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偏心支撑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偏心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分为中心支撑框架结构体系和偏心支撑框架结构体系,在大震作用下,中心支撑框架结构体系较偏心支撑框架结构体系更容易失稳,造成刚度急剧下降,尤其是在地震作用下,中心支撑框架结构体系更容易出现由于支撑重复压屈而造成的抗压承载力急剧下降,因此,在地震区的高层钢结构建筑中,偏心支撑框架结构体系应用的更为普遍。相对于中心支撑框架结构体系,偏心支撑框架结构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每一根支撑斜杆的两端,至少有一端不与梁柱节点相连,如此,支撑斜杆与柱之间、或支撑斜杆与支撑斜杆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耗能梁段。耗能梁段使得偏心支撑框架结构体系在弹性阶段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在中大震阶段可以较好地进行滞回耗能,在整个抗震过程中,耗能梁段起到了“保险丝”的作用,其通过塑性变形,有效地限制了支撑斜杆中的轴线应力,避免了支撑屈曲,使得偏心支撑框架结构体系具有很强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传统的偏心支撑结构,耗能梁段和非耗能梁段为一根框架梁,支撑斜杆通过连接节点(包括梁柱节点、支撑斜杆与梁/柱/地的连接点、支撑斜杆与支撑斜杆连接点等)与框架梁相连,形成耗能梁段,但是这种偏心支撑结构存在耗能梁段无法单独更换,一旦耗能梁段出现较大的塑性变形,需要更换整条框架梁,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偏心支撑装置,用以解决现有偏心支撑装置的耗能梁段无法单独更换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偏心支撑装置,包括框架柱、偏心支撑梁、支撑杆和盖板,偏心支撑梁的两端均与框架柱连接,其中,偏心支撑梁包括耗能梁段、非耗能梁段和连接组件,耗能梁段通过连接组件与非耗能梁段或/和框架柱可拆卸连接;盖板盖设在耗能梁段上方,且与连接组件相接触;支撑杆的一端与偏心支撑梁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梁柱节点或地面或另一支撑梁连接。进一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端板和连接件,端板安装在所述耗能梁段的两个端面;端板安装在非耗能梁段与耗能梁段连接的端面;端板安装在所述框架柱与耗能梁段连接的位置处;连接件将位于耗能梁段的端板和非耗能梁段的端板可拆卸连接;连接件将位于耗能梁段的端板和框架柱的端板可拆卸连接。进一步,所述端板安装在框架柱的牛腿上,牛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耗能梁段可拆卸连接;相邻的两块端板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螺栓孔;连接件为高强螺栓,高强螺栓与所述螺栓孔相适配。进一步,所述螺栓孔为长圆孔。进一步,所述盖板搁置在所述耗能梁段的端板上缘。进一步,所述端板的面积大于所述耗能梁段、非耗能梁段的横截面面积,且耗能梁段、非耗能梁段位于端板的中央位置。进一步,所述耗能梁段的截面为H型钢截面,且耗能梁段为剪切屈服型耗能梁段。进一步,所述耗能梁段的腹板材质为LY160钢或Q235钢,所述耗能梁段的上下翼材质为Q345钢。进一步,所述耗能梁段的内部设有横向加劲肋;所述非耗能梁段与所述耗能梁段相连的一端设有加劲肋。进一步,所述非耗能梁段上方设有楼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1)耗能梁段通过连接组件与框架柱、非耗能梁段可拆卸连接,使耗能梁段能够单独更换,耗能梁段与非耗能梁段无需再设置为同一截面同一材质,耗能梁段与非耗能梁段可根据各自的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截面和材质,使偏心支撑梁的结构能够进行精细化设计,达到较优的结构布置;(2)耗能梁段的材质通过采用强度低延性好的材质(因耗能梁段是主要的耗能构件,通过较大的塑性变形进行滞回耗能),非耗能梁段的材质通过采用高强度的材质(作为梁段的支撑结构,需要保持弹性状态),使本技术的偏心支撑梁与传统偏心梁相比,能够同时满足耗能梁段、非耗能梁段的受力需求;(3)耗能梁段作为主要的耗能构件,会出现较大的塑性变形,多次滞后循环后,易出现低周疲劳破坏,震后需要更换,本技术的偏心支撑梁的耗能梁段能够单独更换,震后修复简单便捷,无需更换整条偏心支撑梁,避免资源浪费;(4)传统的偏心支撑装置中,耗能梁段和非耗能梁段组成的框架梁与上部砼板整浇,连为一体,造成震后修复困难,本技术的偏心支撑装置中的盖板放置在耗能梁段上方,需要更换耗能梁段时,可将盖板掀开,更换耗能梁段后,再将盖板重新盖设在新的耗能梁段上方,不影响耗能梁段的更换,震后修复方便快捷。