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节能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39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节能建筑,其包括建筑主体,建筑主体中设置有竖直的风道,建筑主体中的每间房屋内还设置有隔板,以将每间房屋上部分隔出空气流动层,空气流动层连通房屋和风道,建筑主体顶部的风道上方架设有离心叶轮,以在风力作用下转动帮助房屋换气;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一圈水槽,所述建筑主体的外墙从外至内设置有导热层、隔热层、保温层和主墙体,导热层内埋设有第一管体,保温层内埋设有第二管体,第一管体的下端和第二管体的下端通过第三管体连通,第一管体的管壁上开设有微孔,导热层内对应微孔开设有毛细通道,以蒸发水分帮助建筑主体散热。本发明专利技术能综合利用雨水、太阳能和风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节能建筑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节能建筑。
技术介绍
节能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不光涉及国家和政府组织层面,还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建筑行业,包括各种楼堂馆所,尤其是居民住房、办公用房,对节能的要求更加明确,然而自然界中的多数新能源未完全应用在现代建筑中,例如下雨时的雨水、太阳能所蕴含的能量以及刮风时产生的风能都未被人们所很好的利用,而是白白浪费掉。尤其在南方沿海地区,降雨资源、太阳能源和风能都非常丰富,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节能建筑来提高对上述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节能建筑,能综合利用雨水、太阳能和风能,尤其针对南方城市夏季降雨量大、阳光强烈、大风频繁的情况,效果更佳。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新型节能建筑,其包括建筑主体,所述建筑主体中设置有竖直的风道,所述建筑主体中的每间房屋内设置窗户,所述建筑主体中的每间房屋内还设置有隔板,以将每间房屋上部分隔出空气流动层,所述风道侧壁上开设有分别与每间房屋的空气流动层对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隔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每间房屋的大厅通过第二通孔与该房屋的空气流动层连通,每间房屋的厨房通过第三通孔与该房屋的空气流动层连通,每间房屋的卫生间通过第四通孔与该房屋的空气流动层连通,所述建筑主体顶部沿风道上端口边缘围设有风筒,所述风筒的上端口覆设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风道同轴线的圆形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一盖板的上板面边缘设置有多根支柱,多根支柱上端支撑起同一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间设置有离心叶轮,所述离心叶轮的轴向进风口正对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离心叶轮的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盖板上;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一圈水槽,所述建筑主体的外墙从外至内设置有导热层、隔热层、保温层和主墙体,所述导热层内埋设有多根竖直的第一管体,多根第一管体均匀分布于所述建筑主体的墙面,所述保温层内埋设有与所述第一管体相同数量的竖直的第二管体,每一第二管体对应设置于每一第一管体后方,每一第一管体的下端和对应的第二管体的下端通过一横跨所述导热层、隔热层和保温层的第三管体连通,所述第三管体设置于靠近所述建筑主体的底部,每一第一管体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建筑主体顶部且穿出所述水槽底部,所述第一管体的上端弯成倒钩形,每一第二管体上端延伸至所述建筑主体顶部且连通于所述水槽底部,所述第二管体上端设置有第一阀门,每一第一管体靠近导热层外壁的管壁上从上至下开设有微孔,所述导热层内对应每一微孔开设有一毛细通道,所述毛细通道倾斜设置,上端连通于所述微孔,下端延伸至导热层外壁,所述导热层外壁设置有防水涂层。优选的是,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一端铰接于所述水槽远离所述建筑主体墙壁的槽口边缘,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下方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端铰接于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所述电动伸缩杆活动端铰接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背面,当所述电动伸缩杆收缩至最短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倾斜且最低端为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水槽槽口铰接的一端。优选的是,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下方的建筑主体顶部倾斜设置且靠近所述风道处为所述建筑主体顶部的最低端,所述风筒靠近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六通孔,所述风道下端通过管道与下水道连通。优选的是,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倾斜设置且靠近所述风道处为所述隔板的最低端。优选的是,所述水槽侧壁下部开设有第七通孔,所述第七通孔上设置有水位控制阀,所述第七通孔外连接有延伸至所述建筑主体底部的泄水管道,当水槽内水位高于第一管体上端口时,所述水位控制阀开启,当水槽内水位低于第一管体上端口时,所述水位控制阀关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离心叶轮转轴匹配的贯穿孔,所述离心叶轮的转轴穿所述贯穿孔延伸至所述第二盖板上方,在所述离心叶轮转轴的上端同轴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直径大于所述贯穿孔的直径,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沿辐向均匀间隔的设置有多个竖直的板体。