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型单供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5604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型单供暖系统,单供暖系统包括地源热泵机组、室外埋管换热器和地源侧循环泵依次通过管路相连接构成的地源侧换热回路;地源热泵机组、室内末端和空调侧循环泵依次通过管路相连接构成末端侧供暖回路,新风机组通过管路并联在地源侧换热回路;地源侧换热回路和末端侧供暖回路分别通过管路与定压补水系统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土壤源热泵系统在冬季给室内末端供暖,在春、夏、秋季节环境温度高于25℃时,利用水泵驱动介质水通过新风机组将室外埋管器内积存的冷量释放到大气环境中,并将室外环境中的热量补充到室外埋管土壤体中,从而将地层中的冷堆积有效缓解,保证整个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正常、安全、高效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型单供暖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用供暖系统,尤其设计一种组合型单供暖系统。
技术介绍
土壤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温资源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土壤源分别在冬季作为热泵供暖的热源和夏季空调的冷源,即在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通过热泵提高温位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则把室内的热量整合后通过热泵释放到地层土壤体中去。地下土壤体作为一个较大的能量储存体,冬季从土壤中提取出来,夏季时又将能量储存在土壤体中,循环利用。但针对利用土壤源热泵系统单供暖项目,由于冬季供热时需要长期从地下土壤中提取热,而如果地下土壤体没有得到热量的有效补充,则在3至5年之后,会造成室外埋管土壤体温度急剧降低,致使整个室外地埋管系统形成冷堆积,影响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能效比,甚者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型单供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组合型单供暖系统,单供暖系统包括地热源泵机组、新风机组、室内末端、室外埋管换热器、地源侧循环泵、空调侧循环泵和定压补水系统,地源热泵机组、室外埋管换热器和地源侧循环泵依次通过管路相连接构成地源侧换热回路;地源热泵机组、室内末端和空调侧循环泵依次通过管路相连接构成末端侧供暖回路,地源侧换热回路和末端侧供暖回路相对独立设置,新风机组通过管路并联在地源侧换热回路;地源侧换热回路和末端侧供暖回路分别通过管路与定压补水系统相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优选的,地热源泵机组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冷凝器自输出端至输入端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室内末端和空调侧循环泵,蒸发器自输出端至输入端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室外埋管换热器和地源侧循环泵。优选的,蒸发器与室外埋管换热器和地源侧循环泵之间的管路上并联设置有新风机组,新风机组的输出管路设置在室外埋管换热器与蒸发器的连接管路上,新风机组的输入管路设置在地源侧循环泵与蒸发器的连接管路上,新风机组、室外埋管换热器和地源侧循环泵依次通过管路相连接构成地源侧补热回路。优选地,定压补水系统包括水箱和与所述水箱通过管路相连接的软水装置,水箱分别通过设有补水泵管路与地源侧回路和末端侧回路相连接。优选的,室内末端与空调侧循环泵的连接管路上设有末端侧定压补水泵,室外埋管换热器与地源侧循环泵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地源侧定压补水泵,末端侧定压补水泵和地源侧定压补水泵分别通过管路并联后与水箱相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提出一种新的利用土壤源热泵与新风机组相结合单供暖系统,本系统是利用土壤源热泵系统在冬季给室内末端供暖,在春、夏、秋季节环境温度高于25℃时,利用水泵驱动介质水通过新风机组将室外埋管器内积存的冷量释放到大气环境中,同时将室外环境中的热量补充到室外埋管器附近土壤体中,从而将地层中的冷堆积有效缓解,保证整个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正常、安全、高效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地源热泵机组;1-1、蒸发器;1-2、冷凝器;2、空调侧循环泵;3、地源侧循环泵;4、软水装置;5、水箱;6、末端侧定压补水泵;7、地源侧定压补水泵;8、室外埋管换热器;9、新风机组;10、室内末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型单供暖系统,单供暖系统包括地源热泵机组1、新风机组9、室内末端10、室外埋管换热器8、地源侧循环泵3、空调侧循环泵2和定压补水系统,地源热泵机组1、室外埋管换热器8和地源侧循环泵3依次通过管路相连接构成地源侧换热回路;地源热泵机组1、室内末端10和空调侧循环泵2依次通过管路相连接构成末端侧供暖回路,地源侧换热回路和末端侧供暖回路相对独立设置,新风机组9通过管路并联在地源侧换热回路;地源侧换热回路和末端侧供暖回路分别通过管路与定压补水系统相连接。