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流量调节的接头,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左侧设有一左分流孔,本体右侧设有一右分流孔,左分流孔、右分流孔皆与本体内部空间相贯通;所述本体中部下表面设有一与其内部空间相贯通的进水接管;所述进水接管下端管口设有一下限位环;所述进水接管与本体相贯通的位置设有一上限位环;所述进水接管下部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顶动板,顶动板下表面与下限位环上表面相贴合;所述顶动板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下通水孔;所述本体中部内设有一与上限位环上表面相贴合的调节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带流量调节的接头能够在水流水压过高时自动对水流流量进行调节,从而通过流量调节实现水压的调节,保证接头与管路连接时的稳定性。
A joint with flow reg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流量调节的接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头,特别是一种带流量调节的接头。
技术介绍
接头是输水系统中用于连接管路的零件,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输水系统的管路内的水流经常会出现水压过大的情况,在水流流量不变的情况下,高压水流则会不断的对接头或接头与管路连接的位置进行冲击,而接头与管路并非一体,因此在高压水流的长期冲击下,接头极易出现松动的情况,导致出现漏水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接头与管路连接位置爆裂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流量调节的接头,它能够在水流水压过高时自动对水流流量进行调节,从而通过流量调节实现水压的调节,保证接头与管路连接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公开一种带流量调节的接头,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左侧设有一左分流孔,本体右侧设有一右分流孔,左分流孔、右分流孔皆与本体内部空间相贯通;所述本体中部下表面设有一与其内部空间相贯通的进水接管;所述进水接管下端管口设有一下限位环;所述进水接管与本体相贯通的位置设有一上限位环;所述进水接管下部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顶动板,顶动板下表面与下限位环上表面相贴合;所述顶动板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下通水孔;所述本体中部内设有一与上限位环上表面相贴合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上通水孔;所述调节板下表面中心与顶动板上表面中心之间通过一顶杆相连接;所述本体左部与右部内设有互为对称的左固定板、右固定板;所述调节板左侧侧壁与左固定板下端右侧侧壁相贴合,调节板右侧侧壁与右固定板下端左侧侧壁相贴合;所述左固定板上设有一左出水孔,右固定板上设有一右出水孔,调节板位于左出水孔、右出水孔下方;所述调节板左右两端下方设有互为对称的隔断板;所述本体下侧内壁设有与隔断板相匹配的容纳槽,隔断板位于容纳槽内;所述调节板上表面与本体中部上侧内壁之间设有一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设于调节板上表面的上限位管、设于本体中部上侧内壁的下限位管,上限位管与下限位管位置相对应;所述调节板上表面与本体中部上侧内壁之间设有一弹簧;所述弹簧上端嵌于上限位管,弹簧下端嵌于下限位管外。所述上限位管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上输水孔;所述下限位管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下输水孔。所述上限位环上设有若干与上通水孔位置相对应的上辅助孔;所述下限位环上设有若干与下通水孔位置相对应的下辅助孔。所述本体与进水接管互为垂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结构的带流量调节的接头在水压过高时可通过缓冲装置形成缓冲力,对高压水流进行第一道缓冲,紧接着能够利用隔断板改变左出水孔与右出水孔的直径,从而改变流经左出水孔与右出水孔的水流的流量,当左出水孔与右出水孔的直径变小后,左分流孔的直径便会远大于左出水孔直径,右分流孔的直径便会远大于右出水孔直径,因此当小流量水流从左出水孔流入左分流孔或从右出水孔流入右分流孔,小流量水流的水压能够得到有效释放,随着压力释放,水流水压便会骤降,从而恢复正常,有效避免高压水流不断对左分流孔与管路的连接位置、右分流孔与管路的连接位置不断冲击导致出现漏水或断裂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带流量调节的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流量调节的接头,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左侧设有一左分流孔2,本体1右侧设有一右分流孔3,左分流孔2、右分流孔3皆与本体1内部空间相贯通;所述本体1中部下表面设有一与其内部空间相贯通的进水接管4;所述进水接管4下端管口设有一下限位环5;所述进水接管4与本体1相贯通的位置设有一上限位环6;所述进水接管4下部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顶动板7,顶动板7下表面与下限位环5上表面相贴合;所述顶动板7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下通水孔8;所述本体1中部内设有一与上限位环6上表面相贴合的调节板9;所述调节板9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