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内容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文字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具体实施例的偏心支撑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具体实施例的偏心支撑装置A-A剖视图。附图标记:1-架柱;11-悬臂梁段;12-牛腿;2-偏心支撑梁;21-耗能梁段;22-非耗能梁段;23-连接组件;231-端板;232-连接件;24-加劲肋;3-支撑杆;4-盖板;5-楼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偏心支撑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框架柱1、偏心支撑梁2、支撑杆3和盖板4,其中,偏心支撑梁2包括耗能梁段21、非耗能梁段22和连接组件23,耗能梁段21的两端通过连接组件23分别与非耗能梁段22一端、框架柱1可拆卸连接,或者耗能梁段21的两端通过连接组件23分别与两段非耗能梁段23的一端可拆卸连接;非耗能梁段22未与耗能梁段21连接的一端与框架柱1连接;盖板4盖设在耗能梁段21上方,与连接组件3相接触;支撑杆3的一端与偏心支撑梁2连接,另一端与梁柱节点或地面或另一支撑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偏心支撑装置,通过设置连接组件23,使得耗能梁段21能够单独更换,当耗能梁段21出现较大的塑性变形后,无需更换整个偏心支撑梁2,更换耗能梁段21即可,不仅有益于震后修复,还节省建筑资源;盖板4放置在耗能梁段21上方,需要更换耗能梁段时,将盖板4掀开,更换耗能梁段后,再将盖板4重新盖设在新的耗能梁段21上方,不影响耗能梁段的更换,震后修复方便快捷。此外,本实施例的耗能梁段21和非耗能梁段22可以根据自身特征设计合适的截面和选择合适的材质,不再拘泥于同一截面同一材质。框架柱1包括悬臂梁段11和牛腿12,框架柱1通过悬臂梁段11、牛腿12与非耗能梁段22、耗能梁段2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偏心支撑梁2包括的耗能梁段21、非耗能梁段22的段数取决于整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偏心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柱(1)、偏心支撑梁(2)、支撑杆(3)和盖板(4),偏心支撑梁(2)的两端均与框架柱(1)连接,其中,/n偏心支撑梁(2)包括耗能梁段(21)、非耗能梁段(22)和连接组件(23),耗能梁段(21)通过连接组件(23)与非耗能梁段(22)或/和框架柱(1)可拆卸连接;/n盖板(4)盖设在耗能梁段(21)上方,且与连接组件(23)相接触;/n支撑杆(3)的一端与偏心支撑梁(2)连接,支撑杆(3)的另一端与梁柱节点或地面或另一支撑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偏心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柱(1)、偏心支撑梁(2)、支撑杆(3)和盖板(4),偏心支撑梁(2)的两端均与框架柱(1)连接,其中,
偏心支撑梁(2)包括耗能梁段(21)、非耗能梁段(22)和连接组件(23),耗能梁段(21)通过连接组件(23)与非耗能梁段(22)或/和框架柱(1)可拆卸连接;
盖板(4)盖设在耗能梁段(21)上方,且与连接组件(23)相接触;
支撑杆(3)的一端与偏心支撑梁(2)连接,支撑杆(3)的另一端与梁柱节点或地面或另一支撑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3)包括端板(231)和连接件(232),
端板(231)安装在所述耗能梁段(21)的两个端面;端板(231)安装在非耗能梁段(22)与耗能梁段(21)连接的端面;端板(231)安装在所述框架柱(1)与耗能梁段(21)连接的位置处;
连接件(232)将位于耗能梁段(21)的端板(231)和非耗能梁段(22)的端板(231)可拆卸连接;连接件(232)将位于耗能梁段(21)的端板(231)和框架柱(1)的端板(231)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心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231)安装在框架柱(1)的牛腿(12)上,牛腿(12)通过所述连接组件(23)与所述耗能梁段(21)可拆卸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王载,叶垚,王文宇,王建哲,许松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