病,以及需采用多个沥青降膜冷却器组合设计才能解决操作弹性的问题,简化了设计,节省了设备占地、节省了设备的开资和运行成本。3)当所有降液管全部投入运行之后沥青处理量还不能满足要求时,沥青液面逐渐上移直至充满整个受液腔,此时固定板受压向上移动,带动液膜厚度调节管也向上移动,通过环形缝隙变宽增加成膜厚度直至达到需要的处理量,操作弹性范围显著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沥青降膜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降膜冷却器2.沥青入口管3.降液管4.喇叭口5.液膜厚度调节管6.固定支架7.导向螺栓8.固定板9.上管板10.下管板11.沥青出口管12.蒸汽冷凝器13.冷凝水罐14.冷凝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沥青降膜冷却器,包括降膜冷却器1,所述降膜冷却器1由设置在上部的降液管液-液换热器及设置在下部的沥青储槽组成;所述降液管液-液换热器中竖直设置多个降液管3,降液管3的两端分别通过上管板9、下管板10固定;所述降液管3的上端延伸到上管板9的上方,降液管3的上端设向上扩大的喇叭口4;所述降液管3的上方设液膜厚度调节管5,液膜厚度调节管5与降液管3一一对应设置,液膜厚度调节管5的下端伸入喇叭口4中一段距离,伸入段与喇叭口4之间形成环形缝隙,该环形缝隙为沥青流入降液管3的通道;液膜厚度调节管5的高度能够调节,其高度调节后环形缝隙的宽度随之改变。所述液膜厚度调节管5的上端与水平设置的固定板8固定连接,降液管液-液换热器的筒体内沿周向设有多个固定支架6,固定板8与固定支架6之间通过导向螺栓7连接,固定板8与固定支架6的连接处留有间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沥青降膜冷却器,包括降膜冷却器,所述降膜冷却器由设置在上部的降液管液-液换热器及设置在下部的沥青储槽组成;所述降液管液-液换热器中竖直设置多个降液管,降液管的两端分别通过上管板、下管板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液管的上端延伸到上管板的上方,降液管的上端设向上扩大的喇叭口;所述降液管的上方设液膜厚度调节管,液膜厚度调节管与降液管一一对应设置,液膜厚度调节管的下端伸入喇叭口中一段距离,伸入段与喇叭口之间形成环形缝隙,该环形缝隙为沥青流入降液管的通道;液膜厚度调节管的高度能够调节,其高度调节后环形缝隙的宽度随之改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沥青降膜冷却器,包括降膜冷却器,所述降膜冷却器由设置在上部的降液管液-液换热器及设置在下部的沥青储槽组成;所述降液管液-液换热器中竖直设置多个降液管,降液管的两端分别通过上管板、下管板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液管的上端延伸到上管板的上方,降液管的上端设向上扩大的喇叭口;所述降液管的上方设液膜厚度调节管,液膜厚度调节管与降液管一一对应设置,液膜厚度调节管的下端伸入喇叭口中一段距离,伸入段与喇叭口之间形成环形缝隙,该环形缝隙为沥青流入降液管的通道;液膜厚度调节管的高度能够调节,其高度调节后环形缝隙的宽度随之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沥青降膜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膜厚度调节管的上端与水平设置的固定板固定连接,降液管液-液换热器的筒体内沿周向设有多个固定支架,固定板与固定支架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