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传热强化
,涉及急扩加速流缩放管束空心环管壳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换热器在管间支承物结构方面,主要有单弓折流隔板、双弓折流隔板、碟环折流隔板等,目前在工业中使用的换热器以单弓折流隔板支承管束的结构较多,其主要缺点是折流造成的流体形体阻力大;在传热管结构方面,主要有缩放管,但现有的缩放管有不足之处由于其在扩张减速段的流体流动有弱化传热的作用,而在收缩加速段的流体流动有强化传热的作用,现有缩放管的结构是扩张管段与收缩管段的长度在缩放段节距的比例是1∶1~1∶2,因扩张段所占比例较大,故流体流动时传热的弱化作用较为明显,从而导致总的强化传热效率不够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扩加速流缩放管束空心环管壳式换热器,它改善了壳程轴向流换热器的传热与流阻性能,比以往壳程轴向流换热器壳程流体阻力低,传热系数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急扩加速流缩放管束空心环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A-A向视图如图2所示,空心环网板示意图如图3所示,急扩加速流缩放管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进气周向切口(1)、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急扩加速流缩放管束空心环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由环形壳程入口段、轴向流段和环形壳程出口段三段组成,主要包括进气周向切口、进气环套、壳程流体出口、上封头、上管板、出气环套、出气周向切口、急扩加速流缩放管束、空心环网板、壳体、壳程入口气流分布板、壳程流体入口、下管板、下封头和支座,其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为:在壳体及上管板、下管板内,急扩加速流缩放管束沿轴向排列,并在若干块空心环网板作用下均匀分布,构成急扩加速流缩放管束空心环管壳式换热器的壳程轴向流道,而进气环套与壳体间的环隙、进气周向切口构成壳程的入口通道,出气环套与壳体间的环隙、出气周向切口构成壳程的出口通道,上封头与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先和,张亚君,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