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离心叶轮、风道及与风道连通的空气流动层,由于建筑主体顶部受到周围建筑环境阻碍较小,离心叶轮可以很好的接受风力作用,在外界风力作用下离心叶轮转动抽吸风道中的空气,让建筑主体中的每间房屋通过空气流动层可以较好的实现气流流通交换,避免使用电能驱动空调或者风机来实现空气流通交换,达到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另外,通过设置水槽、预埋于导热层的第一管体、预埋于保温层的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水槽能够积蓄雨水,而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连接成连通器形式能够将雨水引到其中,在夏季高温天气,导热层快速升温将第一管体渗出至毛细通道的水分蒸发,蒸发吸热能降低建筑主体表面温度,尽量减少外界热量向建筑主体内部传递,在冬季将第一阀门关闭,又能阻止水槽中的雨水流向第二管体,再加上隔热层尽量减少建筑主体内部与外界的热交换,故还能起到较好保温作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建筑主体外墙及水槽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节能建筑,其包括建筑主体1,这里的建筑主体1可以是平房或者楼房。所述建筑主体1中设置有竖直的风道2,这里风道2可以不止一个,在建筑格局特别的建筑主体1中,若一个风道2不能兼顾同层所有房屋时,可以考虑设置两个以上风道2。所述建筑主体1中的每间房屋设置有窗户3,这里的每间房屋是指居家住户的套间,所述建筑主体1中的每间房屋内设置有隔板4,以将每间房屋上部分隔出空气流动层5,所述隔板4可以用预制板、混凝土砌筑,所述风道2侧壁上开设有分别与每间房屋的空气流动层5对应连通的第一通孔6,所述隔板4上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7、第三通孔8和第四通孔9,每间房屋的大厅通过第二通孔7与该房屋的空气流动层5连通,每间房屋的厨房通过第三通孔8与该房屋的空气流动层5连通,每间房屋的卫生间通过第四通孔9与该房屋的空气流动层5连通,所述建筑主体1顶部沿风道2上端口边缘围设有风筒,所述风筒的上端口覆设有第一盖板10,所述第一盖板10上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节能建筑,其包括建筑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主体中设置有竖直的风道,所述建筑主体中的每间房屋内设置窗户,所述建筑主体中的每间房屋内还设置有隔板,以将每间房屋上部分隔出空气流动层,所述风道侧壁上开设有分别与每间房屋的空气流动层对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隔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每间房屋的大厅通过第二通孔与该房屋的空气流动层连通,每间房屋的厨房通过第三通孔与该房屋的空气流动层连通,每间房屋的卫生间通过第四通孔与该房屋的空气流动层连通,所述建筑主体顶部沿风道上端口边缘围设有风筒,所述风筒的上端口覆设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风道同轴线的圆形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一盖板的上板面边缘设置有多根支柱,多根支柱上端支撑起同一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间设置有离心叶轮,所述离心叶轮的轴向进风口正对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离心叶轮的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盖板上;/n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一圈水槽,所述建筑主体的外墙从外至内设置有导热层、隔热层、保温层和主墙体,所述导热层内埋设有多根竖直的第一管体,多根第一管体均匀分布于所述建筑主体的墙面,所述保温层内埋设有与所述第一管体相同数量的竖直的第二管体,每一第二管体对应设置于每一第一管体后方,每一第一管体的下端和对应的第二管体的下端通过一横跨所述导热层、隔热层和保温层的第三管体连通,所述第三管体设置于靠近所述建筑主体的底部,每一第一管体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建筑主体顶部且穿出所述水槽底部,所述第一管体的上端弯成倒钩形,每一第二管体上端延伸至所述建筑主体顶部且连通于所述水槽底部,所述第二管体上端设置有第一阀门,每一第一管体靠近导热层外壁的管壁上从上至下开设有微孔,所述导热层内对应每一微孔开设有一毛细通道,所述毛细通道倾斜设置,上端连通于所述微孔,下端延伸至导热层外壁,所述导热层外壁设置有防水涂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节能建筑,其包括建筑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主体中设置有竖直的风道,所述建筑主体中的每间房屋内设置窗户,所述建筑主体中的每间房屋内还设置有隔板,以将每间房屋上部分隔出空气流动层,所述风道侧壁上开设有分别与每间房屋的空气流动层对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隔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每间房屋的大厅通过第二通孔与该房屋的空气流动层连通,每间房屋的厨房通过第三通孔与该房屋的空气流动层连通,每间房屋的卫生间通过第四通孔与该房屋的空气流动层连通,所述建筑主体顶部沿风道上端口边缘围设有风筒,所述风筒的上端口覆设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风道同轴线的圆形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一盖板的上板面边缘设置有多根支柱,多根支柱上端支撑起同一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间设置有离心叶轮,所述离心叶轮的轴向进风口正对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离心叶轮的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盖板上;
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一圈水槽,所述建筑主体的外墙从外至内设置有导热层、隔热层、保温层和主墙体,所述导热层内埋设有多根竖直的第一管体,多根第一管体均匀分布于所述建筑主体的墙面,所述保温层内埋设有与所述第一管体相同数量的竖直的第二管体,每一第二管体对应设置于每一第一管体后方,每一第一管体的下端和对应的第二管体的下端通过一横跨所述导热层、隔热层和保温层的第三管体连通,所述第三管体设置于靠近所述建筑主体的底部,每一第一管体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建筑主体顶部且穿出所述水槽底部,所述第一管体的上端弯成倒钩形,每一第二管体上端延伸至所述建筑主体顶部且连通于所述水槽底部,所述第二管体上端设置有第一阀门,每一第一管体靠近导热层外壁的管壁上从上至下开设有微孔,所述导热层内对应每一微孔开设有一毛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俊杰梅志凯付钢晖李克勤沈邵琛熊勇周臻
申请(专利权)人:发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