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气液转换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3981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气液转换筒结构,其包括缸筒、拉杆、油筒上盖、油筒下盖、压板、下挡板和上挡板,油筒下盖上设有放油孔,压板位于放油孔的上方位置,且设有多个与放油孔的位置相错开的油孔,下挡板位于压板的上方位置。压板上的多个油孔起到分散导流效果,有效降低液体冲击现象;而且油孔与放油孔的位置相错开,并配合下挡板的阻挡换向导流作用下能相应延长油通道的长度,有效降低高速高压状态下液体因回流的液体冲击力,减缓液体的流速,避免液体在高速高压状态下撞击其他零部件表面而产生油雾现象;而且通过上挡板能使气流方向保持在缸筒的上端位置,并均匀向四周扩散填充至缸筒作用于液体表面,提升增压工作稳定性,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气液转换筒结构
本技术涉及气液转换筒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气液转换筒结构。
技术介绍
增压缸是结合气缸和油缸优点而改进设计的,液压油与压缩空气严格隔离,缸内的活塞杆接触工作件后自动启程,动作速度快,且较气压传动稳定,缸体装置简单,出力调整容易,相同条件下可达到油压机之高出力,能耗低,软着陆不损模具,目前广泛被运用。目前的增压缸虽然能满足普通的增压使用需求,但是其的气液转换筒均是采用直孔方式作为过油通道,液体在快速回程情况下,容易造成油筒内部产生油雾,然后从进气口顺着管道从电磁阀消声器位置喷出,从而造成外部环境污染及产品工作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能降低液体冲击力,减少出现油雾现象的新型气液转换筒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气液转换筒结构,其包括缸筒、拉杆、油筒上盖、油筒下盖、压板、下挡板和上挡板,所述油筒上盖和油筒下盖相应封闭在所述缸筒的两端,所述拉杆位于缸筒内,且一端与所述油筒上盖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油筒下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气液转换筒结构,其包括缸筒、拉杆、油筒上盖和油筒下盖,所述油筒上盖和油筒下盖相应封闭在所述缸筒的两端,所述拉杆位于缸筒内,且一端与所述油筒上盖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油筒下盖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压板和下挡板,所述油筒下盖上设有放油孔,所述压板位于所述放油孔的上方位置,该压板上设有多个与放油孔的位置相错开的油孔,所述下挡板位于压板的上方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气液转换筒结构,其包括缸筒、拉杆、油筒上盖和油筒下盖,所述油筒上盖和油筒下盖相应封闭在所述缸筒的两端,所述拉杆位于缸筒内,且一端与所述油筒上盖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油筒下盖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压板和下挡板,所述油筒下盖上设有放油孔,所述压板位于所述放油孔的上方位置,该压板上设有多个与放油孔的位置相错开的油孔,所述下挡板位于压板的上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液转换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挡板的外形尺寸大于所述压板的外形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液转换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油孔位于所述油筒下盖的圆心位置,多个油孔呈圆心对称设置在所述压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液转换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筒下盖上设有用来安装所述压板的装配腔,该装配腔的腔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压板的外周面上设有与该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孝银孙方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迅拓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