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热交换器的防侵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5335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空调器热交换器的防侵蚀装置,在具备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对固定杆,固定杆的内侧等距离排列设置散热片,在散热片上以锯齿形状结合有冷媒管,其特征是,在冷媒管外周面上形成与散热片相同材料的镀层,为了防止冷媒管和散热片之间产生电偶腐蚀。(*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空调器,特别涉及的是空调器热交换器的防侵蚀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窗式空调器安装在建筑物的墙壁上,位于室内的室内侧热交换器和位于室外的室外侧热交换器在一个整体上,因此与室内侧热交换器和室外侧热交换器分开来设置的分体壁挂式空调器及大型的柜式空调器不同。如图1和图2所示,简单说明这样的窗式空调器如下。窗式空调器如图1所示,为了吸入室内空气,在箱体型的机壳1前面一侧形成有宽阔的吸入口2;为了向室内排出热交换后的空气,另一侧形成有排出口3;为了控制空调器,上述排出口3下侧结合有多个操作旋钮4。如图2所示,设置在上述机壳1内部的底板11上侧隔一定距离设有室内侧隔离壁体12和室外侧隔离壁体13,并且上述室内侧隔离壁体12的后面装有隔开室内侧和室外侧的挡板14,同时起到支撑体的作用。挡板14一侧的电机底座上设有驱动电机16,驱动电机16的室内侧端部设有使空气循环的送风扇17,驱动电机16室外侧端部结合有冷却扇18。为了使通过吸入口2吸入的室内空气热交换,送风扇17的前方设有室内侧热交换器19,冷却扇18的前方设有室外侧热交换器20。图3是室外侧热交换器20。如图所示,两侧隔一定距离设有固定杆21、21′,固定杆21、21′的内侧设有多个散热片22,散热片22上以锯齿形状结合有冷媒管23。图中未说明的符号21是把冷媒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冷媒的压缩机。因此,若驱动如同上述构成的现有窗式空调器,在送风扇17的作用下流入到吸入口2里的热空气经过室内侧热交换器19,转换成冷空气后通过排出口13排出到室内。并且,位于室外侧的室外侧热交换器20在冷冻循环的作用下产生热量,由此产生的热量被冷却扇18送出的风来向外部散热。如同上述构成的现有空调器安装在降雨量多的地域或者海边的时候,从外部渗透的雨水或者盐水侵蚀室外侧的热交换器20的零部件。这些侵蚀通常由铜材料的冷媒管23和接触在冷媒管23上的铝材料的散热片22之间的电偶腐蚀,而加剧快速侵蚀。特别是电位序相对低的铝材料散热片22侵蚀得更快,其结果降低热交换器20的性能,并快速缩短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热交换器的防侵蚀装置,其目的是不让冷媒管和散热片之间产生电位差,防止出现由电位差来引起零部件快速侵蚀的现象,使热交换器使用寿命延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具备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对固定杆,固定杆的内侧等距离排列设置散热片,在散热片上以锯齿形状结合有冷媒管,为了防止冷媒管和散热片之间产生电偶腐蚀,在冷媒管外周面上形成与散热片相同材料的镀层。具备上述热交换器的空调器,接通电源,使送风扇旋转,室内的空气通过吸入口流入到机壳内部,经过室内侧热交换器转换成冷空气后,重新排出到室内;位于室外侧的热交换器由于冷冻循环产生热量,并且由此产生的热量被冷却扇送出的风吹出而冷却。上述冷媒管插入在散热片上的通孔后以扩大导管直径的形式装配,并且如同装配的冷媒管的外周面上有与散热片相同材料的镀层。镀层与散热片的材料是相同的铝材料。因此如同上述设置的热交换器能防止出现冷媒管和散热片之间因电位差而快速侵蚀的现象。本专利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热交换器的冷媒管外周面上形成与散热片相同材料的镀层,在装配冷媒管和散热片时,使相同材料的镀层和散热片接触,防止出现零部件之间由电路接触产生的电偶腐蚀现象,防止零部件快速侵蚀,由此延长热交换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窗式空调器结构的斜视图。图2是现有窗式空调器结构的横剖面图。图3是现有热交换器结构的正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空调器热交换器的防侵蚀装置的正面图。图5是图4A部的扩大剖面图。图中21、21′固定杆22散热片23冷媒管 100镀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窗式空调器的基本结构与图1、图2中所图示的现有结构相同,故在这里省略。对于与现有结构相同的部位使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如图4、图5所示,空调器的热交换器是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对固定杆21、21′,固定杆21、21′的内侧等距离排列设置散热片22,在散热片22上的通孔22a里以锯齿形状插入结合有冷媒循环的冷媒管23。为了防止冷媒管23和散热片22产生电位差,如同上述结合的冷媒管23的外周面上有跟散热片22材料相同的镀层100。既,构成热交换器19、20的散热片22是铝材料,冷媒管23是铜管。所以热交换器在冷媒管23的外周面上有铝材料的镀层100。更加详细说明,热交换器19、20的侵蚀主要是两种金属的电解质内的电位差引起的电偶腐蚀。构成热交换器的这3个两种金属在腐蚀环境下电化学序列不同,其中热交换器零部件中的铜Cu的侵蚀最弱,依次是Fe、Zn、Al。但是,虽然Al在侵蚀环境下比较容易侵蚀,但被侵蚀的同时在表面形成耐侵蚀的氧化薄膜,起保护作用。因此Fe、Zn等不能形成像Al形成耐侵蚀的氧化薄膜的材料在热交换器上,首先发生由电偶腐蚀引起的侵蚀现象,依次是Al、Cu。在这里,电化学序列是以氢气要还原的倾向为基准,把各种金属要还原的倾向按大小来表示出来的,并且把比氢气要还原的倾向大的金属为+电位、比氢气要还原的倾向小的金属为-电位后按顺序排列出来的,而且-电位越大越容易侵蚀。热交换器的结构要素的电化学序列25度水溶液中的标准电位电极如同下面的表格。 因此本专利技术中,在制造热交换器19、20的时候,通常把冷媒管23插入在散热片22上的通孔22a里后,以扩大导管直径的形式装配。这时,冷媒管2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铝材料的镀层100的状态下,进行扩大导管直径的形式装配作业,所以冷媒管23的表面上的铝材料的镀层100跟相同材料的铝材料散热片22接触,由此防止冷媒管23和散热片22之间由电位差引起侵蚀。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器热交换器的防侵蚀装置,在具备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对固定杆,固定杆的内侧等距离排列设置散热片,在散热片上以锯齿形状结合有冷媒管,其特征是,在冷媒管外周面上形成与散热片相同材料的镀层,为了防止冷媒管和散热片之间产生电偶腐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调器热交换器的防侵蚀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镀层与散热片的材料是相同的铝材料。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热交换器的防侵蚀装置,在具备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对固定杆,固定杆的内侧等距离排列设置散热片,在散热片上以锯齿形状结合有冷媒管,为了防止冷媒管和散热片之间产生电偶腐蚀,在冷媒管外周面上形成与散热片相同材料的镀层。本专利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热交换器的冷媒管外周面上形成与散热片相同材料的镀层,在装配冷媒管和散热片时,使相同材料的镀层和散热片接触,防止出现零部件之间由电路接触产生的电偶腐蚀现象,防止零部件快速侵蚀,由此延长热交换器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F24F1/02GK1611911SQ20031010674公开日2005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30日专利技术者郑永万, 文正昱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永万文正昱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