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楼梯的铝模支撑结构,该结构包括底面板以及若干支撑模板,所述底面板由多块底面板单元拼接固定,顶靠在墙体的阴角模的外侧并与之固连,且在所述底面板的中间位置通过背楞进行支撑加强;而所述支撑模板的主体为一个表面开放的矩形盒体结构,其盒体外侧面上开有连接孔,并在盒体内的底面上设置有斜顶铝通;所述支撑模板顶靠在底面板相对于阴角模的另一侧并与之固连,且相邻的支撑模板之间通过框架铝板进行拼装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模板的通用率,通过调节模板提升模板的循环使用率,并减少墙面对作业空间的影响,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梯的铝模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领域中的铝制模板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铝模组件中的楼梯的铝模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楼梯是每个工程必需的结构构件,其在使用模具成型时,一般由混凝土浇灌而成,而浇灌前需要根据设计楼梯的尺寸来搭设各种模板,其中,楼梯的铝模支撑结构作用于铝模板体系中的楼体部位,用来支撑承重的模板,使混凝土浇灌完成凝固后,拆开模板,得到所需的楼梯。相对于传统建筑模具,铝制模板具有质轻、高重复使用次数、便于安装和传递等优点,目前市场上已大量采用,但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的,楼梯的铝模支撑结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竖向支撑模板,其有多个支撑点,所有支撑点都在同一个模板上,因为楼梯的形式各不相同,导致模板型号不一,无法通用和高效循环利用,往往在每栋楼浇筑完成后就得报废,若使用造价昂贵的铝制模板则造成浪费,而铁制模板重复使用次数较低,且质量较重不利于运输与施工安装,且拆模后的表面平整度和整体浇筑效果不如铝模。另一种为横向支撑模板,这种横向支撑模板的成型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与楼梯等宽的模板板体1,该模板板体1为U型板,按楼梯宽度裁剪成型,并在内侧设置有两个铝通支撑点2,两个铝通支撑点2在模板板体1内侧对称设置,一个靠外,另一个靠近墙体,并在两个铝通支撑点2之间通过背楞3进行支撑进行组装成型。这种成型方式虽然能保证支撑的整体性,但靠近墙体的支撑点在安装时由于墙体较近,操作空间小,因而非常影响模板的拆卸与安装的效率;而若去除墙体侧的支撑点则会影响模板板体1的稳定性和强度,影响楼梯浇筑的成型。<b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楼梯的铝模支撑结构,这种新型模板可以有效取代传统的横置式楼梯的铝模支撑结构,与其他模板组成系统来形成组合支撑,保证楼梯浇筑的成型,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的缺陷。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楼梯的铝模支撑结构,设置于楼梯模板底面上,包括底面板以及若干支撑模板,所述底面板由多块底面板单元拼接固定,顶靠在墙体的阴角模的外侧并与之固连,且在所述底面板的中间位置通过背楞进行支撑加强;而所述支撑模板的主体为一个表面开放的矩形盒体结构,其盒体外侧面上开有连接孔,并在盒体内的底面上设置有斜顶铝通;所述支撑模板顶靠在底面板相对于阴角模的另一侧并与之固连,且相邻的支撑模板之间通过框架铝板进行无间隙的拼装连接。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模板的主体以及所述框架铝板均由模具挤压成型的U型板按待拼接的宽度切割成型,并在两端面通过与断面尺寸一致的封闭板进行焊接封闭,从而形成表面开放的盒体结构。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斜顶铝通设置于支撑模板的盒体底面中心位置。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斜顶铝通用于安装单顶,且该斜顶铝通设置的倾角的设置标准为使铝通安装单顶时,单顶垂直于地面。作为进一步限定,单个框架铝板的长度为单个支撑模板长度的3~6倍。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底面板单元在楼梯方向上的宽度要小于单个框架铝板的长度以方便进行组合连接。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模板与所述框架铝板之间通过无间隙拼装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底面板的底面板单元之间,所述底面板与所述阴角模之间、所述底面板与所述支撑模板之间、所述底面板与所述框架铝板之间以及所述支撑模板与所述框架铝板之间均通过销钉或者销片或者两者的组合进行拼接固定。