上通水孔10;所述调节板9下表面中心与顶动板7上表面中心之间通过一顶杆11相连接;所述本体1左部与右部内设有互为对称的左固定板12、右固定板13;所述调节板9左侧侧壁与左固定板12下端右侧侧壁相贴合,调节板9右侧侧壁与右固定板13下端左侧侧壁相贴合;所述左固定板12上设有一左出水孔14,右固定板13上设有一右出水孔15,调节板9位于左出水孔14、右出水孔15下方;所述调节板9左右两端下方设有互为对称的隔断板16;所述本体1下侧内壁设有与隔断板16相匹配的容纳槽17,隔断板16位于容纳槽17内;所述调节板9上表面与本体1中部上侧内壁之间设有一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设于调节板9上表面的上限位管18、设于本体1中部上侧内壁的下限位管19,上限位管18与下限位管19位置相对应;所述调节板9上表面与本体1中部上侧内壁之间设有一弹簧20;所述弹簧20上端嵌于上限位管18,弹簧20下端嵌于下限位管19外。所述上限位管18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上输水孔21;所述下限位管19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下输水孔22。所述上限位环6上设有若干与上通水孔10位置相对应的上辅助孔23;所述下限位环5上设有若干与下通水孔8位置相对应的下辅助孔24。所述本体1与进水接管4互为垂直。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在接头使用前,可在左分流孔2、右分流孔3以及进水接管4三处位置分别连接上管路。在输水系统的管路内的水流水压正常时,水流则会从进水接管4进入至接头本体1内,此时与进水接管4相连接的管路内的水流首先会进入下限位环5内孔内,然后通过顶动板7上的下通水孔8进入至进水接管4内,而进入至进水接管4内的水流则会通过上限位环6内孔进入至顶动板7的上通水孔10内,紧接着流入至本体1中部内,随着水流源源不断进入至本体1中部内,本体1中部内的水流则会分为两股水流,分别向左右两侧流去,向着左侧流去的水流顺着左固定板12上的左出水孔14进入至左分流孔2内,紧接着流入至与左分流孔2相连接的管路内以供使用,向着右侧流去的水流则会顺着右固定板13上的右出水孔15进入至右分流孔3内,紧接着流入至与右分流孔3相连接的管路内以供使用。当水流水压过大时,高压水流则会在流经顶动板7的下通水孔8的同时对顶动板7下表面进行猛烈的冲击,此时顶动板7在水压压力下向上移动,而顶动板7与调节板9通过顶杆11相连接,当顶动板7上移时,调节板9随之上移,在调节板9上移时,缓冲装置则会产生缓冲力,这股缓冲力则会通过调节板9对流入至本体1中部内的水流进行缓冲降压,有效降低水流对接头的冲击力,与此同时,随着调节板9上移,调节板9会带动设于自身左右两侧的隔断板16向上移动,隔断板16开始逐渐从容纳槽17内伸出,由于调节板9左侧侧壁与左固定板12下端右侧侧壁相贴合,调节板9右侧侧壁与右固定板13下端左侧侧壁相贴合,且调节板9刚好位于左出水孔14、右出水孔15下方,因此当调节板9带动隔断板16上移时,隔断板16则会开始慢慢对左出水孔14、右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流量调节的接头,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左侧设有一左分流孔,本体右侧设有一右分流孔,左分流孔、右分流孔皆与本体内部空间相贯通;所述本体中部下表面设有一与其内部空间相贯通的进水接管;所述进水接管下端管口设有一下限位环;所述进水接管与本体相贯通的位置设有一上限位环;所述进水接管下部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顶动板,顶动板下表面与下限位环上表面相贴合;所述顶动板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下通水孔;所述本体中部内设有一与上限位环上表面相贴合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上通水孔;所述调节板下表面中心与顶动板上表面中心之间通过一顶杆相连接;所述本体左部与右部内设有互为对称的左固定板、右固定板;所述调节板左侧侧壁与左固定板下端右侧侧壁相贴合,调节板右侧侧壁与右固定板下端左侧侧壁相贴合;所述左固定板上设有一左出水孔,右固定板上设有一右出水孔,调节板位于左出水孔、右出水孔下方;所述调节板左右两端下方设有互为对称的隔断板;所述本体下侧内壁设有与隔断板相匹配的容纳槽,隔断板位于容纳槽内;所述调节板上表面与本体中部上侧内壁之间设有一缓冲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流量调节的接头,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左侧设有一左分流孔,本体右侧设有一右分流孔,左分流孔、右分流孔皆与本体内部空间相贯通;所述本体中部下表面设有一与其内部空间相贯通的进水接管;所述进水接管下端管口设有一下限位环;所述进水接管与本体相贯通的位置设有一上限位环;所述进水接管下部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顶动板,顶动板下表面与下限位环上表面相贴合;所述顶动板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下通水孔;所述本体中部内设有一与上限位环上表面相贴合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上通水孔;所述调节板下表面中心与顶动板上表面中心之间通过一顶杆相连接;所述本体左部与右部内设有互为对称的左固定板、右固定板;所述调节板左侧侧壁与左固定板下端右侧侧壁相贴合,调节板右侧侧壁与右固定板下端左侧侧壁相贴合;所述左固定板上设有一左出水孔,右固定板上设有一右出水孔,调节板位于左出水孔、右出水孔下方;所述调节板左右两端下方设有互为对称的隔断板;所述本体下侧内壁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礼宏,查昭,陈金勇,查治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得凯流体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