本技术将无法为建筑末端持续单供暖的土壤源热泵系统和可用来为室外埋管岩土体升温的新风机组补热系统结合为一个可持续、绿色、安全、节能的单供暖系统,利用季节变化产生的温差,充分有效的利用了地下土壤体的能量,冬季从土壤中提取出来,夏季时又将能量储存在土壤体中,循环利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型单供暖系统,单供暖系统包括地源热泵机组1、新风机组9、室内末端10、室外埋管换热器8、地源侧循环泵3、空调侧循环泵2和定压补水系统,地源热泵机组1、室外埋管换热器8和地源侧循环泵3依次通过管路相连接构成地源侧换热回路;地源热泵机组、室内末端10和空调侧循环泵2依次通过管路相连接构成末端侧供暖回路,地源侧换热回路和末端侧供暖回路相对独立设置,新风机组9通过管路并联在地源侧换热回路;地源侧换热回路和末端侧供暖回路分别通过管路与定压补水系统相连接。具体的,地源热泵机组1包括冷凝器1-2和蒸发器1-1,冷凝器1-2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均设有安装有阀门的管路,冷凝器1-2自输出端至输入端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室内末端10和空调侧循环泵2,蒸发器1-1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均设有安装有阀门的管路,蒸发器1-1自输出端至输入端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室外埋管换热器8和地源侧循环泵3。定压补水系统包含水箱5和与水箱5通过管路相连接的软水装置4,水箱5分别通过带有补水泵管路与地源侧回路和末端侧回路相连接。室内末端10与空调侧循环泵2的连接管路上设有末端侧定压补水泵6,室外埋管换热器8与地源侧循环泵3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地源侧定压补水泵7,末端侧定压补水泵6和地源侧定压补水泵7分别通过管路并联后与水箱5相连接。地源侧循环泵3通过驱动室外埋管换热器8中的介质水,将室外埋管换热器8周围岩土体中“低温位”热能提取出来,经地源热泵机组1的能量提取与转换后,和地源热泵机组1本身工作的电能一起转变为“高温位”热能,在空调侧循环泵2的驱动下,输送至室内末端10达到供暖效果。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型单供暖系统,单供暖系统包括地源热泵机组1、新风机组9、室内末端10、室外埋管换热器8、地源侧循环泵3、空调侧循环泵2和定压补水系统,蒸发器1-1与室外埋管换热器8和地源侧循环泵3之间的管路上并联设置有新风机组9,新风机组9的输出管路设置在室外埋管换热器8与蒸发器1-1的连接管路上,新风机组9的输入管路设置在地源侧循环泵3与蒸发器1-1的连接管路上,新风机组9的输出管路和输入管路上均设有阀门;这样在冬季供暖季节,打开地源热泵机组1连接的管道阀门,关闭新风机组9的输入管路、输出管路的阀门,地源热泵机组、室外埋管换热器8和地源侧循环泵3依次通过管路相连接构成地源侧换热回路;地源热泵机组1、室内末端10和空调侧循环泵2依次通过管路相连接构成末端侧供暖回路,地源侧换热回路和末端侧供暖回路相对独立设置;地源侧换热回路和末端侧供暖回路分别通过管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型单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供暖系统包括地源热泵机组、新风机组、室内末端、室外埋管换热器、地源侧循环泵、空调侧循环泵和定压补水系统,所述地源热泵机组、室外埋管换热器和地源侧循环泵依次通过管路相连接构成地源侧换热回路;所述地源热泵机组、室内末端和空调侧循环泵依次通过管路相连接构成末端侧供暖回路,所述地源侧换热回路和末端侧供暖回路相对独立设置,所述新风机组通过管路并联在地源侧换热回路;所述地源侧换热回路和末端侧供暖回路分别通过管路与定压补水系统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型单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供暖系统包括地源热泵机组、新风机组、室内末端、室外埋管换热器、地源侧循环泵、空调侧循环泵和定压补水系统,所述地源热泵机组、室外埋管换热器和地源侧循环泵依次通过管路相连接构成地源侧换热回路;所述地源热泵机组、室内末端和空调侧循环泵依次通过管路相连接构成末端侧供暖回路,所述地源侧换热回路和末端侧供暖回路相对独立设置,所述新风机组通过管路并联在地源侧换热回路;所述地源侧换热回路和末端侧供暖回路分别通过管路与定压补水系统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组合型单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源热泵机组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自输出端至输入端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室内末端和空调侧循环泵,所述蒸发器自输出端至输入端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室外埋管换热器和地源侧循环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明张静杜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能化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