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城市综合管廊通风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综合管廊的隐藏式通风井,排风系统和补风系统依次包括相互连通的通风井、风机房和管舱,排风系统中风机房与管舱相通处布置管廊风机,补风系统中风机房与管舱相通处为网式风口;通风井由混凝土底板以及两侧的墙体和挡水墙围合,通风井顶部的开口处为地板格栅通风口,通风井与风机房连通处固定安装有铝合金防雨百叶;风机房的底部为与通风井底部一体成型的混凝土底板,风机房的左侧与通风井共用挡水墙,风机房的右侧为墙体,通风井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与通风井相通的排水管,混凝土底板以≥1%的坡度向排水管入口倾斜,解决了现有形式通风井需要凸出地面,带来影响市容且不利于通行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综合管廊的隐藏式通风井
本技术属于城市综合管廊通风
,涉及一种适用于综合管廊的隐藏式通风井。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是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个隧道空间,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综合管廊属封闭地下构筑物,空气流通不畅易滋生尘螨、真菌等微生物,产生CO、NH3等有害气体,消耗管廊内氧气。另外,管廊内的电线电缆、供热管道、燃气管道等在使用过程中会有热量散发、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泄漏等危险。综合管廊设置通风系统能及时将热量、浓度过高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排出,补入新鲜空气,维持管廊的正常运营,确保维修人员人身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通风系统在管廊内发生火灾时,能起到控制火势蔓延,具有灾后有害气体及烟雾及时排出的作用。通风井作为城市管廊通风排烟系统的必备设施,目前的形式为:凸出地面一定高度,通过在通风井侧壁面设防雨百叶与室外空气相通。这种形式的通风井最大的弊端就是需凸出地面一定高度,由此引发了其他的方面的问题:不利于地面的通行、影响景观与市容,对于在已有道路下面增设综合管廊的项目这些问题尤为突出,有的项目甚至不具备设凸出地面通风井的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形式通风井需要凸出地面,带来影响市容且不利于通行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综合管廊的隐藏式通风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综合管廊的隐藏式通风井,包括沿着管廊长度方向相间排列的排风系统和补风系统,排风系统和补风系统从上到下均依次包括相互连通的通风井、风机房和管舱,排风系统中沿管廊方向的风机房与管舱相通处均匀并列布置若干管廊风机,补风系统中沿管廊方向的风机房与管舱相通处为网式风口;通风井由底部的混凝土底板以及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墙体和挡水墙围合而成,通风井顶部的开口处为地板格栅通风口,通风井与风机房连通处固定安装有铝合金防雨百叶;风机房的底部为与通风井底部一体成型的混凝土底板,风机房的左侧与通风井共用挡水墙,风机房的右侧为墙体,所述通风井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与通风井相通且安装有过滤网的排水管,混凝土底板以≥1%的坡度向排水管入口倾斜。进一步,地板格栅通风口下方固定安装有铝合金网格,网格大小为10mm×10mm,地板格栅通风口的风口四周地面以风口边缘线为起点向远离风口的区域找坡。进一步,挡水墙高于混凝土底板700mm以上。进一步,铝合金防雨百叶的通孔率≥70%。进一步,排风系统和补风系统所在管廊上均开设有检修入口。进一步,风机房顶部固定安装有混凝土底板。进一步,通风井、风机房和管舱从上到下呈弯折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公开的适用于综合管廊的隐藏式通风井,具有以下优点:①所有部件均设于路面以下不影响路面人员通行与景观市容,尤其对于在既有道路下面增设综合管廊的项目有很好的工程适应性。②通风井与室外相通的风口为地板格栅通风口,该地板格栅通风口可拆卸,其强度可供人员通行,通孔率满足通风要求;地板格栅通风口下部设置10mm×10mm的铝合金网格,防止杂物落入通风井内;地板格栅通风口四周地面以风口边缘线为起点向远离风口的区域找坡,防止地面雨水流入通风井内。通风井内部易于清理与维护,通风顺畅。③挡水墙高于混凝土底板700mm以上,铝合金防雨百叶通风口的通孔率≥70%,既保证通风井与管舱的通风,又防止雨水飘入风机房。④混凝土底板以1%的坡度向排水管入口找坡,排水管入口设有过滤网,排水管坡度≥1%,排水顺畅且不易堵塞。⑤整体构造简便,选材均为常用材料,易于实施。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适用于综合管廊的隐藏式通风井排风系统的平面图;图2为图1沿A-A方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适用于综合管廊的隐藏式通风井补风系统的平面图;图4为图3沿A-A方向剖视图。附图标记:铝合金防雨百叶1、铝合金网格2、地板格栅通风口3、挡水墙4、墙体5、混凝土底板6、过滤网7、排水管8、地面9、原始土壤10、管廊风机11、检修入口12、网式风口1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如图1~4所示的适用于综合管廊的隐藏式通风井,包括沿着管廊长度方向相间排列的如图1所示的排风系统和如图3所示的补风系统,排风系统、补风系统以及管廊外侧均为原始土壤10。以2000米长的管廊为例,每200米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管廊的两端分别相间设置排风系统和补风系统,排风系统和补风系统从上到下均依次包括呈弯折状且相互连通的通风井、风机房和管舱,排风系统中沿管廊方向的风机房与管舱相通处均匀并列布置若干管廊风机11,补风系统中沿管廊方向的风机房与管舱相通处为网式风口13;排风系统和补风系统所在管廊上均开设有便于检修工作人员进入的检修入口12。通风井由底部的混凝土底板6以及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墙体5和挡水墙4围合而成,通风井顶部的开口处为地板格栅通风口3,地板格栅通风口3可拆卸且强度可供人员通行,通孔率满足通风井的通风要求。地板格栅通风口3下方固定安装有铝合金网格2,网格大小为10mm×10mm。铝合金网格2起到防止杂物落入通风井的作用。通风井与风机房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综合管廊的隐藏式通风井,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着管廊长度方向相间排列的排风系统和补风系统,排风系统和补风系统从上到下均依次包括相互连通的通风井、风机房和管舱,排风系统中沿管廊方向的风机房与管舱相通处均匀并列布置若干管廊风机,补风系统中沿管廊方向的风机房与管舱相通处为网式风口;/n所述通风井由底部的混凝土底板以及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墙体和挡水墙围合而成,通风井顶部的开口处为地板格栅通风口,通风井与风机房连通处固定安装有铝合金防雨百叶;/n所述风机房的底部为与通风井底部一体成型的混凝土底板,风机房的左侧与通风井共用挡水墙,风机房的右侧为墙体,所述通风井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与通风井相通且安装有过滤网的排水管,混凝土底板以≥1%的坡度向排水管入口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综合管廊的隐藏式通风井,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着管廊长度方向相间排列的排风系统和补风系统,排风系统和补风系统从上到下均依次包括相互连通的通风井、风机房和管舱,排风系统中沿管廊方向的风机房与管舱相通处均匀并列布置若干管廊风机,补风系统中沿管廊方向的风机房与管舱相通处为网式风口;
所述通风井由底部的混凝土底板以及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墙体和挡水墙围合而成,通风井顶部的开口处为地板格栅通风口,通风井与风机房连通处固定安装有铝合金防雨百叶;
所述风机房的底部为与通风井底部一体成型的混凝土底板,风机房的左侧与通风井共用挡水墙,风机房的右侧为墙体,所述通风井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与通风井相通且安装有过滤网的排水管,混凝土底板以≥1%的坡度向排水管入口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综合管廊的隐藏式通风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格栅通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廷,陈泳帆,王索,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