有益效果:本技术能作为楼梯的铝模支撑结构可以降低安装及拆卸的难度,不用整体大面积拆装,仅拆卸小块模板,保留支撑模板,亦可达到支撑稳固的效果,同时在保证楼梯模板组合成体系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安装和拆卸的难度,并且提高模板的循环使用率,相对现有的市场产品,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加大了模板的通用率及高效循环。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横向支撑模板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支撑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支撑模板的剖面细节图。其中:1、模板板体;2、铝通支撑点;3、背楞;4、支撑模板;5、底面板单元;6、框架铝板;7、固定片型材;8、铝衬板;9、角铝;10、封闭铝板;11、U型板材;12、铝通。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2、图3、图4的一种楼梯的铝模支撑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楼梯的铝模支撑结构设置于楼梯铝模的下部作为支撑结构,其包括支撑模板4、底面板单元5以及框架铝板6,其中,多块底面板单元5拼接,并通过销片固定后形成底面板,并在底面板的中间位置通过背3楞进行支撑、固定、连接以及加强,该底面板左侧顶靠在阴角模一侧上,而阴角模的另一侧则顶靠在墙体上。而在底面板的另一侧通过销片等间距连接有支撑模板4,该支撑模板4的主体为一表面开放的矩形盒体结构,其主体由模具挤压成型的U型板材11按待拼接的宽度切割成型,并在两端面通过与断面尺寸一致的封闭板10进行焊接封闭,从而形成表面开放的盒体结构,盒体外侧面上开有连接孔以在孔位通过销片来对框架铝板6、底面板单元5以及外侧挡板进行固定连接。而在U型板材11的底面中间位置则设置焊接有一块铝板作为铝衬板8,该铝衬板8上焊接有角铝9,并在角铝9上焊接有用于安装单顶的铝通12,本实施例通过在对角铝9进行剖切时调整两边的长度关系来调整铝通12的倾角,使得整个支撑模板4在安装完成后,铝通12安装单顶时,单顶垂直于地面来对组合结构进行支撑。在两个支撑模板4之间固定有与两个支撑模板4之间间距尺寸一致的框架铝板6,该框架铝板6的成型方式与支撑模板的主体盒体成型方式一致,均由模具挤压成型的U型板材按待拼接的宽度切割成型,并在两端面通过与断面尺寸一致的封闭板进行焊接封闭,从而形成表面开放的盒体结构。且该框架铝板6的长度为单个支撑模板4长度的4倍,且单个框架铝板6的长度要大于单个底面板单元5在楼梯方向上的宽度。而为了保证相邻的原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底面板单元5之间、底面板单元5与阴角模之间、底面板单元5与支撑模板4之间、底面板单元5与框架铝板6之间以及支撑模板4与框架铝板6均通过销片进行拼接固定。本实施例针对现有的横向支撑模板或者纵向支撑模板的缺陷而设计,该方案拥有更优秀的使用功能。相对于横向支撑模板,新方案减少了支撑的用量,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节约了材料成本;相对竖向支撑模板,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大了模板的重复利用率。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意欲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楼梯的铝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面板以及若干支撑模板,所述底面板由多块底面板单元拼接固定,顶靠在墙体的阴角模的外侧并与之固连,且在所述底面板的中间位置通过背楞进行支撑加强;而所述支撑模板的主体为一个表面开放的矩形盒体结构,其盒体外侧面上开有连接孔,并在盒体内的底面上设置有斜顶铝通;所述支撑模板顶靠在底面板相对于阴角模的另一侧并与之固连,且相邻的支撑模板之间通过框架铝板进行拼装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梯的铝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面板以及若干支撑模板,所述底面板由多块底面板单元拼接固定,顶靠在墙体的阴角模的外侧并与之固连,且在所述底面板的中间位置通过背楞进行支撑加强;而所述支撑模板的主体为一个表面开放的矩形盒体结构,其盒体外侧面上开有连接孔,并在盒体内的底面上设置有斜顶铝通;所述支撑模板顶靠在底面板相对于阴角模的另一侧并与之固连,且相邻的支撑模板之间通过框架铝板进行拼装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梯的铝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板的主体以及所述框架铝板均由模具挤压成型的U型板切割成型,并在两端面通过与断面尺寸一致的封闭板进行焊接封闭以形成表面开放的盒体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鹏,谢莹,胡锦仁,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中模绿建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