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349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支架,属于煤矿充填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悬臂梁、第一挡板机构和第二挡板机构,底座上方设置有顶梁,顶梁用于支撑采煤区上方的岩石,悬臂梁与顶梁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用于支撑充填区上方的岩石,第一挡板机构与顶梁靠近悬臂梁的一端的下端面转动连接,第二挡板机构与底座转动连接,当第一挡板机构的自由端与第二挡板机构的自由端转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一挡板机构与第二挡板机构配合用于分隔采煤区和充填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液压支架的悬臂梁可选择性地与顶梁固定或拆卸,提高了工作面的推进进度,采用第一挡板机构分隔采煤区和充填区,提高了承受充填袋挤压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支架
本技术属于煤矿充填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液压支架。
技术介绍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综采设备成熟,采煤工艺日趋完善,随着我国煤炭开采步伐的加快,很多矿井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道路、建筑物、水体等下面的“三下”压煤的开采成为人们开采关注的重点。开采“三下”压煤,采煤时需要对岩石下方的煤层进行开采,同时需要对开采过的煤层空间(充填区)进行及时充填,否则就会造成垮塌。现实开采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普通地段不需要充填,只有遇到特殊地段(“三下”采煤或充填区上方有高压线路等)时,才需要充填。现有的需要准备多个充填液压支架与采煤液压支架,在采煤过程中不同路段使用的充填液压支架与采煤液压支架数量也不相同,需要来回更换充填液压支架与采煤液压支架,影响工作的效率以及工作面的推进进度,且现有的采煤区和充填区仅用一张板进行分隔采煤区和充填区,板所能承受的充填袋的强度有限,易造成板的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支架,旨在解决现有的频繁更换充填液压支架和采煤液压支架造成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以及采用板分隔采煤区和充填区易造成板断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压支架,包括:底座,上方设置有用于支撑采煤区上方岩石的顶梁;悬臂梁,与所述顶梁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用于支撑充填区上方的岩石;第一挡板机构,与所述顶梁靠近所述悬臂梁的一端的下端面转动连接;和第二挡板机构,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一挡板机构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挡板机构的自由端转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板机构与所述第二挡板机构配合用于分隔采煤区和充填区。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悬臂梁与所述顶梁插接配合。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悬臂梁上固设有多个插台,多个所述插台沿所述悬臂梁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顶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插台插接配合的插槽,且贯穿多个所述插槽侧壁及多个所述插台设置有至少两个销轴。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挡板机构底端固设有多个楔形插块,多个所述楔形插块沿所述第一挡板机构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二挡板机构顶端设有多个与所述楔形插块插接配合的插槽;所述第二挡板机构顶端固设有多个卡钩,多个所述卡钩沿所述第二挡板机构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一挡板机构底端设有多个与所述卡钩卡接配合的卡槽。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楔形插块与所述第一挡板机构焊接固定;所述卡钩与所述第二挡板机构焊接固定。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挡板机构包括:第一止挡板,与所述顶梁下端面铰接;第二止挡板,与所述第一止挡板滑动连接,且沿所述第一止挡板的宽度方向滑动;第一伸缩杆,与所述第一止挡板铰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止挡板相对所述第一止挡板滑动;第二伸缩杆,与所述顶梁铰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止挡板相对所述顶梁转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挡板机构包括:第三止挡板,与所述底座铰接,用于配合所述第一挡板机构分隔采煤区和充填区;第三伸缩杆,与所述底座铰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止挡板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悬臂梁为箱体结构,所述悬臂梁两侧固设有向外凸出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底端到悬臂梁顶端板的距离自悬臂梁靠近顶梁的一端向悬臂梁的另一端逐渐减小。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悬臂梁顶端板纵截面形状为矩形、直角梯形或等腰梯形。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伸缩立柱,至少两个所述伸缩立柱用于调节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梁之间的距离,所述底座上端面铰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顶梁下端面铰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底座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顶梁下端面铰接有第四伸缩杆,所述第四伸缩杆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连杆相对所述顶梁转动。本技术提供的液压支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液压支架的底座上方设置顶梁,顶梁用于支撑采煤区上方岩石,悬臂梁与顶梁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可保证在特殊地段需要进行充填时安装悬臂梁进行充填,在不需要充填时,拆掉悬臂梁,无需频繁移动和更换充填液压支架和采煤液压支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面的推进进度;第一挡板机构与顶梁靠近悬臂梁的一端的下端面转动连接,第二挡板机构与底座转动连接,当第一挡板机构的自由端与第二挡板机构的自由端转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一挡板机构与第二挡板机构配合用于分隔采煤区和充填区,第一挡板机构与第二挡板机构配合提高了承受充填袋挤压的强度。本技术的液压支架的悬臂梁可选择性地与顶梁固定或拆卸,提高了工作面的推进进度,采用第一挡板机构和第二挡板机构分隔采煤区和充填区,提高了承受充填袋挤压的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梁与悬臂梁连接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止挡板与第三止挡板卡接部位分离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止挡板与第三止挡板卡接部位卡接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止挡板与第三止挡板卡接部位分离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梁、悬臂梁与第一挡板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臂梁横截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悬臂梁顶端板为矩形的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悬臂梁顶端板为直角梯形的结构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悬臂梁顶端板为等腰梯形的结构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臂梁弧形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顶梁;21、前梁;22、后梁;221、凹槽;23、侧护板;3、第一挡板机构;31、第一止挡板;32、第二止挡板;321、楔形插块;322、卡槽;33、第一伸缩杆;34、第二伸缩杆;4、悬臂梁;41、插台;42、顶端板;43、弧形板;5、销轴;6、第二挡板机构;61、第三止挡板;611、插槽;612、卡钩;62、第三伸缩杆;7、伸缩立柱;8、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第三连杆;11、第四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液压支架进行说明。液压支架包括底座1、悬臂梁4、第一挡板机构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上方设置有用于支撑采煤区上方岩石的顶梁;/n悬臂梁,与所述顶梁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用于支撑充填区上方的岩石;/n第一挡板机构,与所述顶梁靠近所述悬臂梁的一端转动连接;和/n第二挡板机构,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n当所述第一挡板机构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挡板机构的自由端转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板机构与所述第二挡板机构配合用于分隔采煤区和充填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上方设置有用于支撑采煤区上方岩石的顶梁;
悬臂梁,与所述顶梁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用于支撑充填区上方的岩石;
第一挡板机构,与所述顶梁靠近所述悬臂梁的一端转动连接;和
第二挡板机构,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当所述第一挡板机构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挡板机构的自由端转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板机构与所述第二挡板机构配合用于分隔采煤区和充填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梁与所述顶梁插接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梁上固设有多个插台,多个所述插台沿所述悬臂梁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顶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插台插接配合的插槽,且贯穿多个所述插槽侧壁及多个所述插台设置有至少两个销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机构底端固设有多个楔形插块,多个所述楔形插块沿所述第一挡板机构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二挡板机构顶端设有多个与所述楔形插块插接配合的插槽;所述第二挡板机构顶端固设有多个卡钩,多个所述卡钩沿所述第二挡板机构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一挡板机构底端设有多个与所述卡钩卡接配合的卡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插块与所述第一挡板机构焊接固定;所述卡钩与所述第二挡板机构焊接固定。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春东纪茂峰卢志敏李军霄杨洪增孙宇李矿亮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充填采矿技术有限公司冀中能源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邢台机械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