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与散热鳍片的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5248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热管与散热鳍片的连接方法,其是在热管欲与散热鳍片接合的部位镀上金属的导热介质层,并将散热鳍片接合在该热管镀有导热介质层的部位上,在对该导热介质层加热使其熔解在热管与散热鳍片之间后,再进行冷却。通过上述步骤使热管与散热鳍片相连接,提高热管与散热鳍片间的接触效果与密度,减少热阻,并有效地发挥热管可大量传递热量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电镀方法将金属的导热介质附着在热管与散热鳍片之间,将热管与散热鳍片进行连接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热管具有高热传导能力、快速传热、高热传导效率、重量轻、结构简单及多用途等特性,所以可以传递大量的热量且不消耗电力,因此非常适合电子产品的散热需求。以往将热管与散热鳍片进行串接或结合时,通常在各散热鳍片上开设与该热管相对应的穿孔,再将热管由各穿孔中顺序穿入。此外,为了增加热管与各散热鳍片的穿孔间的接触密度,减少热阻,在热管穿入前,首先在热管上沾着如锡膏等导热介质后,再将该热管与各散热鳍片进行串接或结合。由于上述所使用的导热介质多呈黏胶状,因此当热管上沾着导热介质后,不易于热管穿入散热鳍片的穿孔中,且呈黏胶状的导热介质如果因为过量而溢出各穿孔外,则不仅影响产品的美观,更容易沾染杂质而增加热阻。但如果导热介质的涂布量过少,又无法使热管与各散热鳍片的穿孔紧密地接触。因此,以往热管与散热鳍片在接合上,不易精确地控制导热介质的涂布量,也不易将其均匀地涂抹在热管上,致使产品品质良莠不齐,在制造上也有很多困难。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为改进并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经过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进上述缺陷的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是利用电镀的方法将可作为导热介质的金属经过分解而使其附着在热管的表面上,解决了传统导热介质呈黏胶状不易涂布的缺陷,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便于制造与加工。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其步骤包括a)在热管欲与散热鳍片接合的部位镀上金属的导热介质层;b)将散热鳍片接合在该热管镀有导热介质层的部位上;及c)对导热介质层加热使其熔解在热管与散热鳍片之间后,再进行冷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能够将导热介质均匀地涂布在热管与散热鳍片的连接部位,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便于制造与加工。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管与散热鳍片未接合前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管与散热鳍片接合后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热管10-导热介质层2-散热鳍片20-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图2及图3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热管与散热鳍片未接合前的示意图及接合后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管与散热鳍片的连接的方法,主要利用电镀方法将导热介质覆盖在热管上,形成一均匀且易精确控制的金属涂布层后,再将散热鳍片穿入,并对该金属涂布层进行熔接、冷却等加工程序,使热管与散热鳍片相接合。本专利技术的步骤包括a)在热管1欲与散热鳍片2接合的表面部位镀上一层金属的导热介质层10(如图2所示)。在此步骤中,导热介质层10的材料,最好用熔点比铜等良导体低的金属材料,如锡等。由于电镀是一种利用电流将金属覆盖在另一物体表面,在该表面形成金属涂布层的工艺,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电镀时间的长短、电流大小等因素精确控制该导热介质层10所形成的厚度,且所获得的涂布层也比较匀称。b)将散热鳍片2接合在热管1镀有导热介质层10的部位上(如图3所示)。在此步骤中,各散热鳍片2上开设有与热管1相对应的穿孔20,各穿孔20的孔径略大于热管1的外管径,使热管1以紧配合方式插入各散热鳍片2的穿孔20中。c)对导热介质层10加热使其熔解在热管1与散热鳍片2之间后,再进行冷却。在此步骤中,对导热介质10的加热,可采用低温熔接方式进行,避免破坏热管1与散热鳍片2。上述的步骤流程即为本专利技术的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的连接方法。因此,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导热介质呈黏胶状不易涂布的缺陷。利用本方法制造的产品,不仅较为美观、便于制造与加工,且其均匀涂布的导热介质层更有助于提高热管1与散热鳍片2之间接触的紧密性,减少了热阻并有效地发挥热管1可大量传递热量的特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确实可以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新颖性及创造性,完全符合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要求,根据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授予本专利技术专利,以保障专利技术人的权利。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技术、手段等的变换,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在热管欲与散热鳍片接合的部位镀上金属的导热介质层;b)将散热鳍片接合在所述热管镀有导热介质层的部位上;及c)对所述导热介质层加热,使其熔解在热管与散热鳍片之间后,再进行冷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导热介质层的材料,用熔点比铜等良导体低的金属材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作为所述导热介质层的材料为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散热鳍片上开设有与所述热管相对应的穿孔,所述穿孔的孔径略大于所述热管的外管径,使所述热管以紧配合方式插入所述散热鳍片的穿孔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对所述导热介质的加热,采用低温熔接的加热方式。全文摘要一种,其是在热管欲与散热鳍片接合的部位镀上金属的导热介质层,并将散热鳍片接合在该热管镀有导热介质层的部位上,在对该导热介质层加热使其熔解在热管与散热鳍片之间后,再进行冷却。通过上述步骤使热管与散热鳍片相连接,提高热管与散热鳍片间的接触效果与密度,减少热阻,并有效地发挥热管可大量传递热量的特性。文档编号F28F1/30GK1654912SQ200410004210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0日专利技术者林国仁, 萧光明 申请人: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与散热鳍片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在热管欲与散热鳍片接合的部位镀上金属的导热介质层;b)将散热鳍片接合在所述热管镀有导热介质层的部位上;及c)对所述导热介质层加热,使其熔解在热管与散热鳍片之间 后,再进行冷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仁萧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