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一种旋流式通风井,属于建筑领域。其包括井本体,井本体的一侧上部开设有室外进风口,另一侧的下部开设有室内接管口;风筒,风筒安装在井本体内,且风筒的下部呈锥状体结构,室外进风口连通于风筒的上部;出风内筒,出风内筒连通于风筒的上端开口的内部,且出风内筒靠近室外进风口的一侧延伸出出风内筒,并密封连接于井本体的顶壁;导风筒,导风筒安装在风筒靠近室内接管口的一侧,且导风筒上端开口并与出风内筒连通,下端与室内接管口连通;储灰结构,储灰结构安装在风筒的底部,且与风筒连通,用于收集风筒中的灰尘。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能够有效地净化进入旋流式通风井内的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流式通风井
本申请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流式通风井。
技术介绍
旋流式通风井作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是建筑内外空气交换的通道。旋流式通风井分进风井和排风井,其作用分别是将室外的新风送入室内和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至室外,从而满足室内空气洁净度的要求。由于旋流式通风井所处的室外环境千差万别,特别是部分旋流式通风井位于市政道路附近且进风口位置较低,周围环境中含有大量扬尘,若此种室外空气进入室内非但不能净化室内空气,反而会对室内空气环境造成粉尘性污染。目前,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采用在室内进风系统上设置过滤装置(如在进风管道段设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等),此种设计方式可以达到去除大部分室外粉尘并防止其进入室内空气的作用。但此种设计也存在这弊端:首先,由于使用了过滤器装置,便需要经常人工清洗和更换过滤装置,否则会造成进风系统堵塞,影响整个室内环境换气系统的运行;另外,由于使用了初效、中效、高效等过滤器,过滤器阻力较大,特别是过滤器长期没有清洗的情况下,系统运行能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旋流式通风井,旨在改善现有的旋流式通风井使用效果差的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流式通风井,包括:井本体,所述井本体的一侧上部开设有室外进风口,另一侧的下部开设有室内接管口;风筒,所述风筒安装在所述井本体内,且下部呈锥状体结构,所述室外进风口连通于所述风筒的上部;出风内筒,所述出风内筒连通于所述风筒的上端开口的内部,且所述出风内筒靠近所述室外进风口的一侧延伸出所述出风内筒,并密封连接于所述井本体的顶壁;导风筒,所述导风筒安装在所述风筒靠近所述室内接管口的一侧,且所述导风筒上端开口并与所述出风内筒连通,下端与所述室内接管口连通;储灰结构,所述储灰结构安装在所述风筒的底部,且与所述风筒连通,用于收集所述风筒中的灰尘。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储灰结构包括储灰仓,所述储灰仓的顶部上安装有与所述风筒的底部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风筒、所述储灰仓连接。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储灰仓的底部连接有出水管,且所述储灰仓的底部内设置有用于吸收灰尘的净化水,所述出水管用于将所述储灰仓内的净化水排出。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储灰仓底部横截面呈倒梯形状结构,上部横截面呈长方形状结构。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储灰仓内安装有除尘筒,所述除尘筒内安装有振动电机,且所述除尘筒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与所述储灰仓相通的通孔;所述进气管与所述除尘筒相连通。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除尘筒的直径由靠近所述储灰仓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储灰仓的一端逐渐减小。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除尘筒的底部可拆卸地安装有关风机,所述除尘筒通过所述关风机与所述储灰仓相连通。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室外进风口内设置有至少一层第一过滤网,所述导风筒内设置有至少一层第二过滤网。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旋流式通风井中,室外含粉尘空气经过室外进风口沿切线进入旋流式通风井内部的风筒,气流受限于风筒和室外进风口的设计结构而在风筒内沿外壁由上向下作螺旋形旋转运动,气流在到达风筒的下部锥状体结构的底部后,转而向上,沿轴心向上旋转,最后依次经出风内筒、导风筒、室内接管口以及排出管排进室内;含粉尘的气流在做旋转运动时,粉尘颗粒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要向风筒的外壁运动,到达风筒外壁的粉尘颗粒在气流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沿风筒的内壁面通过进气管落入储灰仓中的除尘筒,在除尘筒内部的振动电机的振动作用下粉尘颗粒均匀缓慢的落入到储灰仓中,从而被储灰仓中的净化水所吸收掉,并通过出水管排出,而经过净化之后的干净的空气则沿风筒的轴线中心经过出风内筒、导风筒、室内接管口以及排出管送入室内。此外,在室外进风口内安装有第一过滤网,能够对室外的粉尘空气进行第一次过滤;在导风筒内安装有第二过滤网,能够对经过净化的空气进行再次过滤,从而使得进入室内的空气更加的洁净。由此可知,本旋流式通风井利用制造旋转气流和气流中粉尘颗粒惯性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使粉尘颗粒从气流中分离,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旋流式通风井内部结构比较简单,维修便捷,耗材也较少,且该旋流式通风井相比与采用过滤器的进风系统来说,具有系统阻力小、运行更节能且使用效果更好的特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流式通风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流式通风井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灰结构示意图。图标:1-旋流式通风井;2-井本体;3-室外进风口;4-室内接管口;5-风筒;6-出风内筒;7-导风筒;8-储灰结构;9-储灰仓;10-进气管;11-出水管;12-除尘筒;13-振动电机;14-通孔;15-关风机;16-第一过滤网;17-第二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展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流式通风井,其特征在于,包括:/n井本体,所述井本体的一侧上部开设有室外进风口,另一侧的下部开设有室内接管口;/n风筒,所述风筒安装在所述井本体内,且下部呈锥状体结构,所述室外进风口连通于所述风筒的上部;/n出风内筒,所述出风内筒连通于所述风筒的上端开口的内部,且所述出风内筒靠近所述室外进风口的一侧延伸出所述出风内筒,并密封连接于所述井本体的顶壁;/n导风筒,所述导风筒安装在所述风筒靠近所述室内接管口的一侧,且所述导风筒上端开口并与所述出风内筒连通,下端与所述室内接管口连通;/n储灰结构,所述储灰结构安装在所述风筒的底部,且与所述风筒连通,用于收集所述风筒中的灰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流式通风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井本体,所述井本体的一侧上部开设有室外进风口,另一侧的下部开设有室内接管口;
风筒,所述风筒安装在所述井本体内,且下部呈锥状体结构,所述室外进风口连通于所述风筒的上部;
出风内筒,所述出风内筒连通于所述风筒的上端开口的内部,且所述出风内筒靠近所述室外进风口的一侧延伸出所述出风内筒,并密封连接于所述井本体的顶壁;
导风筒,所述导风筒安装在所述风筒靠近所述室内接管口的一侧,且所述导风筒上端开口并与所述出风内筒连通,下端与所述室内接管口连通;
储灰结构,所述储灰结构安装在所述风筒的底部,且与所述风筒连通,用于收集所述风筒中的灰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式通风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灰结构包括储灰仓,所述储灰仓的顶部上安装有与所述风筒的底部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风筒、所述储灰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流式通风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灰仓的底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吴梓鸿,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